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6國聯合研究的低溫超導磁鐵課題遇到了困難。
全世界頂尖的材料學家和物理學家最後討論出的方案,也沒能透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測試。
這下,學術界一片譁然。
這時,我國參與研究的丁肇中先生突然發言:“我知道有一箇中國的電焊工可以解決。”
此言一出,竟然引得鬨堂大笑。各國學者紛紛質疑:“我們都研究不出來,一個電焊工就可以嗎?”
然而請來這名電焊工後,他在現場研究一番,很快就提出了科學家們的問題所在,並給予了自己的設計方案。
這下,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專家都傻眼了。
後來方案成功實施,課題研究完成。
而這名電焊工卻婉拒了多個外國機構的“好意”挽留,回國繼續當他的電焊工。
這位電焊工,就是我國著名的火箭工匠——高鳳林。
他為火箭焊接心臟,航天工程中的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都由他負責。
1962年,高鳳林出身於河北東光一個普通家庭,家中經濟狀況十分苦難,父母常常因為吃飯問題而焦頭爛額,而年幼的高鳳林看著辛苦勞作的父母於心不忍,於是毅然決然決定從學校輟學,外出打工,幫忙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
然而幸運的是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還是繼續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為了不辜負自己父母的辛勤養育和政府的大力幫助,高鳳林頭懸梁錐刺股,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書海之中。
終於在孜孜不倦地努力之下,他成功考入了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211廠技工學校焊接專業。
在校期間的高鳳林抓緊一切時間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凡是有不懂的問題都會虛心向老師請教。
他的老師評價道高鳳林時總是說他“極具鑽研精神”而高鳳林也總是待在車間學習焊接技術以至於廢寢忘食,高鳳林自身這種潛心向學的態度也為他以後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北京理工大學畢業後,1980年9月,技術能力過硬的高鳳林進入了航天系統旗下的航天工業部第一研究院211廠車間工作。
1991年10月高鳳林就成為了一名普通技師,1997年9月成為一名高階技師,而短短三年後就成為了一名航天特級技師。
高鳳林的發展期正值我國航天事業高速發展的時期,意氣風發的高鳳林剛好參與到了航天事業當中。
不考慮當時艱苦的環境,心中始終只想著:“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火箭”,懷揣著赤子之心,為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1983年,我國開始研製第一臺氫氧低溫火箭發動機,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我國科研人員投入全部的心血與熱情,高鳳林也參與其中。
他從小幹啥事就有一股子拼勁,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
他很快把研究廠當成了自己的家,整日沉浸在自己的焊接工作當中,並且和同事努力奮鬥共同攻克難關,然而他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終,我國第一臺氫氧低溫火箭發動機宣告研製成功。
在此次研究事件中高鳳林榮獲311工程三等獎。
高鳳林參與的焊接發動機的火箭就有一百四十多發,佔到了中國火箭的一半之多,直到目前,他仍是火箭關鍵部位焊接的中國第一人。
自參加工作以來,高鳳林多次拒絕外國高於8倍的薪資的聘請,工作上也是加班加點,技術精益求精,是當代青年工人的楷模。
憑藉著出色的技術和能吃苦敢打拼的性格,高鳳林被多個頂尖科研機構知曉,在那以後,有關航天專案的現場總是能見到他的身影。
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生產建設中高達80多米的“全箭振動實驗”是此次研發的核心部件,然而用於指稱火箭振動大梁的焊接是重中之重。
由於材料的特殊性,焊接的要求必須是一等一的高手,所以高鳳林參與到此次焊接事件中,作為這偉大事業的一份子。
面對技術方面的難題,高鳳林廢寢忘食地加班,這一切都不是義務,但是對航天事業的熱愛以及那顆渴望回報祖國的心讓他願意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航天事業的研發當中。
幾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才回家,簡單洗漱一下,小憩一會,就又匆匆忙忙地來到車間,開始新的工作,“車間的日出是最美的”高鳳林說道。
每次工作結束時,高鳳林都會回頭看一眼,納西擺著的元件金光閃閃,就像一件藝術品,是那麼的完美。高鳳林說“它就是我們年代的金娃娃,是我們手下生產的東西”每每有新型火箭型號誕生,對高鳳林來說就是對自己極限的再次突破。
而要說其中最艱苦的一次,則是高鳳林待在車間接近整個月都沒眼見。
高師傅說:“我的時間百分之八十給工作,百分之十五給學習,留給家庭的只有百分之五。”所以只要有時間他就會陪老人,接孩子。
專注做一件東西,高鳳林用三十五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工匠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高鳳林的專注來自剛入行時的勤學苦練,並且對航天製造業的要求是零失誤,而這一切都是需要從紮實的基本功開始。
當然正是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的工匠精神讓他找到了一個特殊的工藝方法,那就是多層快速堆焊加機械導熱。
果不其然,焊接工作完美完成,為火箭的成功發射提供了堅實保障。功夫不負有心人,該專案最終榮獲國家一等獎。
2012年,高鳳林被選為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專家,2018年兼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載人航天,嫦娥登月,無數人為之努力,高鳳林也只是說“崗位不同,作用不同,僅此而已,心中只要裝著國家,什麼崗位都光榮,有臺前就有幕後。”
自從高鳳林參加工作以來,他頻繁參加國家的重點航天專案。
