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會將那些喜歡揮霍無度和生活奢侈的人稱之為“敗家子”,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意思是很多有錢人家富了兩代人之後,到了第三代就開始貧窮了。
很多因素都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問題,父輩的富足使得子孫從出生開始就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等到父輩們都離去,他們因為過慣了這種日子便不想努力,於是將家產一步步的敗光。
這種現象在晚清時期特別的多見,因為隨著清王朝的滅亡,許多滿清的八旗子弟都開始脫離原本富裕的日子,但是他們一時間不習慣,所以繼續揮霍著老祖宗所剩無幾的基業,他們就是晚清的“敗家子”。
鐵帽子王昭煦
在清朝創立初期,皇帝為表彰一些開國功臣,特別設立了八個“鐵帽子王”。這些“鐵帽子王”能言善戰,清朝能統一中原和北方也都是因為有他們的扶持。
八個“鐵帽子王”中只有鄭親王不是清皇室嫡系的後代,第一代鄭親王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與皇太極是一起長大的夥伴,長大後也隨著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鄭親王這個爵位是可以世襲的,從清朝開創開始到晚清時期已經歷經了十七代人。每一代鄭親王都對大清有著卓越的貢獻,不過後來隨著晚清的衰落,他們的後代也跟著家道中落。
1900年時期,年幼的昭煦成為了鄭親王的爵位繼承人。這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小孩根本不懂得官場的黑暗和民間的疾苦,他一直被富養在王府這個諾大的溫室裡,長大後也順利的迎娶了蒙古汗王的女兒。
如果不是辛亥革命爆發,說不定他將在王府中度過衣食無憂的日子。但是戰爭的步伐來得太快,以至於昭煦還來不及反應,大清朝就這樣亡了。
從此以後他不再是王爺,家裡的僕役都四處散去,只留下一個管家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沒有了土地便沒有收入,昭煦只能變賣王府中的古董和字畫來謀求生活。
但他是個揮霍無度的人,那些文玩珠寶都被他賣光之後,就將目光移到了鄭親王的祠堂那裡,最終他以2500銀元的價格賣給了別人。很快,這點錢又被他揮霍光了。
於是他便將鄭親王府抵押給一名神父換來了十萬銀元,後來他還不起錢,便索性將王府賣給神父。王府賣了後他搬到果子市居住,不久又將這裡的房子賣掉搬到了其他地方。
王爺的房產多,賣來賣去,房子也越來越小,但昭煦還不知足把主意打到了自家的祖墳上。1926年,他把祖墳上的兩棵百年老樹賣給商人,又將自己陵墓中的磚磚瓦瓦拉出來賣。
山窮水盡的他竟然為了錢而做出這麼多“敗家”的事情來,然而昭煦僅僅是晚清“敗家子”當中的一個縮影。
“車伕王”宴森
在晚清時期還有另外一個“鐵帽子王”克勤郡王宴森也是個名副其實的“敗家子。”這位錦衣玉食的王爺也許從未想過大清也有滅亡的一天,等大局已定之後,他還依舊不願意醒來。
從小錦衣玉食、僕役兩三百的他一下子無法適應這種從此要靠自己的日子。他沒有一技之長卻一直不願意降低生活的質量,最後只能靠變賣家產來過日子。
今天一個古董花瓶,明天一幅名人字畫,就算家底再雄厚也無法支撐他一輩子。即使那些古董有些值錢,但他揮霍無度的樣子,多少錢都不夠他敗光。
每次變賣了家產之後,他都要到酒樓或者妓院裡去奢侈一番,一出場就是大手筆,久而久之那些家產換來的錢已經所剩無幾。無奈之下,他的目光投到了祖墳的頭上。
他想著,老祖宗的墳墓裡應該有不少寶貝。剛開始他還沒那麼荒唐,只是砍了些樹木和刨些磚瓦去變賣。不過等這些錢都花光之後,他便將手伸到了老祖宗的陪葬品上面。
然而這些錢也是很快就被他揮霍完,之後他實在沒辦法,只能去拉黃包車艱難度日。想來平日裡他除了吃喝玩樂,只會逗鳥,出到社會也只能幹這些體力活。
民間老百姓知道他的身份後,都送了個雅稱給他:車王。當時北京的一家報紙還刊登過宴森的事蹟,許多人都很好奇被“王爺”伺候是什麼滋味,所以剛開始宴森的生意還是不錯的。
後來這件事也傳到了末代皇帝溥儀的耳朵裡,他大為惱怒覺得宴森丟了滿清皇室的臉,並警告他不許再去拉車。雖然大清已亡,但溥儀的話還有著一定的震懾力,宴森也不敢怠慢便不再拉車了。
多年後,宴森也在飢寒交迫中離世,家人將他安葬到那個被他變賣一空的陵墓中。
撿垃圾的慶王府後人
清王朝滅亡後,慶王奕劻也退出了官場並遷居到天津。起初奕劻和自己的兒子載振還是比較懂得理財的,他們將許多現金存入了多家外國銀行,一邊可以收利息,一邊還不用擔心被軍閥給搶走。
同時父子倆還熱衷於商業投資,有收入也使得王府的生活並沒有什麼變化,相對於其他親王真是天壤之別。後來奕劻病逝之後,載振接管了家族所有的產業,在商業和旅館業中創辦了許多新公司。
並且還開始跟著外國人學習如何投資股票、黃金等,日子過得倒也舒坦。但是這樣的好日子也沒有很長久,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載振的一家也開始走下坡路。
慶王府規模宏大,光一個月的開支就是個天文數字,再加上載振生活極度奢侈,因此多少錢財都不夠他揮霍。據說他還抽大煙,這筆錢更是花得如流水一般。
載振有個弟弟也是個不省心的“敗家子”,可謂是吃喝嫖賭樣樣在行。特別是賭成為了他的一大愛好,有時候一晚上就能輸掉一所房子。他們一家都抽大煙,幾年時間就將十幾萬的財產揮霍一空。
沒辦法最後只能變賣王府裡的珠寶、玉器和字畫等古玩物品。不久後載振和他的弟弟也相繼病死在天津。
後來載振的兩個兒子揮霍完所剩無幾的家業後,只能靠撿垃圾和乞討為生。
這晚清的“敗家子”們真是一個比一個荒唐,難怪別人都說他們是社會上的“蛀蟲”,只能靠著老祖宗的基業坐吃山空。不過從他們的行為也能看出,晚清的滅亡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大清已經離我們遠去多時,但人們仍然還會好奇王爺們的生活是怎樣的。但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勤奮刻苦的一面,而不應該照搬他們驕奢淫逸的生活作風,除非你也想成為家族中的“敗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