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亞洲金融危機,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經濟大蕭條之後對於世界經濟格局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又一事件。
在這場幾乎席捲整個亞洲金融市場的經濟危機中,中國作為一個經濟還尚未發展成熟的金融國家,成功抵禦住了這次金融危機。
但實際上,當時的中國因為改革開放才剛剛進入市場經濟,對於金融整個國家不僅還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場體系,甚至對於金融相關的知識都不是很瞭解。
那為何幾乎沒有受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波動的中國,反而積極地參與到穩定經濟,應對金融危機的行動中來呢?
相關專家分析表示,此次金融危機大爆發發生在1997年香港迴歸之後,在許多資料中香港特區政府是拯救香港戰場的主力軍,而中國當年之所以要扛住97金融危機,其實是為了香港。
一、金融危機的“香港戰場”:香港特區政府的強烈應對
1997年6月,香港正式回到祖國大陸的懷抱,由於雙方經濟體制存在較大的差異,採取的是兩種經濟並行的制度。
在發展市場經濟的程度上來說,香港由於長期在應該的殖民統治之下,其經濟發展程度遠遠超過中國大陸,已經是發達國家的水平。
當時在國際輿論中也出現了許多唱衰香港經濟發展的聲音,尤其是對於中國現在經濟發展水平能否保障香港更高水平的經濟發展的質疑。
在20世紀末,東南亞地區的四個國家,即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由於經濟的迅猛發展,被稱為僅次於“亞洲四小龍”的“亞洲四小虎”,但是在經濟迅速發展的背後,蘊藏著危機。
同年,在亞洲地區爆發了一場起源於泰國的金融危機,同年,在亞洲地區爆發了一場首次爆發於泰國的金融危機。
這次危機隨機交叉影響到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僅蔓延到整個東南亞,甚至波及到了周邊的俄羅斯和巴西,香港也正在這些受到衝擊的國家之列。
實際上,對於當時在國際社會中發展的中國,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尚未發展到“全球化”程度的時候,1997年的金融危機無疑應當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的一年。
金融危機的根源大都是外資在作祟,簡單來說就是歐美資本做空各國貨幣,各國則透過匯率下降,貨幣接連貶值以此應對金融危機。
當時的中國由於自身落後的金融資本和手段暫時無法應對歐美資本的全面攻擊,中國根本不敢開放金融市場,因此一個封閉的金融市場,根本沒有外資融入,國外資本無法做空中國市場。
然而當時的香港以93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位列全球第五,發達的經濟和開放的金融市場,政府只負責對利率負責。
金融體量不是十分強大的香港符合歐美資本抄家狙擊的目標,因此當此次金融危機的波動涉及到香港的時候,中國就無法被排除在外了。
在金融危機風暴的衝擊之下,首先是泰銖在遭受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投機攻擊之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貶值壓力。
泰銖大幅度貶值之後,貨幣貶值風暴迅速蔓延至亞洲許多國家,引發了一連串連帶效應,各國貨幣接連貶值。
當時隨著新臺幣的幣值浮動,對港元的狙擊加劇,從1997年10月23日開始,銀行拆息利率暴漲,股票市場的恆生指數也在4天內暴跌了將近23%。
對於國外資本炒家對香港金融市場帶來的衝擊,香港特區政府背水一戰,從第一天起就宣告香港絕不屈服,不惜傾盡全力穩住香港的匯率和股票市場。
先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進入市場進行了有利干預,守住了索羅斯的第一次拋售港幣的進攻。
到1998年,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資本炒家們捲土重來,大規模向中國香港進攻,香港股市十分低迷,排在門外兌換美元的人越來越多。
香港政府為了維護港元價格,聯合三家券商,不問價格瘋狂吸收大藍籌和期貨,恆生指數接連上升,穩住了港幣價格。
香港政府雖然成功抵抗住了索羅斯的第二次瘋狂侵襲,但損失巨大。第三次攻擊也是歐美資本抄家和香港的最後博弈階段,其中中央政府的支援對於香港能夠抵抗住最後階段的衝擊起到了關鍵的支援和幫助作用。
二、中國是如何“扛住”97年金融危機的?
