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九大四川籍名將,個個都是開國元勳,其中四位成為開國元帥
文 | 九鼎鑑史
編輯 |九鼎鑑史
在戰爭年代,川軍的威名享譽全國震懾日軍,他們絕對是新中國成立道路上,一股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無川不成軍”的名號也至此流傳開來。而以下這九位四川籍名將,他們絕對是川軍的代表,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鐵血川軍”。其中,有四位成為了開國元帥。那麼,這九位川籍將領分別是誰呢?在他們身上又發生過那些傳奇故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一位 陳毅,四川省樂至縣人。陳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開國元帥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立者和領導者。1927年,陳毅出任黃埔軍校武漢分校黨委書記,同年便帶領學員參加了北伐戰爭。
此後,陳毅又火速趕往南昌參加了南昌起義。1928年,陳毅成功與毛主席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後在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和保衛工作中,陳毅都作出了重大貢獻。之後的日子裡,陳毅始終跟隨“朱毛”四處征戰。
到了抗戰時期,陳毅成為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率部奔赴江南地區,與日軍展開了頑強鬥爭,為我國的抗戰事業貢獻出了巨大力量。解放戰爭中,司令員兼政委的陳毅和副司令員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痛擊國軍部隊,兩人的配合可以說是“雙劍合璧”,最終將蔣介石趕出了中國大陸。總的來說,陳帥在我軍中資歷深厚,他和“朱毛”一同在井岡山建立了紅軍隊伍,之後又成為了新四軍創始人,華野的許多名將都是陳毅的老部下。所以說,陳帥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第二位 朱德,四川省儀隴縣人。朱老總是十大開國元帥之首,新中國成立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從他身上我們能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的樸實無華。
歷屆領導人對朱老總的評價也非常高,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就稱讚朱老總為“人民的光榮”。周總理則稱朱老總是“20世紀中國革命的里程碑”。
朱德早年參加了南昌起義並領導了湖南起義,緊接著將革命的“火種”送到了井岡山,至此 中國革命正式進入新時代,“朱毛”組合也正式攜手並進。朱老總還是紅軍的建立者,先後擔任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主席解放了受盡壓迫的中國,解救了千萬貧苦百姓。總之,縱觀朱老總的革命生涯,他身經百戰功勳卓越,在每一個重大關頭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歷史作用。
第三位 劉伯承,四川省開縣人。劉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偉大締造者之一。
劉伯承可以說是參加了中國革命鬥爭的全過程。在此期間,劉帥常常以奇招、妙招取得戰鬥的勝利,深受毛主席和朱老總的誇讚,甚至就連蔣介石都忍不住誇讚劉伯承。
紅軍時期,劉伯承擔任總參謀長協助毛主席指揮作戰,期間多次粉碎了國軍的包圍圈。長征時期,劉帥又指揮隊伍智取遵義,為我軍戰士爭取到了寶貴的休整場所,為之後紅軍順利抵達陝北做出了重大貢獻。抗戰時期,劉帥指揮的129師殲敵數全軍最多,同樣也是開創敵後根據地最多的一個師。
解放戰爭中,劉伯承更是參與了多場重大戰役,比如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總之,劉伯承元帥是我軍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全才。
第四位 鄧小平,四川省廣安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的開國元勳之一。鄧公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革命。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鄧公,中國人民還會在貧窮和混亂中摸索更長時間。早在土地改革時期,鄧公作為中央代表前往廣西領導起義,先後發動了百色起義、龍州起義,並建立了紅七軍。
抗日戰爭中,鄧公出任129師政治委員,協同劉伯承建立了“晉冀豫”根據地。1940年鄧公指揮參與了著名的百團大戰,這是我軍在華北地區發動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略進攻。解放戰爭中,鄧公幾乎是參與了所有著名戰役,為我軍擊退蔣介石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鄧公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中國經濟上,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資,國家和國民至此開始走向富強。