在2006年國際上掀起了參與反物質探測器專案研發的熱潮,但因為低溫超導而遇到了製作難題,導致各國專案都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國際國內的知名專家也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但都沒有透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評審。
就在大家都感到一籌莫展的時候,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聽說了高鳳林的光榮事蹟,立即請求這位大國工匠出手相助,而高鳳林在得到請求以後立馬動身趕往現場。
經仔細研究觀察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接著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在國際上採用的方法通常是膠粘,但老化卻是這種技術的致命弱點。
所以高鳳林常常提出設想以求顛覆這種傳統的方式,他要發起對國際先進技術的一次挑戰,決定用焊接的方式,來解決這一難題。很快便獲得了美國NASA的認可。
說到高鳳林最厲害的地方便是為火箭的心臟——發動機進行焊接。
而發動機的口徑不一,例如家喻戶曉的神舟五號發動機口徑就十分小,高鳳林只能用一隻手進行操作,稍有不慎整個專案就會因為他毀於一旦。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鳳林為了提高自己的焊接技術每天都會在胳膊上綁上沙袋進行練習,讓自己在工作中能夠達到全神貫注,波瀾不驚,對火箭發動機的焊接工作達到精準。
高鳳林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一次回報,在極其狹小的空間裡,就算看不見發動機裡的具體模樣,他也憑藉著多年的經驗和自身超強的技術,完成了“盲焊”。
在登上焊接這個冒險舞臺的時候,他的內心只想著如何完成研究專案,不拖整個航天事業的後腿。而我國航天事業能夠蓬勃發展,也少不了如同高鳳林一般擁有大無畏精神,敢於挑戰的人。
他們的存在,推動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在世界上達到了領先水平。
2014年,在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上,高鳳林展示了他高超的焊接技術,讓海內外眾人見識到了中國工匠的強大實力。
而在2019年,高鳳林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新的極限挑戰——為下一代長征五號大運載火箭焊接發動機。
對於高鳳林來說,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動機的不單單是一次工作,全新的發動機絕對意味著全新的挑戰,這又是一次對自我學習的檢驗。
長征五號發動機的結構非常特殊,焊接難度最大的部位首先就是噴管,在噴管上就有數百根小到幾毫米的空心管線,這些細微管線管壁的厚度僅有0.33毫米,而高鳳林需要透過三萬多次的焊接操作把它們編織在一起。
這個過程不但對操作人的技術有著絕對的要求,對於耐心和耐久度也是一場極限的考驗,一旦精力沒有高度集中,這個專案就不可能完成。
這些細如髮絲的焊縫加起來長度達到了一千六百多米,長度相當於兩倍的標準足球場,而最要命的是,每個焊點只有0.16毫米寬,完成焊接的允許時間的誤差是0.1秒。這樣嚴苛的技術指標自然就衍生出各種令人生畏的難題。
但破解難題早已經是高鳳林的職業習慣,他把在歷次試車中,因燃燒不穩定不充分造成燃爆的發動機部件擺放在車間最醒目的地方,讓他們時刻提醒並催促著自己。
發動機是火箭的心臟,這裡的一小點瑕疵都可能導致一場災難,為了保證在達到技術指標上的首尾一致,高鳳林整個操作過程必須全神貫注以求達到完美。
保持住焊條與母件的恰當的角度,這樣才能讓焊液在焊縫裡均勻分佈,不出現相關的技術問題,保證焊接面的光滑平整。做到這些所有要求的第一前提就是——眼睛必須盯住。
焊接過程可謂為九死一生,必須時時刻刻都緊盯著這些微小的焊縫,一旦稍出神,眨眼間的功夫就能出現過錯。
而在之後談及焊接過程的時候,高鳳林坦言“並沒有想那麼多,只是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如果這道工序要求十分鐘不眨眼,那就是十分鐘不眨眼”全神貫注,目不轉睛。
而人體生理學表明,人體正常眨眼頻率是每分鐘大約十五次,眨眼基本上是很難控制的生理活動,高鳳林的十分鐘不眨眼是超常自我訓練培育成的超常自控力。
在1994年,憑藉最佳焊縫成形獲得了美國ABS焊接取證許可,這位大國工匠在多年以來攻克的難關就達到驚人的96項,受到了多個美國官員的讚賞。
即便如此,高鳳林仍然關注著下一代焊接人的培養,多次作為焊接教練帶領新人,並且悉心指導。
在他作為焊接教練期間共有17名學徒出師,而高鳳林的講課時長也足足達到了260課時以上,並且帶領著這些學生參加全國比賽,都取得了極好的成績。
自參加工作以來,高鳳林始終低調謙虛,不為名利離祖國,曾經也有外企向他提出了百萬年薪車房俱全的優厚待遇,但他都全部回絕了,因為他心中始終轉折國家,將整個民族榮譽感看的比個人的利益甚至是生命都更加重要。
高鳳林在201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17年被評為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類獎項,更是在2019年當選大國工匠年度代表人物,還榮獲最美職工稱號以及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
當每一次看著火箭升空的時候,高鳳林總是靜靜地想“因為火箭承載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夢想”,當然,這也是一個永遠奮鬥在一線基礎崗位的焊接人員的夢想。
大國工匠高鳳林始終秉持著高度嚴謹的工作態度,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貪圖世俗的學名,始終心懷家國,只是為中國的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幹一行愛一行,沒有歧視自己焊工的身份,在行業深耕細作,刻苦磨練,達到技術巔峰,嚴格要求自己,精進手藝。
而我國百分之四十的運載火箭的焊接工作,都是由高鳳林完成的。除此以外,高鳳林還會在工作之餘參與到東風導彈的焊接工作中,以致於他自己都笑稱:我的業餘時間都在焊導彈。
這項壯舉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會受到人的稱讚,可是高鳳林自己只沉浸在焊接的世界,依舊低調謙虛,默默為國家航天事業貢獻力量,有自己一雙巧奪天工的手完成了一項項不可思議的事情。
高鳳林,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