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以甲殼蟲為始,渦輪增壓+雙離合時期達到巔峰。在內燃機時代,大眾品牌汽車一直有著突出的產品力不斷吸引著普羅大眾。在新能源時代,大眾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產品呢?
本篇我們將拿最近深度體驗過的上汽大眾ID.4 X入手,從產品使用角度來給大家解釋。
純電汽車市場裡駕乘感受難得的清流
1.人體工學優秀
新勢力的產品很少有用起來能像ID.4 X這麼順手、符合常理的。這裡的順手是“符合人體工學”,而不是什麼“燃油車的用車習慣”。換擋機構在手能輕易觸控到的地方、空調有單獨顯現的區域、中央扶手和門板扶手高度一致。
就拿那塊和轉向系統連線一體的儀表來說,大眾顯然是看到了儀表簡化的趨勢,直接把儀表資訊精簡到了車速、導航、行車輔助三大板塊。還把這塊螢幕裝到轉向柱上,避免了因為調節方向盤視線被遮擋的可能。這叫“符合人體工學”,而不是什麼需要斜視,讓人眼以一個極不舒服的狀態這類設計,還大肆宣傳是創新來得好。
關於“人體工程學”這個話題我們再額外聊一毛錢的。ID.4 X這款車的前後排座椅本身的人體學做得都不錯。沒有一些新勢力經驗不足的做法:比如膝蓋窩、腰部支撐性不足;又或者座椅整體太講究支撐性,體感很硬,容易讓人產生不適;又或者一味追求“軟”,軟得一塌糊塗,讓人乘坐起來很容易有疲憊感。總得來說ID.4 X的座椅幾乎挑不出毛病,更值得稱讚的是在這個級別的SUV裡,ID.4 X是少有能夠配備座椅按摩的車型。
2.駕駛感受突出
駕駛感受舒適的電車可太少了。長久以來駕駛燃油車的我們習慣的都是鬆油門踏板車輛滑行,而目前一些純電車型為了續航而犧牲了使用者體驗,強制使用動能回收功能,導致行駛時一脫離加速踏板車輛就會有嚴重的拖拽感,不僅很難受,甚至對於新手來說還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上汽大眾ID.4 X依然是正常的設定:D擋模式下鬆開油門踏板後車輛會正常滑行,而不是制動發電。只有在擋杆處切換B擋後,車輛才會有動能回收。
給使用者可選擇的動能回收的權利是非常重要的。在新勢力車企中我們很少發現能夠完全關閉動能回收的車企。在傳統領域,我們今天談到的ID.4 X是可以的,奧迪的純電車是可以的,賓士的純電車也是可以的。在如今的純電市場,能把這個選擇權交給消費者的車企,才是真正理智的。
動能回收的選擇權交給使用者是電車好開的基礎。一臺車好不好開,我們還得講操控和舒適。先說一個現象,注意這並不是問題,ID.4 X這臺車方向圈數很多,這應該是目前我開過方向圈數最多的純電動車。有的朋友上車以後可能會覺得不是那麼好駕馭,但恰恰相反,這臺車轉向手感和車身的響應以及跟隨性都不錯。城市道路輕鬆愉快,高速行駛時紮實穩重,給人的主觀信心和安全感特別足。圈速多的現象不會對這臺車操控造成影響,僅在掉頭時會多轉一部分,這是需要適應的。
150kw,310N·m的動力引數日常駕駛也相當輕鬆,變道超車隨心所欲。電機出力線性,響應也不錯。這是電動車的先天優勢,咱們就不再贅述。
舒適層面,ID.4 X的表現非常好。電機噪音小,胎噪和風噪都控制得很好。整車靜謐性也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加上懸掛系統營造出的漂浮感,使得ID.4 X在日常行駛時甚至能讓你感受到它似乎是一臺舒舒服服豪華行政轎車,激烈駕駛操控時低重心和懸掛系統又會給你營造出紮實的支撐,很有意思。在舒適層面ID.4 X不輸當今任何一臺大眾,即便在操控表現方面,ID.4 X在整個大眾車系內也是可圈可點的。
如果續航不準確,就是沒有續航
又來到喜聞樂見的續航環節了。我接觸到的ID.4 X是長續航版本,電池容量83.4度電,NEDC續航555公里。想都不用想,一定會有人說:
“500多公里的續航,貌似也算不上特別突出吧?”
“況且,80度+電池才跑這麼點?”
有這種想法的話,只能說明對純電車或者燃油車的瞭解還是太過於鍵盤。很多純電車根本就跑不到官方宣稱的公里數。這其中的次要原因是因為環境、駕駛習慣、行駛速度等等各種複雜因素造成,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一個“冗餘”。
萬物遵循能量守恆。電池/油箱容量是固定的,有些因素參與進來就會影響到結果。燃油車我們不在意續航是因為它的補能速度可以快到忽略巡航里程。純電車補能稍慢,所以不僅續航重要,續航的準確度也重要。而部分車企的純電車習慣用理想化的續航里程來宣傳,只要不是完全理想環境你就不可能獲得官方續航里程。ID.4 X的做法是綜合考慮車輛所有環境因素,去實時智慧計算車輛的剩餘行駛里程。具體來說:電池的荷電狀態、溫度、使用者的駕駛習慣、甚至車內空調等用電系統的使用都會考慮在內,電腦都會參考這些因素來實時預估可用里程,讓續航里程變得更具參考價值。
標稱續航和真實續航不一致的車太多了,反而真正靠譜的車型並不多:傳統車企賓士、寶馬的EQC和iX3,兩款產品的續航里程顯示算是非常準確的,他們的做法和ID.4 X類似。而從我們實際的續航測試來看,ID.4 X的表現和預期一致,行程中無論是平穩駕駛還是激烈駕駛,到達目的地後實際行駛里程和減少的里程幾乎是保持一致的。(當然,持續地高輸出,暴力駕駛是肯定無法顯示準確的)這一段我們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就是,純電車續航準確比續航里程更重要。一旦續航里程不夠準,再長的續航在使用者眼中也是虛無縹緲的幾個數字。
從ID.4 X上我們可以看出,像大眾這類傳統車企的優勢是很明顯的。紮實的續航、符合人性的人機工程學佈局/座椅、不錯的駕駛質感/乘坐感受。選擇一臺車,其實大家都是看重這些因素。好用、好開、踏實,不僅是內燃機時代大眾汽車的標籤,在新能源時代,也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