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解放軍整編
1948年11月,隨著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階段,尤其是三大戰役期間,由於戰爭規模擴大,解放軍實力、數量增加明顯,敵我實力已經發生逆轉。
為了適應大兵團作戰需要,中央軍委開始對全軍進行整編,主力部隊由縱隊改為軍。
經整編,原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依序改稱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華北軍區則由軍委直接指揮。
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開國元帥),副司令員張宗遜(開國上將)、趙壽山(未授銜,參謀長閻揆要(開國中將),政治部主任甘泗淇(開國上將)。
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開國元帥),政委鄧小平(未授銜,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際春(未授銜),參謀長李達(開國上將)。
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開國元帥),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粟裕(開國大將),第一副政委譚震林(未授銜),參謀長張震(開國中將),政治部主任唐亮(開國上將)。
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開國元帥),政委羅榮桓(開國元帥),副政委鄧子恢(未授銜),政治部主任譚政(開國大將),蕭克任第一參謀長蕭克(開國上將)。
五大野戰軍說法並不正規
除以上四大野戰軍外,還有俗稱華北野戰軍的華北軍區(也有人稱為第五野戰軍,實際上在所有正規官方檔案中,並沒有華北野戰軍的說法,只稱為華北軍區)。
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開國元帥),政委薄一波(未授銜),第一副司令員徐向前(開國元帥),第二副司令員滕代遠(未授銜),參謀長趙爾陸(未授銜),政治部主任羅瑞卿(開國大將)。
截止1950年4月,解放軍總兵力已經達到達70個軍、550萬人。
02、一野首任軍長
第一野戰軍戰鬥序列下最多時有5個兵團12個軍,第1兵團、第2兵團、第18兵團、第19兵團(18、19兵團原屬華北軍區)、第22兵團。
第1兵團,兵團司令員王震(開國上將),下轄第1軍、第2軍和第7軍;
第2兵團,兵團司令員許光達(開國大將),下轄第3軍、第4軍和第6軍;
第22兵團下轄第9軍和騎兵第7、第8師,兵團司令員陶峙嶽(開國上將)。
一野主要指揮官
其中,第1軍軍長賀炳炎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2軍軍長兼政委王震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3軍軍長許光達被授予大將軍銜;
第4軍軍長王世泰未授銜;
第5軍軍長列斯肯未授銜;
第6軍軍長羅元發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7軍軍長彭紹輝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8軍軍長姚喆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9軍軍長趙錫光未授銜;
西北獨立第1軍軍長周祥初未授銜;
西北獨立第2軍軍長馬惇靖未授銜;
西北獨立第3軍軍長蔣雲臺未授銜。
03、二野首任軍長
第二野戰軍戰鬥序列下有三個兵團11個軍,分別是第3兵團、第4兵團和第5兵團。
第3兵團,兵團司令員陳錫聯(開國上將),下轄第10軍、第11軍和第12軍;
第4兵團,兵團司令員陳賡(開國大將),下轄第13軍、第14軍和第15軍;
第5兵團,兵團司令員楊勇(開國上將)下轄第16軍、第17軍和第18軍。
二野指揮部
其中,第二野戰軍軍長軍銜如下:
第10軍軍長杜義德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11軍軍長曾紹山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12軍軍長兼政委王近山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13軍軍長周希漢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14軍軍長李成芳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15軍軍長秦基偉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16軍軍長尹先炳被授予大校軍銜;
第17軍軍長王秉璋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18軍軍長張國華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19軍軍長劉金軒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58軍軍長孔慶德被授予中將軍銜。
03、三野首任軍長
第三野戰軍戰鬥序列下的4個兵團16個軍,分別是第7兵團、第8兵團、第9兵團和第10兵團。
第7兵團,兵團司令員王建安(開國上將),下轄第21軍、第22軍、第23軍和第35軍;
第8兵團,兵團司令員陳士榘(開國上將)下轄第24軍、第25軍、第26軍和第34軍,;
第9兵團,兵團司令員宋時輪(開國上將),下轄第20軍、第27軍、第30軍和第33軍;
第10兵團,兵團司令員葉飛(開國上將),下轄第28軍、第29軍和第31軍。
三野
其中,
第20軍軍長劉飛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21軍軍長滕海清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22軍軍長孫繼先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23軍軍長陶勇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24軍軍長王必成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25軍軍長成鈞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26軍,軍長張仁初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27軍軍長聶鳳智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28軍軍長朱紹清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29軍軍長鬍炳雲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30軍軍長謝振華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31軍軍長周志堅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32軍軍長譚希林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33軍軍長張克俠未授銜;
第34軍,軍長何基灃未授銜;
第35軍軍長吳化文未授銜。
04、四野首任軍長
第四野戰軍戰鬥序列下的6個兵團18個軍,分別是第12兵團、第13兵團、第14兵團、第15兵團、第21兵團和第23兵團。
第12兵團,兵團司令員肖勁光(開國大將),下轄第40軍、第45軍和第46軍;
第13兵團,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未授銜),下轄第38軍、第47軍和第49軍;
