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溫度的降低,如今的天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是對於釣魚人來說,冬季釣獲的鯽魚明顯個體比較大,並且也比較多,而夏季的鯽魚又少有小為什麼?難道是魚挑食?其實並非是魚挑食,而是夏季和冬季鯽魚的覓食種類有很大不同,歸納起來有4點。
01夏季鯽魚不缺少食物,而冬季鯽魚的食物比較少
夏季由於溫度比較高,水域內的食物很多,比如:水草、水生昆蟲、草籽、落葉的腐殖質、水蚯蚓、紅蟲等,這些都是魚類的食物。而鯽魚的食性比較雜,為雜食性魚類,它們並不缺少食物,可以說隨時都能獲得食物。
食物比較多,進窩的機率也就比較小,即使進窩後可能並不餓,吃餌的機率也就比較小。特別是自然水域內生長的魚類,它們有一定的警惕性,進窩後不吃餌也比較正常,而一些小個體鯽魚警惕心比較弱,所以釣獲的鯽魚又少又小。
而到了冬季萬物枯寂,由於溫度的降低,水草不再生長,沒有嫩芽供鯽魚覓食;水生昆蟲也不在生長繁殖,鯽魚的食物進一步減少;其它水生生物躲藏在水底角落處,或者進入水底淤泥中,鯽魚也不容易獲得;而草籽早已消失,鯽魚的食物進一步減少。
食物減少隨之而來的是沒有吃的,沒有吃的咋辦?總不能餓著肚子吧?這時候如果打窩,鯽魚進窩後,開口覓食的機率大大增加,並且不僅僅是小個體鯽魚,大個體鯽魚也沒有食物,即使警惕心強也沒用,還是會乖乖地吃鉤,釣獲的鯽魚不僅多,個體還比較大。
02夏季魚兒的活動量比較大,而冬季有些魚類的活動量小
夏季是一年中溫度最高的季節,不管是什麼魚類,活動量都非常大,滿水域遊動尋找食物,打窩後進窩的不一定是鯽魚,或許是一些大型魚類進窩。比如:鯉魚、草魚、鰱鱅、青魚等,它們進窩後吃鉤嗎?很遺憾!大多數不吃鉤。
很多釣友都遇到過,窩點內有魚但是不吃鉤的情況,窩點內的魚泡直冒,浮漂就像定海神針,一動不動!或者突然之間黑漂,要麼是魚不吃鉤,要麼是撞線,這種情況在夏季比較常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最大的原因是魚兒不餓!並不是餌料不夠好,也不是不對胃口,而是水域內的食物比較多,魚兒比較精明不吃鉤。遇到這種情況,有些釣友都試過更換餌料,商品餌不吃就換玉米,玉米不吃就換顆粒,到最後魚泡沒有了,也沒見上魚!
現在使用水下相機的比較多,透過影片不難發現,這些魚類進窩後大多數時間不吃鉤,因為不管是什麼魚類,只要能夠長大,就不知道經歷多少風吹雨打,一點點的風吹草動,它們就會逃之夭夭。不僅不吃鉤,它們進窩後,窩點內的鯽魚受驚離開窩子,在窩點附近徘徊,或者直接遊走,不僅釣不到大魚,鯽魚也被嚇跑了。
但是冬季則不同,冬季由於溫度的降低,水溫比較低,很多魚類不耐低溫,在溫度低的情況下不再開口覓食。比如:鰱鱅和草魚在10°以下開口覓食的機率大大降低,它們不耐低溫,當水溫低的時候躲藏在深水溫暖處,活動量大大減少。比如:鯉魚和鯿魚比較耐低溫,即使在水溫3-5°的情況下,還在開口覓食。
自然水域內的鯉魚密度比較大,但是鯿魚的密度很小,北方的冬季,吃鉤的魚兒基本只有鯽魚和鯉魚(鯿魚很少),相對於夏季來說,鯽魚吃餌受到干擾的機率降低了四分之三,進窩後吃鉤的機率大大增加,釣獲大鯽魚的機率也就又大有多。
03夏季魚兒吃鉤的種類多,而冬季大多數魚類不在吃鉤
什麼時間最容易遇到大魚?一般是夏季和秋季,因為這個季節水溫高魚兒活躍,但是吃鉤後能不能上岸也是一個問題!有句老話講:“不知道下一竿是什麼魚”,但是不管去哪裡釣魚,總會有一個目標魚,沒有幾人拿著鯽魚的線組釣鯉魚,也沒有多少人用鯉魚的線組釣青魚!
