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
開篇點題,治理國家如果不任用和優待賢士(人才),那麼國家將會滅亡。遇到賢士而不急於任用,賢士就會怠慢君主。沒有比任用賢士更急迫的事情了,沒有賢士誰能夠與君主謀劃國事。怠慢遺棄賢士而國家能夠長治久安的,從來不曾有過。
把人才能否得到任用提升到關乎國家存亡的高度上來,可見古人對於人才的重視。今天,我們國家也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而科技的發展是透過對人才的發掘和培養而實現的,脫離了人才,科技無從發展。當前,各省市的人才計劃,以各種優越條件吸引人才和引進人才的政策,都表明當前我國對人才的重視程度。古人重視人才的思想在今天得到了很好地繼承與發展。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越王勾踐遇吳王之醜而尚攝中國之賢君。三子之能達名成功於天下也,皆於其國抑而大丑也。太上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
本段舉例說明人才的重要性。列舉了晉文公、齊桓公和越王勾踐的歷史典故,晉文公遭驪姬迫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齊桓公離國避難,越王勾踐被吳王戰敗囚禁,雖然他們一開始都曾經遭遇失敗,但最終能夠功成名就,都是因為他們能夠任用人才、善使民眾,所以才能夠正天下而霸諸侯。
吾聞之曰:“非無安居也,我無安心也;非無足財也,我無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難而易彼,眾人自易而難彼。君子進不敗其志,內究其情;雖雜庸民,終無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為其所難者,必得其所欲焉;未聞為其所欲,而免其所惡者也。
本段闡述了人才的特質: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人才,人才與普通人有什麼不同。
首先人才有一顆進取之心,永遠不知滿足。人才不是沒有安定的住所,而是沒有安定之心;不是沒有足夠的財產,而是有一顆無法滿足的心。所以人才嚴以律己(自難)、寬以待人(易彼);而普通人則寬以律己、嚴以待人。人才仕途順利,則不改其志向;仕途不順也不改其志。即使生活在社會底層,也沒有怨尤之心。這是因為人才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的才能終將得到展現,自己的理想終將得到實現。
積極進取、嚴以律己、堅定不移和充滿自信是人才的特質,這是他們與普通人最大的不同。
是故逼臣傷君,諂下傷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分議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以長生保國。
古語云:忠言逆耳,良藥苦口。為上位者必有諍臣,即正直的人才,而不是諂媚的小人,並且能夠聽取不同意見,這樣國家才能夠長治久安。
逼:佞;弗弗:違戾,拂逆;詻詻:音è è,直言論爭貌。
君主必須有敢於矯正君主過失的臣僚,上級必須有直言極諫的下屬。
分議者延延:延延,形容長久。分,異也,分議即異議。意思是對事情有異議者能夠暢所欲言,反覆辯論。支苟者詻詻:支苟為“交儆”之誤,交相儆戒的意思。整句話的意思是互相責難的人互不退讓。
焉:這裡是“乃”的意思。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則喑,遠臣則吟,怨結於民心。諂諛在側,善議障塞,則國危矣。桀、紂不以其無天下之士邪?殺其身而喪天下。故曰: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進一步說明不重用人才的危害。君主身邊沒有諍臣,阿諛諂媚的人圍繞在身旁,好的建議被他們阻塞,那麼國家就危險了。夏桀和商紂身死而喪失天下不就是因為不重視人才的緣故嗎?所以說:給君主贈送寶物,不如向他推薦人才。
今有五錐,此其銛,銛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錯,錯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靈龜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長。故曰:太盛難守也。
最鋒利的必先折斷,甜水井必先乾涸,高大的樹木必先遭到砍伐,……比干、孟賁、西施、吳起,都以其長處而殺身,這表達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辯證思想。這是要告誡人才要懂得進退之理,某一方面的才能不可過分發揮,以免太盛難守。
故雖有賢君,不愛無功之臣;雖有慈父,不愛無益之子。是故不勝其任而處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勝其爵而處其祿,非此祿之主也。良弓難張,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是故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故能大。聖人者,事無辭也,物無違也,故能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惡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蓋非兼王之道也。
一水之源:應為“一源之水”。
夫惡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應為:“夫惡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已者乎?”
同方:同道。意為聖人取其與道同,而不必與自己意見相同。
這段說明求同存異、兼收幷蓄,集天下英才而用之,才是統一天下的王道。賢君不愛無功之臣,慈父不愛無益之子。無功、無益也就是沒有才能,不能於國於家有所貢獻。而人才因為對事物有真知灼見,必然不會事事惟君上之命所是從,看起來難以管理,但卻可以治理好天下,使國君受人尊重。
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堯堯者,乃千人之長也。
所以,天地不誇耀自己的光明,這樣才能智愚皆收;大水不誇耀自己的浩瀚,這樣才能川澤皆納;大火不誇耀自己的炎烈,這樣才能木石皆熔;有德之君不誇耀自己德行的高遠,這樣才能貴賤皆親,做眾人的領袖。
指出人才應該謙虛謹慎,這樣才能擴充自己的知識,得到眾人的愛戴。上段說的是國家應該廣攬人才,而這段則論述人才自身的博聞廣納。
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萬物。是故溪陝者速涸,逝淺者速竭,墝埆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澤,不出宮中,則不能流國矣。
像箭一樣直,像磨刀石一樣平,那就不能覆蓋萬物了。
陝:狹。逝:遊,即流字也。所以狹小低淺的溪流乾涸的快,堅硬不肥沃的土地不長五穀。君主的深恩厚澤不出宮中,就不能惠及全國。
最後,告誡君主應該胸懷天下,澤惠萬民,而不應該只關注身邊的小圈子。
整篇文章論述了人才的重要性,指出了人才的特徵,人才的養成以及如何完善自己,國君應該廣攬人才,這樣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墨子時期,諸侯爭霸,各國競相延攬人才,人才得到了空前的重視,這是墨子得以寫出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
今日中國,也是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這篇文章對於我們的人才建設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