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簡稱豫,這種簡稱是怎麼來的?迄今為止史學界、地理學家給出瞭解釋,一是竺可楨先生認為:“河南省原來稱為豫州,這個豫字就是一個人牽了大象的標誌。”其二,張漢沽先生說:“豫”字左旁為“予”,予者我也,豫的右旁為象。“豫”即表示一個人,手牽一頭大象。其三,秦文生先生也認為:黃河流域至遲在殷代尚有較多的大象,河南古稱“豫州”,是因為產象而得名。
因此河南電視臺標也為拼音HN組成的大象,對河南簡稱“豫”是大象一說,我一直很納悶,河南即使有大象,也比其它南方省份要少得多,史前氣候再溫暖,也就是高兩三度,依照這種溫度,河南大象也不會多到哪裡去。
帶著這種疑問,我查詢古籍,從二十四節氣和古籍中得出結論,豫絕不是大象,而是氣象。
古人最早透過觀測天象來了解自然,掌握自然,特別是在農業文明時代,透過中國最早的語言、文字等都可能看出來。
觀測天象最早都是用陰曆,因為月亮觀測起來最方便,由於與種植農業不符,也就是與太陽執行規律不符,就加入了閆月和二十四節氣,形成的陰曆和陽曆正好相符。二十四節氣就是黃河中下游,也就是河南的農業種植規律,二十四節氣起源於周朝,說明很早古人就用以觀測天象。
古人很早就觀測氣象,從古籍中,遠在黃帝時代,就開始觀測氣象,而伏羲氏的風姓就是氣象有關,風雨雪電等氣象也是人最初認識自然的第一步。
河南氣候適宜,也是最早進入農業文明的,從小麥在五千年前就已出現,可以所以豫應是氣象之意,也就是觀察天象。
《道德經》中“大象無形”,《周易繫辭》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原意都是指的是氣象,《爾雅》則對“豫”作出了這樣的解釋:“豫,樂也,厭也,安也,舒也”,率先肯定了非“大象”之義。東漢經學家許慎《說文》豫,象之大者,這裡的象不是指大象,而正是氣象,後人誤解,最後傳來傳去,傳成了大象。
正如有人把《史記.五帝本紀》“教熊羆貔貅貙虎”理解為驅趕熊、虎等猛獸作戰,《孟子》一書周朝的軍隊曾經驅使虎、豹、犀、象來作戰。這是完全錯誤的,到現在,這些猛獸我們還不能驅趕作戰,何況遠古人類
其實這是最早的圖騰崇拜,古代部落很多都以動物來作為圖騰,所以這些都是部落的名稱,指揮這些部落來作戰,而不是指揮這些猛獸。這些都是後人以訛傳訛罷了。
《尚書.禹貢》中“豫,舒也”,其實就是說河南氣候適宜,農業豐富,生活在這裡很舒服,故稱“豫”。“豫”作為一個會意字,分開來看,由 “予”和“象”組成,“予”為象形字,意即推予、給予。而“象”字取其引申義“天象、星象、氣象”,合起來講,“豫”即“天象、星象、氣象給予的”。
所以豫州的意思就是天象給予的州,意思是天象合適,適宜種植的州的意思。河南的溫度即使在遠古,高兩三度,也稱不上亞熱帶,在一萬多年前,生活在中原的象不是我們現在的象,而是類似於猛瑪象,是一種長毛象,在大約一萬年前滅絕了。
而遠古人類在劃分九州時,肯定以當時情況去劃分,都是有依據的,河南有象,也不多,在一萬年前也滅絕了。不能因此發掘出一個象化石而說大象成群。
後來大家不知豫的來歷,開始以訛傳訛,形成了如今遠古時把河南簡稱與大象聯絡在一起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