早在香港迴歸祖國的那一年,中央政府將當時淨值為1971億港元的土地基金交給香港特區政府經營。
因此比起其他國家,香港特區的外匯儲備除了本國或地區面上可查的數額之外,還有尚未公開的部分。
根據當時的資料資料顯示,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外匯儲備加起來高達2000多億美元,這也是為何索羅斯會在香港戰場上吃了暗虧的部分原因所在。
此外,香港擁有成熟的金融市場和靈活多變的政策,市場對於匯率等因素的變化反應十分迅速和靈敏。
加上作為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香港,香港政府為了穩定港幣沒有絲毫猶豫進行了強有力的干預,這些也是其他國家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到的。
而對於中國大陸在此次危機中所承擔的角色,有資料顯示,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在某一場會議中曾發表一些言論:
“在我們的經濟發展中具有一項最重要的基本優勢,就是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裡助推了中國內地和香港經濟的迅速發展”。
在金融風暴發生之前,有一些悲觀主義者認為香港和大陸之間的“一國兩制”政策弊端多於利處,甚至預計中央政府會進行多方干預,香港會因此喪失主動權和發展的動力。
然而事實表明,香港經濟運作十分理想,尤其是在金融風暴的衝擊之下,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之間存在的這種特殊的關係顯得更加可貴。
在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大陸之後,香港享有的自主權不僅沒有減少反倒增加了,並且中央政府明確表示,“支援香港特區政府所做的事情,並且對於香港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務充滿信心,在需要幫助的時候,中央政府更願意施予援手”。
在索羅斯對香港金融市場進行攻擊的過程中,中央政府表明了自己“全力支援香港特區政府放手去搏”的態度。
中央政府永遠會站在香港特區政府身後,堅持人民幣不貶值,避免貨幣危機進一步擴大,以此來支援和保障香港的匯率制度。
到最後博弈的關鍵階段,中央政府派出了當時的央行副行長到香港特區政府,商議中國人民銀行向香港進行注資,全力支援香港特區政府的護盤行動,成為香港特區政府幹預金融市場的強有力的後盾。
至此,此次金融危機中香港宣告成功,索羅斯在香港戰場上虧損了大量資本。
其中,“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並不是輕易作出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國政府向受到衝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及時的外匯援助。
當時對於僅存的中國,國際輿論並不看好,認為人民幣也應當貶值,否則中國經濟無法存續。
1997年,中國經濟原本就處於“試探性”的開放發展階段,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之下,中國經濟出口增長下降、國內需求不振、失業率增多。
尤其是國內出現了重大災難,實際上經濟發展並不向好,因此做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決定,中央政府實際上是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併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的。
而人民幣不貶值,不僅是為了避免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貨幣貶值危機進一步擴大化。
在香港特區政府奮力一搏的時候,中央政府堅守住人民幣不貶值,也是為了保護香港的聯絡匯率制,這為香港特區政府抵抗索羅斯做空港元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
度過此次金融危機不僅對於香港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守住了香港在長達半個世紀內經濟發展的有效成果,有力的保障了此後香港經濟的發展,對於中國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
在香港迴歸祖國的關鍵節點上,波及到香港,甚至可以說以香港為做空目標的金融危機是中央政府面臨的第一個艱難的挑戰。
中央政府需要以實際努力證實“一國兩制”制度發展的可行性和優勢,以實際作為向香港特區政府證明,中央政府做出的承諾必然會得到實施,中國有能力帶領和保護香港經濟的發展。
三、中國之所以要“扛住”1997年金融危機,並非完全是為了香港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實際上在20世紀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中,香港戰場從1997年一直持續到了1998年,其中不能忽略香港特區政府為了保護和守住香港金融市場做出的努力和揹負的重擔。
在許多國家無法抵抗金融危機的衝擊、接連貶值的時候,香港特區政府決定背水一戰,是需要很大的決心和勇氣的。
有人認為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機的香港戰場中實際上是沒有“出手”的,一方面考慮到當時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在金融市場發展上的成熟度遠遠不在一個層級,許多香港特區政府採取的策略,中國大陸是插不了手的。
另一方面香港在金融市場的制度層面都是遠遠由於其他受到金融風暴衝擊的國家的。
也就是說,香港金融市場本身就具有多於其他國家的一層保障,因此這也是香港特區政府在與國際資本炒家的對抗中,雖然付出了代價,但最終也成功了的原因。
但對於將中央政府在香港此次成功度過金融危機中的作用全數抹殺的說法也絕不可取。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香港特區政府可以背水一戰,放手一搏,是因為中央政府提供了兜盤的底氣。
尤其是中央政府是在國際社會中表明必要時會向香港特區政府提供幫助,當時中國金融市場雖然發展還不夠成熟。
但一方面中國大陸方面由於封閉金融市場,較少受到金融風暴的衝擊,甚至於即便中國大陸加入戰場,一些國際資本炒家也無法透過操控貨幣來將人民幣做空,當時的中國大陸還尚未實行資本層面的人民幣和美元的自由兌換。
因此“中國之所以要抗住1997年金融危機,其實是為了香港的發展”此類說法存在合理之處。
不管從哪個層面來說,金融危機對於香港帶來的衝擊遠遠大於中國大陸,在香港迴歸祖國大陸之際,穩住香港的經濟發展,幫助香港特區政府度過此次金融危機,是中央政府的當務之急。
另一方面,香港雖然在1997年才回歸祖國大陸,但雙方之間的交流和聯絡一直都存在,中國大陸在香港的中資機構、銀行以及一些股票不僅是此次危機中中國大陸方面援助香港的重要渠道。如此大體量的籌碼也是震懾國際資本炒家的重要資源。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無論何時,中央政府都是香港特區政府的底氣所在。
香港保衛戰的獲勝,是香港自身金融發展的積澱和支援以及中央政府“作為後盾”的信心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國大陸在香港成功度過此次金融危機中作為堅實的後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根本上還是受益於香港特區政府長期以來的經濟發展的積澱以及強有力的應對政策。
中國之所以必須要順利度過此次金融危機,不僅僅是為了香港,也是為了避免金融危機進一步擴大化。
這是中央政府對於人民的責任和擔當,即便香港金融市場沒有遭受巨大沖擊,中國作為亞洲地區的大國,也會積極參與到幫助其他國家度過金融危機的行動中來,這是中國的擔當和責任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