但是當你目標魚為鯽魚的時候,隨之而來的是,遇到大魚吃鉤後,切線跑魚的機率大大增加!如果魚情差,水域內的魚兒密度比較小,切線跑魚後窩點內的魚也跑了,重新聚集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或許只有小個體鯽魚和白條魚等小魚吃鉤。
到了冬季,大多數魚兒不在吃鉤,鯽魚進窩後會吃鉤嗎?只能說相對於夏季來說,吃鉤的機率明顯比較大。因為冬季大魚進窩的頻率明顯比較少,還有一個原因是鯽魚對於氧氣的需求,相對於其它魚類來說比較低,它不是高耗氧的魚類,即使天氣比較差,或多或少也會有所收穫。
並且冬季釣魚,並不侷限於商品餌料,因為小魚鬧窩的機率比較小,可以使用蚯蚓、紅蟲等動物性餌料,並且還能逗釣。當魚情差的時候,使用長竿傳統釣的方式輕輕提竿,讓餌料在水底“活”起來,再慢慢放下,吸引鯽魚的注意力,從而吸引鯽魚吃鉤。冬季透過引逗鯽魚吃鉤的方式,效果很好。
04夏季魚類的食量大,而冬季魚兒的食量比較小
釣魚圈有句話叫“想要釣得多,必須要打窩”,因為魚類進窩要有吃的,如果沒有食物,它們進窩的機率大大降低,這時候隔夜窩也就派上了用場。夏季能打隔夜窩嗎?不能說不能,應該說隔夜窩的量很難控制!因為夏季水溫比較高,魚類的新陳代謝能力強,食量比較大,如果隔夜窩比較少,很容易被吃光!
如果隔夜窩比較多,很容易吸引其它大魚進窩,大魚進窩後鯽魚也就遊走了,所以說夏季打隔夜窩很難控制。除非是夏季守釣巨物,但是很多人並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守釣,釣鯽魚打隔夜窩也就陷入尷尬的境地。
冬季不一樣,冬季很多大魚不耐低溫,打隔夜窩後進窩的機率比較小,而鯽魚進窩的機率比較大,效果比較好。尤其是冬季水溫比較低,鯽魚成群活動,它們在水域內溫暖的地方躲藏,進窩的速度比較慢,隔夜窩經過一夜的時間誘魚時間比較長,鯽魚進窩的機率大大增加。並且打窩的酒米比較細碎,鯽魚進窩後短時間吃不完酒米,留魚的時間也就比較長。
另外經常觀察水下影片的朋友都能發現,鯽魚進窩後,並不是立刻吃餌,而是在附近徘徊一段時間才會開口吃窩料。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窩料的味道比較大,鯽魚不敢吃,等到窩料的味道散發一段時間後才會吃窩料,二是鯽魚天性比較謹慎,發現食物後,確定安全後才會覓食。但是不管哪種情況,隔夜窩的效果要比當時釣當時打好多了,上魚速度也比較快。
最後:夏季釣鯽魚又少又小,到了冬季鯽魚又大又多,並非鯽魚挑食,主要是和水溫、食物有關。夏季鯽魚不缺少食物,而冬季的食物比較少,鯽魚冬季並不停止覓食,總不能餓著肚子;夏季各種魚兒大量活動,有些大魚進窩後不吃鉤,把鯽魚嚇跑了,冬季這些大魚活動量小,鯽魚能夠安心覓食。
夏季釣鯽魚的時候,如果切線跑魚,窩點內的魚幾乎都跑光了,而冬季大魚進窩的比較少,鯽魚不容易受驚;夏季打隔夜窩釣鯽魚的效果比較差,冬季效果比較好。這4個原因結合在一起,可以說夏季釣獲的鯽魚個體不僅小,並且少,而冬季釣獲的鯽魚不僅個體大,並且還多,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