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勒布:他們會羨慕你的成功、你的財富、你的聰明、你的相貌、你的地位—但是很少有人會羨慕你的智慧。They will envy you for your success, for your wealth, for your intelligence, for your looks, for your status —but rarely for your wisdom.
解讀:人只會嫉妒他自己看得到(看得懂)的東西。
“我一直在努力按社會規定的路線行走,因為我認為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但是,每當我嘗試這樣做的時候,卻發現問題似乎永遠得不到解決。”大多數黑馬人物都表達出與相似的觀點,但要形成這樣的認識並不容易。因為沒有人願意談論自己輟學的事情,也沒有人願意談論自己被老闆炒魷魚,或辛苦地忍受自己討厭的工作,更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有自卑心理,在社會上感覺無足輕重或自慚形穢。歸根結底,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在生活中格格不入。然而,大多數黑馬人物在對此深有體會之前,至少經歷了一個不快樂的時期。
解讀:黑馬的出現,固然是因為他們最終找到了自己的路線,但這同樣離不開外部環境的輔助。之所以要去大城市,利用最大的網路(抖音,快手,美團),就是因為這些地方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對個性化有更多的需求。一個人,蹲在深山老林裡,再有個性,又能攪起多大風浪?價值×網路 = 無限的可能性。
在我們與黑馬人物的對話中,滿足感表現在兩個關鍵地方。首先,它體現於他們自我描述的精神狀態。黑馬人物告訴我們,他們“熱愛自己的生活”。其次,同時也更具啟發意義的是,滿足感作為一種鮮明主題,在他們的話語中不斷湧現。
解讀:熱愛的,是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要為自己鼓掌。
標準化職業生涯的確立,開創了標準化時代對成功的定義:透過爬上制度階梯獲得財富和地位。一旦通往財富和能力的道路變得明確、固定並可以預測,那麼社會中的每個成員就能對獲取職業成功所需要的準備工作具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首先選擇你的職業目標,然後堅定地沿著恰當的訓練軌跡一路前進,直至到達指定終點。這樣看來,標準公式中沒有任何地方涉及個人滿足感也就不足為奇了。滿足感取決於人的個性,而個性化在標準化時代發軔之日起就被逐出了正軌。根據這一標準化公約條款的規定,只要你放棄追求個人滿足感,轉而沿著標準化路線去實現專業上的卓越表現,社會就會獎勵你。
解讀:很多人躺平,就是因為尋常路走不通了,又沒發現新的道路。
如果你選擇走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就會發現即使是那些最關心自己的人,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如上所述的一些負面意見。但這不是因為你的家人和朋友希望你墨守成規,而是因為你的選擇與他們對世界觀的基本認識相沖突。他們希望你成功,但他們能想到的獲取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遵循標準公式:知道自己的目標,努力工作,並堅持到底。
因此,任何到達自己人生轉折點的黑馬人物都必須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你可以選擇繼續自欺欺人,相信如果努力工作就必將成功,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打破公約。
解讀:向內看+向外看。向內看,是去發現自己的個性點,慾望,向外看,是去發現更多的可能性,看別人是怎麼不走尋常路的。
儘管每個黑馬人物在人生旅途上經歷的坎坷顛簸都獨一無二且無法複製,但他們開啟該旅程而跨出的第一步始終是相同的,即優先考慮自己的滿足感。當黑馬人物做出這樣的選擇時,他們考慮的不是將來自己能擁有多少財富,也不會關注自己將來掌握的專業能力可以達到何等水平,相反,他們只是意識到出現了一個適合自己個性的發展機會,於是他們就抓住這個機會。從那時起,他們做出的決定是基於他們理解的自己是誰,而不是根據別人所說的他們應該是誰。透過這種方式不斷地做出人生抉擇,黑馬人物不屈不撓地朝著可以發展出卓越專業能力的方向前進。
解讀:外部的評價,一向不重要,根據別人的定義去過生活,反而找不到自己在哪裡了。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好,那要怎麼過好生活?
標準化制度所提供的機會從來不是為實現個人滿足感而設計的,而我們永遠也別指望它能朝這方面做出改變。這個系統是基於“個性化會帶來問題”的原則而建立的,因此永遠不可能被調整修改為接受人們的個性,就像一艘戰艦不可能被改成一架戰機一樣。我們不能把個人擺脫標準化的人生經驗透過標準化的方式來加以普及推廣。但是,黑馬人物的事例教會我們,你可以用個性化的方式擺脫標準化。
解讀: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