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美國的崛起令世人眩暈。就如同英國成為世界霸主一樣,很多人想知悉大國崛起的秘密。美國崛起的重要條件有:
舉例1
1798年,美國國會和急特尼簽訂了10000支槍的合同……惠特尼是第一個成功地將可替換部件的思想演繹成一種生產方式,因而被譽為“美國標準化之父”。惠特尼的標準化生產對美國製造業和現代工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他開闢了美國工業生產的新時代,而他同時代的人成功地將這種思想推廣到其他製造領城並取得了巨大成就。
舉例2
19世紀50年代,美國西北部農民的居住地離優良的機械商店至少有幾百裡之遙,但他們依然放心地使用複雜機械,因為他們知道,用電報告知經銷商機械及受損部件的號碼,下一班火車就能帶來新的機械部件。
舉例3
1860年以後,農業機械迅速在美國推廣使用,糧食播種機、糧食收割機、打穀機、谷捆搬運機、割草機等相繼出現,主要農作物產量大幅增加。到19世紀末,農業勞動人口已從世紀初的約佔80%降到約佔30%。
舉例4
1901年美國聯邦政府成立國家規劃局,設有科學試驗室,由政府撥款開展科學研究。到1915年全國已有10多個工業研究所和試驗站,大力開展研究工作。透過科研及實驗,激勵了發明,而發明反過來導致了更高精的產品發展。
舉例5
1903年,美國學者泰羅出版《工場管理》一書,開始嘗試把傳統企業管理經驗昇華為管理科學。1911年,泰羅更為系統完善的著作《科學管理原理》問世,稍後美國企業家福特在汽車生產中引入流水線的理念,現代管理學的科學體系開始確立,職業經理人大量出現。
外篇
18世紀60年代,英國採取對北美技術封鎖,禁止技術輸出和熟練工人出國。
面對英國在技術領域的全面封鎖,美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不得不說,以華盛頓為首的美國國父們頗具遠見。在美國剛剛建國不過5年的1788年,美國時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便受命組建一個科技間諜網路,一方面獲取世界尖端科技的情報資訊,另一方面則嘗試透過非法手段,也就是“偷竊”來得到這些技術。
在漢密爾頓的運作下,這個間諜網透過重金利誘、威脅恐嚇等各種手段,在英國發展了一批眼線,對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展情況及英國技術封鎖的實施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以便從中找出可以利用漏洞,將先進技術、裝置、人才引進到美國。
在華盛頓的大力支援下,漢密爾頓及其副手考克斯下了三步棋。
第一是製造輿論。在英國百姓特別是技術人員、工匠當中宣傳美國的美好生活,並向他們展示美國對技術移民的優厚待遇及物質獎勵。
第二是積極推動國會頒佈專利法。明確規定專利的授予物件只能是美國人。在此之前,世界各國的專利授予物件不分國籍,美國這麼做,實際上就是隱晦地鼓勵那些技術人員連人帶技術一起來美國。
第三是配套設定一系列保障制度。比如不管你什麼身份,哪怕是個窮光蛋,但只要你掌握一門先進的生產技術,或機器裝置的製造方法,或擁有相關裝置的圖紙,或者你是工業某個領域的熟練工種,總之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經過一個簡單宣誓成為美國公民,然後申請相應專利,得到聯邦政府保護的壟斷專利權。至於土地租金、稅收優惠等就更不用說了,一律大幅減免。
在上述政策的“誘惑”下,你很難保證沒有英國技術人員想移民美國。但是,在英國政府的嚴格管控下,這些人又怎麼去美國呢?這就輪到漢密爾頓那張間諜網在英國的眼線們大顯身手了。
這些特工或偽造身份將其“變”為農民、教師、神職人員,而後通關離境;或將其藏在行李、包裹、信箱中,由外交人員“攜帶”出境。一旦遇到難纏的關口,便由華爾街的大佬們透過銀子擺平,畢竟誰跟錢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