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實在是太多摺疊屏手機了。
就拿 12 月來說,前腳 OPPO 推出了旗下首款摺疊旗艦 Find N,後腳華為就秀出了針對高階女性市場的 P50 Pocket。
不過,還有許多比較保守的機友對摺疊屏表示不看好。
所以機圈裡呼聲最高的是什麼樣子的手機呢?
下面這個筆記本勾起了我的回憶。
前段時間,戴爾設計團隊釋出了一款名為「Concept Luna」的概念膝上型電腦。
Concept Luna 在保留了主流產品特性的基礎上,加入了方便拆卸的機制。
拆卸過程中,使用者無需藉助工具,也能透過移除關鍵的部件(Keystone)直接把螢幕、鍵盤等部件取出,方便維修替換。
沒錯,我想說的正是機圈裡“人見人愛”的概念——模組化。
谷歌的模組化手機之路
要說模組化手機,繞不開 Google 的研發計劃 Project Ara。
一臺 Project Ara 模組化手機售價是 50 美元(當時約合人民幣 302 元)。
不過哈,50 美元只能買到手機的「骨架」。
剩下的螢幕、Wi-Fi 模組、相機等部件,需要使用者自行購買組裝。
雖然看起來麻煩,但這項計劃當初推出時可以說燃起了一群極客的熱情。
計劃初期,Google 所展出的手機還屬於比較粗糙。
到了 2016 年,Google ATAP(先進科技與計劃部門)曬出一則宣傳片,讓我們感覺模組化真的要成了。
宣傳片裡,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當天的穿衣風格,搭配不同顏色的手機模組。
像喜歡拍 Vlog 的小夥伴可以套上一個帶手機支架的模組,賣手機三腳架的廠商看了都流淚。
愛玩音樂的甚至可以在手機上塞三個喇叭,如今以雙喇叭為亮點的手機在它面前都是弟弟。
如果專案發展順利,別說 1 英寸的相機,感覺裝個全畫幅感測器上去都不是問題。
可惜的是,受專案跳票、部門調動、高管離職等因素影響,Project Ara 在 2016 年後逐漸淡出大眾的視野。
LG 也有自己的想法
除了 Google,LG 也在模組化手機的道路上交出過自己的答卷。
2016 年,LG 在 MWC 展會上釋出了 LG G5。
LG G5 的最大亮點,就是可拆卸的下巴模組,官方稱之為「魔術槽」。
手機原生自帶的是電池插槽,使用者可以自行拆卸更換電池。
LG 還提供了另外兩種模組。
一種是相機手柄,插上之後手機秒變卡片機。
還有與 B&O 合作定製的 Hi-Fi 音訊模組。
相比 Google 的方案,LG G5 顯得保守不少。
而且不可熱插拔的設定,就讓不少機友表示遺憾。
LG G5 的銷量也不達預期,2016 年 Q2 定下的 1650 萬臺出貨量目標,最終成績只有 1500 萬。
可能也是銷量不佳的原因,LG 在隨後推出的 G6 上取消了模組化,迴歸一體式的設定。
「後現代」的手機模組化
雖然如今推出正兒八經的模組化手機相對比較冒險,但這並沒有阻礙廠商們在這條道路上的探索。
去年 4 月,小米一項模組化設計的專利被披露。
該項專利介紹了由數個模組組成的小米手機,包括相機、電池、揚聲器、USB 等。
在小米的構想中,每一個模組都透過導軌進行互動相連。
專利中還展示了三種不同的影像模組,例如方形三攝、條形四攝,還有類似小米 11 Ultra 那樣的副屏設計。
當然,這個想法仍處於專利立項階段,具體什麼時候派上用場,我們不得而知。
還有不少第三方配件廠商,都喜歡生產帶有模組化味道的小玩意。
例如直接外接在手機上的鏡頭,以物理的方式拍出手機原本達不到的效果。
還有直接卡在手機上的補光燈等等。
模組化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雖然手機的模組化就目前來說還沒發光發熱,但這個概念在一些地方還是成熟的。
像不少人都比較熟悉的鍵圈,其「客製化」的概念跟「模組化」也是一致的。
買家自行購買鍵盤的套件、軸體、鍵帽,組裝出最適合自己的一把鍵盤。
還有我們熟悉的宜家,也是把「模組化」玩得爐火純青。
買家可以入手各種傢俱元件,透過自己的想法和使用場景,結合出不同形態的家居風格。
DIY 電腦裝機同樣也是模組化概念的一種實踐,這一點相信大家都很熟。
甚至蘇聯時代,就開始有了模組化電腦的想法。
▲SPHINX 專案
小尾巴
雖然如今模組化手機的市場前景不算樂觀,但在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手機市場裡,模組化的玩法確實能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不過如果真的要做模組化手機,廠商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不少。
例如如何定製一個行業通用的標準,讓使用者真正實現定製自由。
還有解決模組之間的縫隙問題,避免使用時進灰或進水,損壞元器件。
如果真的有一天模組化手機做起來了,你願意入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