第14兵團,兵團司令員劉亞樓(開國上將),下轄第39軍、第41軍和第42軍,;
第15兵團,兵團司令員鄧華(開國上將),下轄第43軍、第44軍和第48軍,;
第21兵團,司令員陳明仁(開國上將),下轄第52、第53軍;
第23兵團,司令員董其武(開國上將),下轄第36、第37軍和騎兵第4師。
四野
第38軍軍長李天佑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39軍軍長劉震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40軍軍長韓先楚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41軍軍長吳克華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42軍 軍長萬毅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43軍軍長洪學智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44軍軍長鄧華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45軍軍長黃永勝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46軍軍長詹才芳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47軍軍長梁興初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48軍軍長賀晉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擬授上將)第49軍軍長鍾偉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50軍軍長曾澤生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51軍軍長張軫未授銜;
第52軍軍長王勁修未授銜;
第53軍軍長彭傑如未授銜;
第54軍軍長丁盛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55軍軍長陳明仁被授予上將軍銜。
05、華北軍區首任軍長
華北軍區戰鬥序列下有3個兵團,13軍,
第18兵團,兵團司令員周士第(開國上將),下轄第60軍、第61軍和第62軍;
第19兵團兵團司令員楊得志(開國上將),下轄第63軍、第64軍和第65軍;
(第18兵團、第19兵團後來調入第一野戰軍)
第20兵團,兵團司令員是楊成武(開國上將),下轄第66軍、第67軍、第68軍。
其中:
第60軍軍長兼政委王新亭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61軍軍長韋傑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62軍軍長劉忠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63軍軍長鄭維山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64軍軍長曾思玉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65軍軍長邱蔚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66軍軍長蕭新槐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67軍軍長韓偉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68軍軍長文年生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69軍軍長董其武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70軍,政委甘渭漢被授予中將軍銜(第70軍未設立軍長,以政委代替);
第36軍軍長劉萬春未授銜;
第37軍軍長張世珍被授予少將軍銜。
06、軍銜總結
在70個首任軍長中,未授銜的有13人,其餘57人都被授予了軍銜,分別有1名開國大將;11名開國上將;36名開國中將;8名開國少將;1名開國大校。
其中,一野12個軍長,有1個大將,3個上將,2箇中將,6人未授銜。
二野有11個軍長:11箇中將,1個開國大校
三野有16個軍長,10箇中將,3個少將,3人未授銜
四野有18個軍長,7個上將,5箇中將,3個少將,3人未授銜
華北軍區有13個軍,2個上將,9箇中將,1個少將,1人未授銜
軍銜最高出自第一野戰軍,第3軍軍長許光達,被授予大將軍銜;
軍銜最低出自第二野戰軍,第16軍軍長尹先炳,被授予大校軍銜。
唯一一個被授予大將軍銜的軍長許光達
三野最平衡,基本都是開國中將。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出,解放軍首任軍長軍銜大多都是中將,中將比例佔授銜人數的63%。
基本上來說,解放軍首任軍長,基本上都可以授予中將軍銜。
只有12個軍長被授予了大將或上將軍銜,許光達授予大將軍銜原因太特殊,拋開這個個例不論,有11位軍長授予上將軍銜。
其中,第一野戰軍有3位(賀炳炎、王震、彭紹輝),第二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沒有,第四野戰軍有7位(李天佑、劉震、韓先楚、洪學智、鄧華、黃永勝、陳明仁),華北軍區有1位(王新亭)。
第四野戰軍的上將數量為各大野戰軍之最,比其他各大野戰軍加起來都多。
07、背後原因
首先來說,李天佑、劉震、韓先楚、洪學智、鄧華、黃永勝、陳明仁這7位四野首任軍長被授予上將軍銜是完全符合條件的,並沒有任何爭議,每一個人都戰功顯赫,資歷深厚。
而在解放戰爭中,第三野戰軍殲敵人數最多,戰功與第四野戰軍不相上下。
可為什麼四野18個軍長出了7個上將,而三野16個軍長卻沒有出一個上將呢?
因為在開國大授銜時,是嚴格按“德、才、資、功”標準來評的,“德、才”不好量化,資歷和戰功卻一目瞭然。
第三野戰軍長差的不是戰功,而是資歷。
我軍向來非常講究資歷,1955年授銜的時候,其實是按1952年幹部評級標準來的。
上將的標準就是第三等正兵團級和戰功顯赫的副兵團級。
四野的7位上將軍長,大多在紅軍時期已經是師級幹部、解放戰爭時期已經是兵團司令、副司令,1952年時期都屬於第三等正兵團級和副兵團級。
比如異軍崛起的韓先楚,紅軍時期,他擔任了紅78師師長。
抗日戰爭時期,韓先楚擔任過八路軍115師344旅副旅長、代旅長,新3旅旅長兼冀魯豫軍區第三分割槽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中央軍委鑑於當時形勢,決定優先發展東北,調了大量幹部,集中力量爭取東北解放(東北戰場是軍委最重視的戰場,四野也是實力最強、裝備最精良,名將最多,幹部最多的野戰軍)。
韓先楚就被調往東北,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南滿第4縱隊副司令員、第3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副司令。
1952年,幹部評級時,韓先楚就是副兵團級,他被授予上將完全符合爭議。
而像洪學智、鄧華等人資歷更為深厚。
旋風司令韓先楚
而三野則大有不同,三野本身分屬於華中軍區和山東軍區,直到1947年1月才整軍合併為華東野戰軍。
華東野戰軍的軍長,在此之前職位大多都是縱隊副司令或師長。
以聶鳳智為例,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過膠東軍區第5師師長、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一直是許世友的副手,直到許世友升任山東軍區兵團司令後,他才成為縱隊司令、軍長。
1952年,幹部評級時,聶鳳智被評為第三等準兵團級,因此被授予中將軍銜。
也就是說,以聶鳳智為代表的三野首任軍長對應的應該是四野的梁興初等軍長,許世友上將對應的才是韓先楚。
這就是四野軍長出了7位上將,而三野軍長沒有出上將的最大原因,同理二野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