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書法藝術研究,對書法人有著很高的要求,從事創作如此,從事理論批評亦如此。人人都可以愛好書法,但並不意味著人人都可以在書法方面取得世所公認的成就。尤其是對於從事書法理論批評者而言,我認為以下“四氣”:才氣、底氣、名氣、正氣的有無大小直接決定著一個人是否在這方面有所造就。
首先說才氣。一個人才氣得有無和大小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先天的稟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天分”。天分是與生俱來的,不可勉強。天分高的人,對藝術比較敏感,接受他人的教誨與指點幾乎不打折扣。二是後天的培養和歷煉,不是有名人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話嘛。一個人即使天分再高,也必須在名師的指教下勤學苦練,方能有成。從詩家之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到書家之張芝、二王父子、張旭懷素、顏柳歐趙以及文墨雙棲的歐陽修、蘇軾,莫不如此。
有的人天分很高,又特別勤奮,故能取得大成就。有的人天分一般,但其刻苦程度異於他人,常常“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故亦能以勤補拙,成就斐然。如果天分既差,又不勤勉,只是耍口頭上的功夫,則終其一生也難有一技之長。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天分太差,雖然也算刻苦勤勉,但方法失當,往往也是事不遂願。有的人在學習書法上,臨摹能力強,創作能力也強,數年或十數年所取得的成績,一般人畢其一生也很難達到。搞書法評論也是如此,才氣大的人很快就會在社會上打出影響,才氣差的人,則積幾十年之功也成績平平。
才氣是一種真實的存在,來不得半點虛假,是先天稟賦和後天修養的綜合結果。那種自以為是、自作聰明的做法絕不是才氣的體現。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胸中有丘壑,下筆自然不俗”,即是這個道理。有才氣的人,或出口成章,或下筆成文,語言平實中透著華美,文章淳樸中見出深刻。作書則古意洋洋而真趣時現,為常人不及。
底氣是指一個人的綜合實力。這種綜合實力也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知識、學術方面的修養,所謂藝高膽大,只有思想敏銳,胸羅萬有,文筆老道,才華橫溢,才能夠有底氣。二是個人的身份、地位、經濟實力等等也決定著一個人是否有底氣。特別是對於一個經濟上無法獨立的人來說,人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很難獨立,人格上的不獨立,也就很難有足夠的底氣。如果一個人在這兩方面都同時具備,就會有足夠的底氣。
一個人要從事理論批評工作,沒有豐厚的知識儲備和較高的思想認識水平是很難勝任的,什麼叫“文化”?知識是“文”,思想是“化”,思想要靠知識來澆灌涵養,知識需要思想來提煉昇華,開發利用。文而能化,是之為文化。只有具備豐厚全面的學養和犀利深刻的思想,才能對書法的方方面面有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把握能力,文字清新可讀,認識深刻到位,措辭進退有據,評述客觀公允。
就學習書法而言,臨摹功夫好,綜合素養高的人,在創作上就顯得比較有底氣,書寫內容無需藉助《書家筆記》之類,即可信手拈來,呼之即出。準備參展作品,也無需太過於苦思冥想煞費苦心,也不必三件五件十件八件地去反複製作多次投稿。他只需在考慮成熟後,一揮而就,僅一兩件就足矣!這就是一種自信和有底氣的表現。沒有底氣的人,就只好臨時積稿如山,反覆創作從中挑選,投稿很多件以增加“入選機率”。事實上,這種東西,明眼人一看便知。都是一個檔次一個水平一種急功近利心態,多亦無用。九屆國展的“一人投稿五十六件”作品現象不就是最好的例證嗎?!
