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這個人名叫史磊剛,今年40歲,農學博士,網際網路大廠員工。最近一年多,他密集走訪了國內的近百個村。他在努力搭建一座橋,橋的一頭是農業,一頭是網際網路。如果要用一個詞描述他的身份,智慧農業架構師應該是準確的表達。
架構師是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個重要的工種,是客戶需求和開發者之間的橋樑。架構師的職責是針對需求,構建解決方案,然後將方案轉換為規範的產品開發計劃及文字,帶領研發團隊完成計劃。
智慧農業是將數字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場景中,逐步實現農業的機械化、智慧化、無人化,最終實現農業的更加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的目標。
2021年中央一號檔案明確提出,要發展智慧農業,推動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
史磊剛給自己和團隊設定的目標是,發揮網際網路公司技術能力及平臺優勢,將物聯網、大資料等前沿技術運用到農業的生產、服務、銷售、保障中去,構建智慧農業體系。
農學博士到農村農業行業首席架構師
史磊剛是一個有農業情懷的人。最初,史磊剛認為農業發展的關鍵在種子,培育出好種子就能讓農民富起來,於是學習農學,博士畢業後加入頭部農業科研團隊,潛心開展研究。
隨著對農業農村瞭解越來越深入,史磊剛意識到要促進農業農村發展,不僅要有好的種植,還要配套科學的施肥灌溉措施,落地過程還需要考慮資金和市場,需要統籌考慮農業特徵、數字技術、市場資訊等等。於是,找大平臺、撬動更多資源和力量,把事情做強做大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年近40重新選擇事業發展的賽道,史磊剛說他非常慎重,“最重要的我要考慮農業農村這件事是不是整個公司戰略層面的考慮,兩會(2020年)上小馬哥提出關於鄉村振興的建議,這就證明不是小打小鬧。“
作為來自網際網路與科技產業一線的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近年持續關注鄉村振興。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馬化騰提交了促進鄉村振興的建議,希望加快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2020年8月,38歲的史磊剛正式加入騰訊,擔任騰訊公司農村農業行業首席架構師。帶著“成果真正地幫到老百姓”的願景和騰訊數字技術助力鄉村振興的決心,史磊剛再次走向田間地頭。
鄉村振興,大廠行動
史磊剛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可以以架構師的身份調動騰訊各相關業務條線資源,針對不同問題組建不同團隊,共同研究解決方案,落地實施。
史磊剛和團隊要做的,是利用數字能力,搭建農民、農業企業、政府、科研單位、金融機構之間有價值、有溫度的連線,促進資訊、技術、人才和資金在涉農主體間高效流通,最終實現資源在農村和城市間最佳化配置,讓成果惠及百姓。這也是史磊剛所說的系統化思維。
智慧農業目標美好,但是落地並非易事。史磊剛面對的第一個難題是推銷自己,取得信任,證明物聯網、大資料等技術確實能幫助農民種好地、賣好農產品,不是忽悠人的花架子。
為了取得信任,證明能力,史磊剛和團隊組織過一對一農業培訓,結果投入大,效果卻很不理想。於是他們改變策略,把返鄉創業大學生,農業農村企業家、村幹部等新農人作為突破口。幫助他們解決技術、管理、銷路甚至品牌包裝問題,用事實說話。這些新農人也成了智慧農業建設的帶頭人。
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弱,價格低,農戶遭遇中間商的“剪刀差”,藉助騰訊的區塊鏈、一物一碼、品牌保護等技術,史磊剛和團隊讓定西的土豆、秦嶺的高山蔬菜有了安心平臺上的“數字身份證”,實現農產品直接從田間到餐桌,減少中間成本,讓農民和市民均得到實惠;透過網際網路平臺,幫助河南信陽光山縣塑造農業品牌,讓農產品賣出好價格;幫助各地龍頭企業和致富帶頭人,使用微信等連線工具,把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服務,逐步實現農業的標準化。
解決了實際問題,農戶的腰包鼓了,史磊剛成了農民的貼心人。這些變化,讓史磊剛很有成就感。不過史磊剛說,除了農產品供銷、勞動力就業,其實農村還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問題有待突破。
比如,農民應對災害能力弱,農業融資難、鄉村青山綠水的生態價值有待進一步補償等。史磊剛和團隊正在逐一研究,希望透過建設智慧農業的微信小程式,及時準確地向農民推送極端天氣預警,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民的損失;助力當地政府,構建農村資料共享服務平臺,構建農業信用體系,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構建農村生態服務價值服務平臺,進行碳源碳匯盤點清查,促進碳匯交易,拓展城市反哺農村的途徑。
2021年4月,騰訊宣佈公司戰略升級,“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於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一起,寫入公司發展戰略。首期投入500億元用於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8月,騰訊宣佈追加500億元,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用於包括鄉村振興在內的多領域探索。大廠力量,不斷加持。
這樣的背景下,史磊剛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3年構建3個可落地推廣複製的智慧農業模式,幫助100個縣。對這一目標,史磊剛充滿信心,“我希望智慧農業給農村帶去希望,讓更多的朋友看到農村的未來,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