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君專注港口、海關、貿易相關的歷史故事與最新技術趨勢,今天聊聊碼頭工人的故事。
碼頭工人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千百年來,他們因為貿易、物流而生,因工業化、全球化而發展壯大。他們的工作環境艱苦,勞動強度大,工作不確定性高,常常擔心工作機會被其他人搶走,他們也害怕和反對機械化和自動化,因為這可能會取代他們的工作。
他們習慣於和資方鬥爭,也會自願或被自願地加入工會。如果說碼頭是貿易與物流彙集的樞紐,碼頭工人就是社會各色人等的濃縮,其個性鮮明而又複雜,卑微生活中又不乏人性光輝,常常成為藝術作品的描述物件。在美國1950年代經典電影《碼頭風雲》中,就刻畫了碼頭工人及其周邊人群的多維形象,有黑社會的工會,麻木的工人,也有有良知的牧師,和最終能夠站起與黑惡勢力鬥爭的英雄。
莫奈的油畫《煤碼頭工人》,梵高《阿爾勒港口的裝卸工》,貝洛斯的《碼頭工人》等等,表現碼頭工人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搬搬搬,或者等著搬搬搬。他們苦於搬搬搬,為了生活又渴望搬搬搬。
1934年,由蒲風作詞,聶耳作曲的《碼頭工人歌》,描述得就更加直白了。開頭是這樣的:
從朝搬到夜
從夜搬到朝
眼睛都迷糊了
骨頭架子都要散了
搬啦搬啦
嘿咿喲嗬嘿咿喲嗬
這首歌是歌劇《揚子江暴風雨》中四首歌的一首。該劇描寫"一·二八"事變後,上海碼頭工人和人民群眾不顧敵人迫害,團結一致,英勇抗爭,把日本侵略者的軍火扔到江裡去的故事。
《碼頭工人歌》塑造的是覺醒了的工人英雄形象。這首歌開頭節奏較慢,甚至有點沉悶,但在結尾處的一聲獨白,有如驚雷,炸醒多少夢中之人
一輩子就這樣下去嗎?
不,弟兄們團結起來
向著活的路上走
搬啦搬啦
嘿咿喲嗬嘿咿喲嗬
當然,抗爭歸抗爭,搬還是要搬,為了生活也好,為了理想也好,勞動本身是光榮的。
聶耳不僅作曲,還第一次擔任了歌劇的導演和主演,他親自演唱的這首《碼頭工人歌》,用鋼絲錄音機保留了下來,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聽到這段原汁原味、極富時代感的歌聲。
聶耳《碼頭工人歌》
好了,說了這麼些歷史故事,海港君要談談現代的碼頭工人。
自從上世紀70-80年代開始,集裝箱風靡世界,發達國家開始機械化,大部分碼頭是工人們的工作場所,已經變成了機器、車輛和裝置的操作。相較完全依靠體力地搬搬搬,工作條件無疑有了質的進步。
但碼頭是一個裝置林立、車輛穿梭、貨物快速裝卸與週轉的場所,安全隱患、汙染、噪音、封閉環境,還有高空、狹小空間作業所帶來的職業病,等等,工人們工作環境艱苦、勞動強度大的本質仍然沒有改變。不僅發達國家港口勞動力緊缺,在中國,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年輕一代越來越不願意從事港口相關的工作了,儘管這是一份薪水和保障都還不錯的職業,但是年輕人寧可開去滴滴、送外賣,也不願意選擇這個工作。
下面這位兄弟,就是在40-50米高的岸橋上,一呆幾個小時,天天彎腰低頭,很多人頸椎、腰椎都壞,40多歲就得轉崗或退休。
傳統碼頭岸橋司機
最近幾年,事情起了變化。港口自動化、智慧化加速,國內很多港口都建設了遠端操控系統,透過5G或F5G/光纖傳輸實時影象,碼頭工人再也不用身在嘈雜的碼頭現場,而是空調房,穿著西服或套裝,就可以操控龍門吊作業。
當然,他們主要的任務還是搬搬搬,但工作場景是這樣的了:
或是這樣的。這和海港君的工作環境沒有本質區別了,唯一區別就是她的螢幕更大、更多。
還有這樣的。特別像海港君從前在電子遊戲廳的場景。
港口遠端操控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起來,和一些基礎技術的成熟是分不開的。像上海振華提供的自動化港機裝置,ABB提供的專業機器人,而尤為重要的是,像華為這樣的高科技公司提供的5G、光纖網路技術,以及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這些都是平臺型技術,不僅僅在智慧港口的建設中適用,只要稍加調整,它們就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工業化場景,建立起工業網際網路的底座。而大量的具有行業特性的應用,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跑在工業網際網路上,從而帶動了整個行業生態的繁榮與發展。
技術的突破,使得智慧港口的建設如火如荼,天津港、上海港、舟山港、青島港等等,都實現了無人碼頭。碼頭工人的工作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試想一下,當梵高、莫奈、聶耳,面對著一排排坐在顯示器前面的碼頭工人,是否還有藝術的靈感來進行創作?
海港君相信不會有了。但這並不是壞事。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才是幸福的。或許有一天,當碼頭工人成為一個歷史名詞,當搬搬搬的工作,和其他所謂白領、金領們的工作崗位融入到一起的時候,可能就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