第五位 羅瑞卿,四川省南充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將。土地革命時期,羅瑞卿擔任紅四軍政治委員,與王良軍長指揮了漳州戰役、樂安宜黃戰役、建黎泰戰役、金諮戰役。
此後在我軍長征期間,羅瑞卿出任先遣隊參謀長,指揮了多場戰鬥,幫助我軍成功突破了國民黨防線。抗日戰爭中,羅瑞卿擔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並隨部轉戰太行山,後參與指揮了百團大戰並領導了華北抗日遊擊戰爭,為我國抗戰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放戰爭中,他參加了平津戰役,並指揮部隊殲滅了國軍第35軍,為我黨取得了平津戰役第一個勝利。在羅瑞卿的革命生涯中,除了戰功卓越外,其軍事理論能力也很強,著有多部作品,可以說是我黨一位能文能武的全方面人才。
第六位 聶榮臻,四川省江津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開國元帥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人之一。
早在土地改革時期,聶帥和葉挺便一起進行了南昌起義的策劃和戰鬥,隨後又進行了廣州起義。紅軍長征時期,聶帥帶隊和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激烈鬥爭,最終讓國軍三道防線全部告破。在與國軍的湘江戰鬥中,聶帥拿出了置生死於度外的勇氣,將國軍的第四道防線也拿下,為我軍日後的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抗戰時期,聶帥同樣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忻口戰役中,聶帥大敗日軍,為我軍大大提升了士氣。也是在這個時期,聶帥在各地建立了多處抗日根據地,將規模發展到了七十多個縣城,近兩千萬人,深得毛主席的誇讚。在之後的百團大戰中,聶帥指揮部隊破壞了日軍的多條交通線,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解放戰爭時期,聶帥指揮的石家莊戰役被朱德稱為“奪取大城市之範例”,此後在平津戰役中,聶帥冷靜分析戰局,為最終的勝利作出了重要性決策。
第七位 傅鍾,四川省敘永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傅老的資歷在我黨中屬於老革命,甚至不亞於許多開國元帥。他是我黨傑出的政治工作者,曾先後擔任我黨重要職務。
為我軍提高政治素養、加強政治機關建設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土地改革時期,傅鍾在“鄂豫皖蘇”進行授課,為我軍培養了大批骨幹和基層幹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著名的洛川會議,為我軍建立華北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作出了巨大貢獻。
解放戰爭中,傅老隨周總理來到了四川,並在這裡擔任了宣傳部部長和報社社長,積極貫徹了中共中央為實現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的奮鬥方針。新中國成立後,傅鍾依然在後方擔任政治宣傳工作。在此期間,傅鍾重新組建了政治部機關,為保障我黨後方的穩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八位 張愛萍,四川省達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1926年,張愛萍上將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在軍中擔任過眾多職務。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張愛萍都為我軍作出過巨大貢獻。解放戰爭中,張老憑藉出色的指揮能力,出任了華中軍區副司令員,由此便可得知張愛萍在我軍中的威望和地位。除此之外,張愛萍還是華東海軍司令員,由他組建的海軍艦隊,在解放浙江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後,張愛萍致力於發展國家的基礎建設,為我國國防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兩彈一星”的技術研究工作中,張愛萍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他是我國發展道路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臣。
第九位 陳伯鈞,四川省達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1927年,陳伯鈞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至此成為黃埔第六期學員。此後參加了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土地改革時期,陳伯鈞堅守井岡山根據地,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3次反圍剿戰鬥。期間他多次打退國民黨的追擊,後被譽為是“鐵屁股”。
抗戰時期,陳老擔任抗大分校校長,此後帶領學員參加了陳莊戰役。後來又擔任聯防軍副參謀長。在解放戰爭中,陳老參加了眾多戰役,比如熱河保衛戰、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1948年,又協助蕭勁光大破國軍。
以上九位便是四川籍將領中的佼佼者,但不管是不是四川籍將領,只要是為新中國建設作出貢獻的,都值得我們永遠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