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能夠開放“雙減”這個話題給普通寫作者,令人欣慰,再次感謝。
“雙減”政策落地已月餘,從風聲鶴唳到狂風暴雨,再到如今緊鑼密鼓地逐步落實,可以說,這次教育改革真的是“大手筆”。
作為親歷者,我的感受很深,這篇文章,我想以雙重身份來談談我對“雙減”政策的感受和理解。一個身份是家長,另一個身份是行業從業者。
先從家長的身份說起。
9月1日,我兒子開學,從1號開始我負責接送他上下學,其中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他下午放學後能夠及時趕到輔導班上課。是的,“雙減”政策允許週中輔導班上課,所以,大多數能活下來的機構將課程調整到了週中。
17:50,我準時到達學校門口,兒子上車後,我把保溫桶遞給他,裡面是我提前做好的晚飯,足夠他晚上2個小時的課程裡不會有飢餓的感覺。18:30上課,我們基本上會提前十分鐘到達輔導班。兒子自己進班,我停好車,在附近的大廳找地方休息等待。等待的時間裡,看書、備課,2個小時可以做不少事情。
週一至週五,除了週三沒有晚上的輔導班課程,每天都有。
我想說——很累!我作為家長很累!
其實,我們和兒子聊過,結果是我兒子可以接受,覺得不太累。可是,作為家長,我當然知道這只是一開始的新鮮感,再過一段時間他可能就吃不消了。畢竟,學校的作業量並沒有隨著政策的頒佈有明顯的減少,強調一句,並沒有。其中的細節不想寫了,有同樣經歷的自然懂,沒有經歷的說了也不理解。
原本週末兩天的內容調整到週中後,我和妻子互相打氣,說,一定要堅持,如果作為家長都堅持不下去,孩子更沒有堅持的必要了。
然而,事情在開學第二週就發生變化了。我和妻子在觀察了一週後,決定給兒子的輔導班課程刪減一門,這樣,週一、週二和週五有課,週三、週四兩天不用上課,當做是個緩衝休息。而刪掉的這門,因為與我所教的科目一致,我可以抽出時間來輔導他。
小結:
身為家長,我對“雙減”政策的感受是——家長更累了。準確地講,是在短時間內,競爭方式不會有大的變化的前提下,且競爭程度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競爭中至少不落下風的家長。而這部分家長並沒有更多資源、能力和金錢,可能只是有一個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比較清醒的頭腦。
身為家長,我對“雙減”政策的態度是——基本贊成,但有所保留。贊成的原因是,孩子們的確需要減負,但要有前提。比如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如果能夠提升,減負才有意義,否則,減負的效果只需看看多年來各地的表現就可見一斑。質量下滑,還不給足夠的時間去學習,減負的意義何在?
贊成的另一個原因是從國家宏觀角度去看,國家需要真正的有競爭力的人才,而不是靠重複刷題考上大學的普通孩子。普通孩子不是不可以上大學,而是在大多數人都消耗在高考的這場大戰裡的時候,資源的確被消耗了,大家不得不“共同玩一個遊戲”,這其中,許多其他方面的人才也被消耗掉了。
有所保留的原因很簡單,還是從家長身份出發,從個體出發,看似層進式的改革,某種意義上還是“一刀切”。雖說週中可以上輔導班,但就從我自己的兩週感受而言,放開週中,就是要讓大多數家長自動放棄,是的,我相信,大多數家長會放棄的。(說個小資料,我兒子上的數學課是小班制,之前是15人,現在只剩下了5個人)
接著從行業從業者的角度聊聊。
“雙減”對教培機構的打擊是毀滅性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行業外的就是站在幹岸上比劃評論,他們的看法也就是看法而已。
我之前其實還是抱有一絲幻想的,然而事到如今,幻想已然破滅,可以講,教培行業再難有之前的繁榮景象。
當然,之前的繁榮景象不等於健康。我一直認為這個行業需要來一次整頓,讓真正做教育的機構活得更好,而讓那些利用這個行業鼓搗錢的滾出去,不要讓幾塊爛肉毀掉一鍋湯。然而,現實更為殘忍而諷刺,“一刀切”式的改革,讓這個行業從此再難翻身。
想想,這個行業至少上千萬從業者,一夜之間,行業土崩瓦解、分崩離析,還想做機構的趁早打消念頭。至於做教師的,其實不用太發愁,需求很大。
網上一直有人在探討教育和商業的關係,總有人說教育不應該與商業掛鉤。我只想說,我們的衣食住行包括教育,如果不是與商業掛鉤,根本不會有如今幾乎可以滿足所有人基本要求的現狀。如果說公平,那麼哪個領域都還沒有實現絕對公平,教育也同樣沒有實現。但如果實現相對公平,商業的作用非常大。要注意,相對公平,不等於大家都一樣,而是大家都有選擇的權利和渠道,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這是商業可以做到的,而不是分配機制可以做到的。因為只要有“分配”,就有“分配權”,就有不公平,這種不公平遠遠超過商業帶來的不公平。
小結:
作為從業者,對這個行業前景不看好。如果做機構,幾乎沒戲。如果只是做教師,需求量很大。
教培機構的積極作用的潛力還未深入發掘,國家應該在這個方面進行深入調研,尤其是在一些教育相對落後的地方,那些為當地教育做出一定貢獻的教培機構,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好好活下去呢?該受罰的是資本,而不是認真做教育的人。
說句題外話:
教培機構的從業者裡,有許多優秀教師是因為各種原因(幾乎不是實力原因)而沒有“考入”公立學校的,他們因為有著對教育的熱情而進入了教培行業。這個話題我不想爭辯,爭辯也沒個結果。我只想講一個小故事,發生在我身上的,只是個案,大家參考:
那是我第二次還是第三次去參加入編考試,進入考場,一切準備妥當,就等髮捲子了。此時,我突然發現其中一個監考老師我認識,是一起帶過課的。
他也認出我了,走過來低聲問我,你也來考了。
我說是啊。
他又問,你報的哪所學校?
我說某某中學。
他皺了一下眉頭,說別考了,考也考不上的。人家就要三個,都內定了。
我也愣了,說不會吧。
他笑笑,愛信不信。
我說既來之則考之。
他說隨便你咯。
總結:
政策就是這麼個政策,好也好,不夠好也罷,這是政策自己的計劃,而我們也要有自己的計劃。無論你是家長還是從業者,都要為自己、為孩子做打算。畢竟,沒有完美的政策,也沒有完美的計劃,只有符合自己最實際情況的計劃。你需要的是思考,是嘗試,是不斷地調整和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