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是,一方面從我們國內角度看我國電商比實體經濟做得好,更深層次是因為政策。
電商興起前,我國處於世界工廠的初級階段, 生產、採購、經營、環境汙染,處處被外資企業把控牽著鼻子走,我們建工廠,設立配套,最後只能賺點可憐的人工。當時的招商引資,招來了很多重汙染企業,他們採購著當地廉價的原材料,使用著當時相對廉價的人工,套個牌子,MADE IN CHINA,然後堂而皇之的賣高價, 甚至賣給我們國人更貴,然後很流氓的還要算貿易逆差,如何反制這些玩法呢?
讓這些代工的(甚至假冒的)大大小小的工廠,用自主品牌,靠著電商打價格戰,全民不再迷信所謂品牌,讓網購(買便宜貨和山寨產品)成為一種年輕人的時尚,再加上我國強大的物流運輸能力,慢慢的,這其中很多做得好的,逐漸產品質量提高,名氣也上來了,能和之前不可一世的過牌品牌分庭抗禮,甚至取而代之,讓世界工廠牽著世界的鼻子走,這是第一步,至於汙染麼。。。反正之前也要汙染的,慢慢治理吧。。。。而實體經濟。。。就房租倆字就腦血栓了,惡性迴圈吧,很多實體降低質量,以次充好甚至賣A貨,還惡意提高價格,真的是惡性迴圈。
另一方面從國內外對比角度看,主要是下面幾點:
1.信用卡在發達國家普及程度超乎你想象。
2.我們的支付寶能起來,得益於信用卡不普及,剛好相反。
3.信用卡網購非常方便,遠比支付寶方便,請不要意淫出信用卡不方便的梗。
4.發達國家網購其實並不是不發達,只是發達國家消費者對品牌和消費本身,更理性。不會因為便宜就一定要買,不是大家看直播就都去湊熱鬧。人家主力消費人群並不是8090後,成熟理性的消費者自然不會跟風,會選擇自己合適的產品和渠道。所以網購和實體都很發達。發達國家的產品價格和運費比起來,運費也沒貴到接受不了,一般50美金起包郵。國內的郵費也會隨著人工增長而增長,但對網購不會造成決定性影響。因為郵費貴,意味著物流成本貴,那實體店也是一樣的需要物流成本。
5.中國的實體也會隨著消費者的成熟理性而變得更強,與網購會打成一個新的平衡,這個平衡並不一定是50:50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