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文章說武則天在被迫退位後,孃家人就被李唐皇帝清算、趕盡殺絕了,這種說法的史料依據,大概是來自《資治通鑑》中的那句話:在唐隆政變後,“武氏宗屬,誅死流竄殆盡”。
其實不然,身為大唐功臣之家的武氏,並沒有因為武則天的倒臺而滅門,更沒有因為唐隆政變而被誅流殆盡,只不過是失去在武周時期的風光、以及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已。
武氏家族其實也挺點背的,曾先後遭遇四次劫難:
第一次是武皇自己清算孃家人,親哥哥武元爽、武元慶被流放憂死;堂哥武惟良、武懷遠被賜死;堂嫂武懷亮的妻子善氏被活活打死;其他武氏子弟被一鍋端了,流放嶺南長達8年,直到咸亨四年(673)才被武皇召回。
第二次劫難發生在中宗中期的景龍政變,武氏中地位最高的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兩人被太子李重俊所殺。
第三次劫難發生在殤帝時期的唐隆政變,因為安樂公主的緣故,其駙馬都尉武延秀父子、及公主前夫武崇訓的兒子鎬國公,被臨淄郡王李隆基所殺。
第四次劫難、也是最後一次,發生在玄宗初期的先天政變,因為太平公主的失敗,其子武崇敏、武崇行被玄宗李隆基所殺。
如果沒有武皇的存在,武氏家族作為大唐的開國功臣之一,也能按部就班地享受各種福利待遇,還有很大機率能避開四次劫難。
但他們偏偏攤上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武皇,武皇讓他們從中等官僚家庭,走進帝國權利的核心圈,但又讓他們從雲端跌落泥潭。
在大周帝國建立的同時,諸武子弟也開始身價倍增,不分老幼被統統封王,走向各自的人生巔峰。
到大周亡國後,因為武皇之前的安排、以及大唐皇帝李顯對諸武的感情,所以,武氏諸王也只不過是被降為公爵,依舊能享受朝廷給予的尊榮,哪怕是後來幾經政變,也沒有退出政治舞臺。
那麼,大周皇室的武氏諸王各自的結局是什麼呢?
- 武皇的大伯武士稜一支:
武士稜在大唐開國時,以軍功受封宣城縣公,貞觀中期去世,他並沒有獲得侄女武皇的封贈,也或許有封贈但失載了。
他的兒子承襲宣城公爵位的武方,字君雅,以及武方的第三子武敬道(希玄),被武皇分別追封為南平郡王和宣城郡王。武方年長的兩個大兒子武敬真和武敬宗(崇真),應該也被追封了,只是史料失載了。
武敬道的兒子武隱,也沒有發現他的王爵封號,他因為受到武氏家族第四難的影響,在開元初期就隱居了,他的兒子武龍賓在代宗朝還有出仕,武龍賓之子武興先後擔任雲麾將軍、守左金吾大將軍、試殿中監、上柱國。
- 武皇二伯武士讓一支:
武士讓被武皇追封為楚王,諡號“僖”。他有四個兒子,武懷亮、武惟良(守官)、武懷遠(懷運、弘度)、武懷道,還有一個女兒永安縣主,嫁給李恪的第五子,有墓誌出土。
武懷亮早亡,沒有子嗣的記載,他的妻子善氏被武皇處死。
武惟良,名守官,以字行,被武皇處死。
他有兩個兒子,建安郡王武攸宜(攸宣),中宗復位後,降封息國公,死在中宗景龍中期,善終。
安平郡王武攸緒,是武氏子弟中少有的清醒者,並沒有被權勢迷花眼,早在武周聖歷中期,就棄官歸隱嵩山,以琴書藥餌為務。
後被降為巢國公,中宗很賞識他,召他起復,但沒多久就又棄官回嵩山,睿宗也很賞識他,徵召他入朝,被拒絕,死於開元十一年(723)。
武懷遠,被武皇處死。他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定忠簡王武攸暨、九江郡王武攸歸、恆安郡王武攸止、會稽郡王武攸望。
定王武攸暨原先只是諸王子弟中不起眼的角色,因為尚太平公主,一躍成為僅次於武承嗣、武三思的三號人物。
先被封千乘郡王,天授二年晉封定王,長安中降封壽春郡王,神龍元年復封定王,又降為樂壽郡王,再降楚國公,延和元年六月薨,追封定王,一個月後,太平公主被殺,受牽連被毀墓。
按史書記載,太平公主給武攸暨生了兩個兒子武崇敏、武崇行,還有兩個女兒,太平伏誅時,武崇敏、武崇行一起被殺,兩個出嫁女兒沒有受牽連。
據出土的《武充墓誌》記載,武攸暨還有個兒子叫武勝,大概是無辜被武皇殺害的前妻之子,並沒有受太平公主的牽連,官至尚書膳部員外郎、徐州刺史。
武勝的兒子就是武充,以恩蔭補兩館生,授洪州南昌尉,累遷尚書虞部員外郎,卒於貞元十八年(802)五月。
九江郡王武攸歸,早亡。他有個孫子叫武良臣,後來做到商州刺史。
恆安郡王武攸止,早亡。妻子是鄭國夫人楊氏,閨女就是曾被唐玄宗捧在手心、追封貞順皇后的武惠妃,兒子分別是國子祭酒武忠、秘書監武信。