底氣不足,寫評論文章也會勉為其難。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或者以一己之好惡而妄下定語,或者有意玩點小聰明,故意製造一些噱頭,最終不過是滯帶小家子氣,貽笑大方;底氣足者,則可遊刃有餘,運用自如,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可以高屋建瓴,言之有物。在縱橫捭闔中見出過人的睿智和閃光的思想,給作者以建議和提醒,給讀者以啟發和教育。
再說名氣。一個人名氣的大小決定著受社會的關注程度的強弱高低。君不見那些黨政要員、明星大腕和社會名流賢達,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人們關注。而一個毫無名氣的人對他人或藝術說三道四,最終因為“人微言輕”而無濟於事。作品寫得再好,沒有相應的名氣,也很難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這就無怪乎人們都要想方設法出名了,名人說話就有分量。名和利是緊密相連的,名成而實至,實至而名歸,自古而然。一個人要成名,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是偶然當中含有必然,必然當中含有偶然。但名氣的大小有無,更多的時候,取決於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大小。就書法界而言,有的人依靠自己的豐厚的學養和藝術成就成名於書壇,努力的方向正確,採取的方法適當,加上勤勉刻苦,堅持不懈,成名不過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的人擁有好的家庭出身,佔據各種社會優勢,無需十分努力,也可以成名成家,雖有一定的偶然成分在裡面,但其出身和優勢實質上是反映出一種必然。
名氣也是需要不斷積累的,成名需要具備很多前提條件,這裡面更需要方法和策略。有的人無法透過協會(體制)和報刊(話語權)成名,但他透過網路(人氣)也可以出名。書法網路作為新興媒體,裡面能夠寫點文字的人固然不在少數,但最終真正有所成就而獲得一定名氣的還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人。其中之原因,不外乎才氣和底氣的侷限。
一個書法人從寂寂無名到嶄露頭角,小有名氣,再到叱吒風雲,名聲顯赫,其中有很多玄機奧妙。不僅要手裡的活要做得好,還要有一定的綜合運作能力。搞創作的要不斷有好作品問世,還要不斷地在國字號展覽上入展獲獎。更要不斷地出書、辦展、登報、上鏡,僅具備前者,很難迅速引起社會關注,難以成名;僅具備後者,則大多曇花一現,行之不遠。搞評論的則不僅需要不斷有文章發表,還要有較大的覆蓋面,要在幾乎所有的主流專業媒體上都要發表文章,而且文章還要有力度、看點,要能形成轟動效應,要形成一定的規模和氣候。以前沒有書法網路,你只需在專業報刊上發表文章就可以了,現在有了網路,很多人不訂報刊,只看網站,這就有了盲點,所以現在的新生代書評家,基本上都是報刊和網路二者兼顧。由於歷史的原因,報刊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在報刊上發表文章,較易得到主流圈的認可,缺點是普及性目前已經不及網路。但網路普及性強,傳播速度快,但受主流圈的認可程度則遠不及報刊。所以有的人儘管在網路上很火,一直之間也很難真正進入人們公認的主流圈。再者說了,高階的專家學者本身就牢牢控制著當下書壇的話語權,他們有自己固定的平臺和陣地,無需主動在網路上拋頭露面,即有人把他們當作熱門話題說事。因此,網路更多地是“草根”藝術家的平臺和陣營,也為寫手據此成名有了可能。但現在報刊事實上也會關注新人,歷史的潮流不可逆轉,人才的新陳代謝,乃是必然,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佔據“不倒的江山”,真正有才氣、底氣,能夠寫出好文章的人,在哪裡都會得到人們的歡迎和認可,有良知的報刊編輯應該不會對好作品好文章視而不見。
最後來說說正氣。所謂正氣,我的理解就是正大氣象,光明磊落。一個人品行修養的好壞和歷史使命感以及社會擔當的有無,決定著他是否具有正氣。作為一個批評家,正氣極為重要。正氣是一個人品行、學養、良知、思想認識水平和處世方式的綜合體現,一個缺乏正氣的人不可能成為好的批評家,有正氣的人面對邪惡、醜陋、歪風,能夠針鋒相對,堅決予以抨擊和抵制。而對好的、積極向上的,會正面肯定,給予讚賞和鼓舞。一個人要是首鼠兩端,缺乏立場原則,是很難擔當批評家的歷史使命的,充其量不過是一個以批評的名義獲取一點自我生存的利益投機者而已!有正氣的人還大多懂得水滿則溢,功成身退的道理。物極必反,自然之理,最榮耀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危險的,慾望無盡,則煩惱不止,最後甚至一敗塗地,也並非絕無可能。所謂“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成功人士還要懂得回饋社會,關愛眾生,一生做個市儈氣十足的守財奴,必然為人們所不屑。
因此說,才氣、底氣、名氣、正氣作為一個藝術家形成自我“氣場”的根本要素,這四種因素之間是相輔相成,緊密相連的,不可缺一。如果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成名立足,就必須在這“四氣”上下功夫。才華橫溢而底氣十足,名望日隆而一身正氣,應該是中國的知識階層當中大部分人所向往的。而真正的智者,則既不欺人,亦不自欺,得不足喜,失何足憂。坦蕩行事,耿直做人。這對當下的書人而言,也許只是一種理想化的人生境界,但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追求的人,即使不能完全實現,也大多會最終找到自己心靈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