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圖所示,半月板是位於膝關節上、下關節面之間的纖維軟骨,內外各一塊,均呈彎月狀,具有填充關節間隙、增加接觸面、緩減衝擊力等功能。成年人的半月板鮮有神經和血管分佈,出現異常後應及早透過查體和影像檢查來確定問題所在,以免累及整個膝關節。如果確定存在半月板損傷,在損傷較輕微、受損部位未脫離的情況下,可考慮實施保守治療,在治療和康復期間避免膝關節在負重狀態下進行旋轉和大幅屈伸,並依照下列方法實施運動康復,以增加膝關節穩定性並促進半月板修復。如果是較大範圍的撕裂,應透過關節鏡的方式對剖離的部分進行縫合或切除,並在術後參考下列方法進行運動康復。
保守治療期間的運動康復
1、肌肉力量訓練。肌肉是維持關節穩定的關鍵所在,與此同時,適當的力量刺激也有助於半月板的自我修復。肌肉力量訓練應貫穿整個康復過程。比較安全的力量訓練方式有:①直抬腿練習,仰臥、伸膝,將患側腿抬高15釐米左右保持片刻,緩慢放下後為1次,可反覆練習;②側抬腿練習,側臥位,另一腿支撐於床以保持穩定,患側腿伸直並進行內收和外展;③後抬腿練習,俯臥位伸腿抬腿。在康復後期,上述方法可透過附加重物和阻力的方式增加訓練強度,直抬腿練習還可在坐姿下進行,以增加訓練效果。
2、活動度練習。在急性期只對踝、髖等鄰近關節進行活動度練習,急性症狀得到緩解後可在無重力狀態下進行被動的膝關節小幅(30度以內)屈伸練習,逐步進展到小幅的主動屈伸和較大幅的(90度以內)無重力被動屈伸,然後逐步進階,直到膝關節活動度全面恢復。如果沒有顯著症狀(包括疼痛、絞鎖、異響),可直接進行較大幅度的被動無重力屈伸和小幅的主動屈伸,然後逐步進階,直到活動度全面恢復。另外,如果膝關節不能伸直,可採用小力量下壓的方式進行牽拉。
3、步態訓練。急性腫脹期應避免下地,腫脹得到控制後可在柺杖的輔助下進行不屈膝的短時間步行,然後再進展到自主步行。當肌肉力量得到充分加強後,可以進行正常的步態訓練,直到全面恢復。
關節鏡術後的運動康復
關節鏡手術的創口較小,手術造成的腫脹和疼痛持續時間較短。在急性症狀期,可在伸膝狀態下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急性症狀得到控制後參考上面的方法進行肌肉力量訓練和活動度訓練。2周左右時可嘗試下地(開始時可使用柺杖),2-3個月後獲得恢復。
原文連結:http://www.jinlaiba.com/archives/3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