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民國風雲際會之際,“北洋之龍”王士珍的存在感極低,這位河北籍的將領一度位高權重,但他不貪戀權位,選擇在民國初期急流勇退。今天的正定城內還有王士珍家族的舊居和祠堂。
【善於治兵的王士珍被譽為“北洋之龍”】
王士珍生於一個書香門第,他祖父擅長醫術還拿到了秀才功名。可惜的是,王士珍父親和伯父早逝,他和母親相依為命,為了生計,母女倆只好從牛家莊老家寄居在正定城西門裡的伯母家。
王士珍聰穎好學,他9歲進私塾,15歲進正定鎮總兵葉志超部當兵。不要小看這幾年的私塾教育經歷,這為王士珍後來進軍校深造奠定了基礎。在基礎教育普及率極低的晚清時期,識文斷字的王士珍已經算是北洋軍中難得的“秀才”。
1885年,24歲的王士珍進入天津的北洋武備學堂炮科學習。三年學習期滿後,他來到山海關任炮隊教習。1894年,王士珍跟葉志超赴朝鮮半島作戰。駐守平壤期間,清軍守城主力和日寇鏖戰。王士珍極力諫言,在平壤城城外山頭佈置兵力防守以逸待勞。但是葉志超未予採納。
平壤之戰,民族英雄左寶貴犧牲,悲慟的王士珍親自在城頭操炮轟擊日軍。他的無名指被炸斷,額頭被彈片擊傷。無奈葉志超棄城逃走,夜間不辨南北之際,王士珍用所攜帶的地圖為部隊指明瞭方向,這才讓葉志超一部退回到了國內。
回國後,狂奔回國內的葉志超被判刑。而受到了實戰鍛鍊且英勇作戰的王士珍步步高昇。他先是在直隸提督聶士成麾下任職,後又被蔭昌舉薦,來到了編練新軍的袁世凱帳下當軍官。
甲午戰後,清軍一敗塗地,這讓朝中有識之士意識到,傳統的湘軍、淮軍已經難以信任,於是有人奏議學習西式陸軍編練方法,建立中國自己的新式軍隊。
蔭昌當過天津武備學堂的總辦,他就把得意門生王士珍舉薦給了袁世凱。袁氏又從軍中覓得馮國璋、段祺瑞二人,三人成了袁世凱小站練兵的得力干將。
最初,王士珍恰逢母親過世,心情不佳的他在營中少言寡語,袁世凱見他木訥,還以為看錯了人。但談及練兵心得和軍事知識,王士珍卻對答如流,講的頭頭是道,這讓袁世凱刮目相看。
義和團運動期間,王、段、馮三人在山東跟隨袁世凱。期間,德國駐山東膠州灣總督來濟南觀看新軍的會操表演。這支新編練的隊伍技藝純熟而且士兵面貌煥然一新,這讓德國人稱讚不已。他誇讚王、段、馮三人為北洋三傑。其中王士珍被時人稱為“北洋之龍”,但在後世政壇上,王士珍極為低調,可謂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王士珍的後半生淡泊名利】
1904年,以原來編練的軍隊為基礎,清廷在全國範圍內編練了36鎮的新軍。新軍採取了西式軍隊的編制和軍銜制度。“鎮”其實是近似於陸軍師一級的單位,每鎮有1.2萬多人。王士珍擔任了第六鎮的鎮統,這個職務近似於今天的師長。後來聲名顯赫的馮玉祥、田中玉等人,此時還只是基層軍官。
為成立新軍,清廷組織了編練處,由慶親王奕劻帶頭,但這位老臣對軍事一竅不通,只知道撈錢享樂。具體的營務制定、編練計劃乃至於徵兵標準都是由王士珍、馮國璋主持。這支部隊的誕生,為中國軍事編制朝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後來湖北的新軍又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
1907年,46歲的王士珍擔任了江北提督並加陸軍部右侍郎官銜。清帝退位後,他為爭取皇室的優待條件而努力爭取。辛亥革命後,王士珍無心政治,後來袁世凱為了讓他牽制馮、段二人,派長子袁克定來正定把王士珍架上火車。
抵京後,王士珍不情不願地接受了陸軍上將的軍銜。後來王士珍曾出任陸軍部長兼參謀長的職務,還曾經三次代理國務總理。但王士珍在1920年後,時而在京時而回正定老家,忙裡偷閒的他還為生母和伯母建設了雙節祠堂。
1930年7月,王士珍在北京城因癌症去世,時年70歲。這位北洋老將臨終前心心念唸的事情是國家統一和平。作為北洋將領,王士珍沒有統兵佔據數省橫徵暴斂,也沒有在執政期間大動兵戈。近代有學者認為,他甚至不算是傳統的軍閥將領,只是見證了民國時代風雲變幻的政治人物。
【正定的王家大院和雙節祠成為文保單位】
和那些爭權奪利的軍閥將領不同,王士珍為人沖和平淡,自清帝退位後就基本不問政治。1912年後,他幾次出來任職,也都是架不住故舊的一再邀請,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和馮國璋、段祺瑞不同,段祺瑞不留戀權位,三次出任國務總理只是暫時代理且為期很短,所以,在中國近代史上,王士珍的存在感很低。而且,和性情暴戾的武夫不同,作為北洋老將的王士珍人緣好,而且不願羈留權位,所以在各方劍拔弩張之際,他都是最合適的居中調停的角色。當年京畿的治安維護,乃至於實權派撤出北京城後的文物保護工作和組織慈善活動,他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總體來說,王士珍早年雖有鎮壓義和團和民主革命的舉動,但晚年他還是做出了一些貢獻的,這也是他不可抹煞的功績。
晚年王士珍退居林泉,在老家正定閒住,期間留下了他淡泊處世,不以權勢壓人的舉動。在正定城內,至今還流傳著王宅缺一角、王大人幫百姓推車的故事。而王士珍發跡後,每次回老家牛家莊,在臨村數里處就下轎步行,遇到村中老人都熱情打招呼。王氏富貴而不忘桑梓,由此可見一斑。
王士珍故居,在正定本地又被叫做“王家大院”,歷經一百多年風雨後,故居的中路建築儲存尚算完好。這座宅院正南,就是由大總統徐世昌題額的“王氏雙節祠”。兩座建築交相輝映,為正定這座“古建築寶庫”平添了一段佳話。
近年來,正定縣有關部門對王家大院和雙節祠進行了重修,這兩組建築也被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歷經百年滄桑的王家大院和王氏雙節祠,在新時期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著四方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