會稽郡王武攸望,在神龍初降封鄴國公,死於中宗景龍中期。
武懷道,武士讓的幼子,王爵失載。他的兒子是建昌郡王武攸寧,也是武氏子弟中的第四號人物,很被武皇倚重,曾奉命誅殺薛懷義,替武皇斂財。後來被降為江國公,死於中宗中期。
武攸寧有兩個兒子武文瑛、武荀瑛。
- 武皇的三伯武士逸一支:
武士逸,在大唐建立後,以軍功封六安縣公,死於貞觀初期,被武皇追封蜀王,諡號“節”。
他有三個兒子,分別是蜀王武元忠(志元)、河間郡王武仁範、渤海郡王武安業(思元),王爵都是追封。
武元忠有兩個兒子,分別是河內郡王武懿宗,和臨川郡王武嗣宗,這哥倆雖然無能,但也被武皇重用,曾在外領兵,後來被降封耿國公、管國公。
武懿宗死於神龍二年(706),武嗣宗死於神龍三年(707),均有墓誌出土,他哥倆的子嗣也很旺盛;武嗣宗的閨女譙國夫人也有墓誌傳世。
武仁範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河間郡王武尚賓、高平郡王武重規、潁川武烈郡王武載德。
武尚賓和武載德早亡,武重規後來被降封鄶國公,死於中宗年間,武重規的女兒就是唐玄宗的賢儀,生二十九皇子涼王李璿、三十皇子汴哀王李璥。
早死的武載德一支,才是武氏家族在大唐政壇的最後絕唱。
武載德的長子武甄,字平一,是周唐時期有名的文士,很被武皇賞識,但武平一對武皇的抬舉並不熱衷,長期隱居嵩山,很被中宗、睿宗寵信,被徵召入朝為文學侍從,後來被玄宗貶為蘇州參軍,死於開元二十九年。
武平一有四個兒子,其中第三子潤州司馬武就的兒子,就是憲宗時期的宰相武元衡,武元衡才是武氏最後的輝煌。
武安業早亡,兒子武求己的王爵也是史無記載,疑似早亡。
- 武皇本支:
武皇的父親武士彠生了四個兒子,其中兩個小兒子早夭,老大梁憲王武元慶、老二魏德王武元爽。
武元慶三個兒子,長子追封申王武審思,次子追封蔡王武再思,老三就是追封梁宣王武三思。
武三思有五個兒子,長子魯王武崇訓,尚中宗女安樂公主,生子鎬國公。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先被太子李重俊殺,鎬國公和安樂公主母子後被臨淄郡王李隆基殺。
其他諸子,如梁國公武崇謙、新安郡王武崇烈、武崇撝、武崇操,都善終。
武三思還有三個閨女,一個封方城縣主,嫁給薛紹和太平公主之子立節郡王薛崇簡;一個嫁給閻則先,是閻立本的哥哥閻立德的孫子閻知微的兒子;一個嫁給名將裴行儉與華陽夫人厙狄氏之子宰相裴光庭。
這位裴武氏很不簡單,在丈夫死後,與李林甫有私情,並與孃家門下出去的內臣高延福的養子高力士,勾結起來,支援李林甫拜相。
武元爽兩個兒子,分別是魏宣王武承嗣、陳王武承業,均早亡,死於武周時期。
武承嗣的長子繼魏王武延基,尚中宗女永泰郡主,因為和大舅子李重潤一起議論二張,被武皇下詔賜死。
武延基死後,其父的爵位由弟弟武延義繼承,在神龍初降封魏國公。
武承嗣的第三子淮陽郡王武延秀,後降封桓國公,尚中宗女安樂公主,在唐隆政變時,父子被臨淄郡王李隆基所殺。
武延秀的弟弟燕公武延壽、武延光、邢公武延安,均善終。武延壽的女兒後來還嫁給燕王慕容威,受封太原郡夫人,有墓誌傳世。
武承業也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嗣陳王武延暉,尚中宗新都公主;鹹安郡王武延祚,降封鹹安郡公。
透過上面羅裡吧嗦的內容可知,武氏家族雖然遭遇幾次劫難,但其政治勢力都沒有受到滅頂的打擊,哪怕是在對諸武滿懷惡意的玄宗朝,也一直有武氏人物活躍,且對當時的政治產生諸多影響,譬如武惠妃,譬如裴武氏。
所以,不要再說武氏家族在武則天倒臺後、以及唐隆之變後,被李大家滅門了,人家多數人都活得好好的,該當官當官,還隱居隱居,其家族的政治生命甚至延續到憲宗朝。
就是這樣。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參考資料:杜文玉《武則天家族源流述略》、《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脫離人文環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宗廟遷祧、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
作者有話說:新年第一篇有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