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又被稱作紐新蘭,在很久以前就是非常知名的農業大國,以出口羊毛、羊肉、牛奶及鹿肉而聞名遐邇,而後轉為工業化國家。該國除了擁有數量眾多的牛羊畜類,其特有的野生動物種類也較為豐富。
沙螽、鴞鸚鵡、威卡秧雞及啄羊鸚鵡等動物都是紐西蘭的特有動物,而啄羊鸚鵡的身份較為尷尬,雖為本土物種,但因自身惡行差點招來滅頂之災,經歷了一段至暗時刻,透過近40年的人為干預保護,才使之免於滅絕。
以前,啄羊鸚鵡的行為經常被人詬病,它們無惡不作,襲擾路人、啄食牛羊、破壞公共設施、翻找垃圾,當地人不勝其擾。
從1.45億年之後,因板塊擠壓變化,紐西蘭逐漸變成了相對獨立、與世隔絕的群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紐西蘭群島本土生物種類非常稀少,只有少數的鳥類、昆蟲和翼手哺乳動物。
而這些動物中,就包括啄羊鸚鵡的始祖鳥類,本土動物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所以始祖啄羊鸚鵡遷移到了較高海拔的林地處生活,此地氧含量低,食物稀少,常年低溫,所以始祖啄羊鸚鵡的食性非常繁雜。
它們經常捕食昆蟲、蠕蟲、其他雛鳥和一些小型哺乳動物。公元1200年後,毛利人來到群島成為了當地的土著居民,但他們的居住地海拔較低,與啄羊鸚鵡井水不犯河水,一直和平相處。
但公元1800年後,西方殖民者登陸群島,殖民者完全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他們大肆砍伐樹林,將其改造為牧場,早前,紐西蘭總面積的五分之四為茂密的森林,近一個世紀之後,森林就減少到原來的20%,啄羊鸚鵡的棲息地遭到嚴重的破壞。
啄羊鸚鵡和亞洲象一樣,當棲息地減少後,它們都深知“人挪活,樹挪死”的道理,進而大肆遷往人類聚集地或城郊邊緣地帶,啄羊鸚鵡逐漸和人類產生了交集。
19世紀60年代末,在南島瓦納卡湖邊的一座農場內,牧主發現自家的綿羊總是傷痕累累,後背和腰部經常被某種動物咬傷。到底是什麼動物襲擊了他的羊群呢?
經過幾天的觀察,他終於發現了傷害羊群的“猛獸”,一隻體型碩大的鸚鵡落在了羊背上,就是它將羊啄得鮮血直流,雖然綿羊奮力抵抗,但無奈沒有辦法甩脫鸚鵡的啄食。
這隻鸚鵡就是啄羊鸚鵡,它長著墨綠色的羽毛,體長足有50釐米以上,啄羊鸚鵡不像其他鸚鵡以素食為主,它們對於肉食同樣非常感興趣,起初它們只是落在牛羊背上捕捉寄生蟲,但久而久之竟然養成啄食牛羊吃肉喝血的習性。
鸚鵡是一種非常討喜的鳥類,但啄羊鸚鵡顯然觸碰了牧主的底線,對於紐西蘭的牧主來說,綿羊等家畜就是他們的一切。從1800年到1950年期間,啄羊鸚鵡開始被人類大肆捕殺,同時外來入侵的鼬、貓、鼠等動物也對雛鳥和蛋產生了威脅。
當地有關部門還作出承諾,捕殺一隻啄羊鸚鵡,可以得到約合900RMB的獎金。牲畜被啄羊鸚鵡啄食的情況的確越來越少了,而啄羊鸚鵡也已經瀕臨滅絕了。
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地人終於發現啄羊鸚鵡已經很久未曾出現了,而西方國家的動物保護組織也一直為了保護物種多樣性而提倡保護啄羊鸚鵡,隨後啄羊鸚鵡被列為保護動物,併為其設立了保護區。
有關部門在保護區內清除掉數以萬計的野貓、鼬和野貓等外來物種,為啄羊鸚鵡恢復種群數量提供穩定安全的環境,如今啄羊鸚鵡的種群數量已經恢復到近萬隻。
人類保護措施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卻無法改變啄羊鸚鵡生性頑劣的性格,它們的智商非常高,遇到新鮮的事物總是感到非常好奇,所以在保護區內,啄羊鸚鵡依然我行我素,拆汽車、翻垃圾、襲擾遊客。
但好在人們已經不和啄羊鸚鵡一般見識了,作為本土鳥類的代表,啄羊鸚鵡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園之中了。
圖片來自網路,侵聯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