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財政部在當地時間1月5日下午發出宣告,要求小米印度公司繳納65.3億印度盧比(約合5.60億元人民幣)的稅款。
去年12月21日晚間,印度財政部稅收局的執法人員撲向全印度20多個地方查稅,小米、OPPO、一加等一系列中資企業在這場突襲中“中招”。此後,外界都在等待印度政府會如何開出罰單。
盈科律師事務所印度投資服務中心聯合創始人沙俊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事實上,印度政府部門對於中資企業的稅務調查和罰款,近期時有發生。涉事的相關企業不少其實是“無心之過”,且印度執法部門擁有解釋權。
雖然在不利的大環境下,中國手機在印度市場上仍然廣受歡迎,根據近期市場調查資料,在印度每三臺智慧手機中至少有兩臺是中國品牌。
根據印度財政部的說法,印度稅收情報局在調查中發現,小米印度公司在進口價值申報中,沒有將其向美國高通公司和北京小米移動軟體公司支付的專利許可費和特權使用費計算入內,壓低貨值,違反了印度的《海關法》。
印度財政部的宣告表示,根據線報,印度稅收情報局對小米印度公司的經營場所進行了搜查,發現了相關支付檔案。宣告在最後表示,已向小米印度公司發出三份通知,要求補繳2017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之間遺漏的稅金。
小米並不完全認可印度財政部的說法。小米表示,此次的稅務問題,根源是各方對進口商品的價格認定存在分歧。對包括專利許可費在內的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應該計入進口商品的價格,這在各國都是一個複雜的技術性難題。
小米還表示,這次印度財政部要求小米補繳的是此前特許權使用費相關的進口環節稅金,與小米近期業務無關,且該官方宣告並非最終結果。對於這個問題,會繼續和印度有關部門進行溝通。
在12月21日,小米等中資企業位於印度第四大城市金奈的斯克裡伯魯佈德工業園(Sriperumbudur)附近的辦公室率先遭到搜查,突擊搜查行動持續了一天一夜,直到22日夜裡暫告一段落時,財政部稅收局才對外透露了這一行動。
小米和OPPO的印度公司在22日先後發表了宣告,表示將配合印方調查,同時強調自己“非常重視遵守印度法律”。
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言人12月23日就印度稅務部門調查中國企業答問時表示:“中印經貿合作發展的局面來之不易,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中方希望印方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市場主體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釋出的2021年第三季度市場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品牌在印度智慧手機市場份額高達74%。市場佔有率前五名中,除第二名被三星奪得,其餘均來自中資品牌,分別為小米、vivo、Realme和OPPO。
中企的類似遭遇
在歷史上,印度政府有對外資企業反覆“查稅”的先例。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家棟教授指出,考慮到印度複雜的稅收和法律體系,以及印度的行政傳統,此次印度稅務部門高調出手,要想完全不被查出問題是有點困難的。
事實上,小米在印度的遭遇並不是孤立的,另一家在印度的中資手機配件企業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們最近的遭遇也和小米差不多。
這位負責人表示,由於下游的中資企業被查,他們在11月份受到了稅務調查,在12月收到了書面通知,要求遞交從2020年1月1日開始的進出口明細,以及產品供應情況。地區的印度稅收情報局認為該企業在進口商品時,出現適應稅率錯誤,涉嫌逃稅。
不過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們此前一直以此稅率向海關報關,海關也沒有疑議,且同行在進口時也使用較低檔的稅率報關。最近,他們又被告知需前往印度稅收情報局接受談話聽證,雖然談話進行了幾個小時,但對方並未採信企業提供的辯駁材料。
沙俊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近期也接觸到一些類似個案,印度稅收情報局是對中資企業查稅處罰的主體。他指出,在印度稅收情報局開出罰單後,還可以向地方高院乃至最高法院上訴,但相關法律程式複雜,耗時較長,除非罰款數額巨大,一般企業不願走到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