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中殭屍多指西方喪屍,非中國傳統殭屍
殭屍和吸血鬼是西方恐怖影視文學的兩大經典來源。對於浸淫過香港八九十年代殭屍電影的邪典愛好者來說,殭屍是再熟悉不過的邪惡造物,可謂“為人不識殭屍片,閱盡鬼片也枉然”。
而吸血鬼雖然少有本土化改造,但《夜訪吸血鬼》、《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記》、《真愛如血》等吸血鬼影視劇潛入中國,面色慘白但又英俊性感的吸血鬼形象逐漸深入人心。
當代殭屍源自於吸血鬼形象
殭屍和吸血鬼是兩種不同的鬼怪型別,殭屍“祖籍”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巫毒文化,吸血鬼則與歐洲的宗教關係甚密。不過這都是上古起源,與如今縱橫熒屏的吸血鬼和殭屍形象相去甚遠。
《驚情四百年》中的年輕版德古拉,是典型的吸血鬼形象。/《驚情四百年》截圖
西方的吸血鬼形象源遠流長,中世紀的英格蘭、德國等地就流傳著吸血鬼的故事。到了19世紀,吸血鬼成了哥特小說的主角,布萊姆·斯托克的小說《德古拉》塑造了吸血鬼的經典形象:有基本的人類特質,但殘酷冷血,行動敏捷,聽覺超群,武力倍增,吸食人血,怕十字架,畏光。
而當代殭屍的框架,要從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復活者赫伯特·韋斯特》算起。當然,奠定當代殭屍經典形象的,還是1968年的電影《活死人之夜》。
身體潰爛、面目全非、行走緩慢、雙手前伸、喜吃腦花,殭屍的基本特徵都是從這部電影裡來的。其實,殭屍伸直手臂蹣跚前行本來是導演喬治·羅梅羅因為好玩故意為之,沒想到最後成了殭屍的經典造型。
殭屍東渡中國後,又穿上了清朝官服,跳躍行走,堪稱是土洋結合的典範。為了較為“科學”地比較吸血鬼和殭屍的戰鬥力,本文不考慮改進後的中國殭屍,而是統一在西方語境下比較二者孰強孰弱。
《活死人之夜》中的殭屍形象奠定了當代殭屍的基礎,後世殭屍無出其右者。/《活死人之夜》截圖
當代殭屍的靈感來自吸血鬼,《活死人之夜》的導演羅梅羅自陳其殭屍的靈感來自理查德·麥德森的小說《我是傳奇》,在這部影響了史蒂芬·金等幾代恐怖大師的神作中,被感染的人類更像吸血鬼,比如害怕洋蔥、鏡子、十字架、太陽,釘穿心臟可以殺死它們。
隨著殭屍和吸血鬼各自宇宙觀的構建,殭屍和吸血鬼的分野越來越大。除了有一些相似之處外(如死而復生、感染和獵食人類),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殭屍和吸血鬼已經各自“進化”成獨立的物種。
當代吸血鬼,不僅有人的氣息,也遵從人類社會的價值觀,甚至與人類談戀愛通婚,有的吸血鬼甚至不喝人類的血,轉而以動物血代替,堪稱吸血鬼界的素食主義者。而殭屍則是無腦、恐怖、殘忍的代名詞,如病毒一般的存在。簡而言之,吸血鬼代表死亡之美,而殭屍則代表死亡之惡。
《夜訪吸血鬼》中的阿湯哥和布拉德·皮特,體現了當代吸血鬼的死亡之美。/《夜訪吸血鬼》截圖
儘管當代殭屍和吸血鬼關係緊密,但除了少數場合,二者鮮有正面交鋒的機會。於是一個問題產生了,如果殭屍和吸血鬼相互對抗,誰會贏?
由於缺乏例項,很難從經驗上一較高下,但透過分析殭屍和吸血鬼各自特性,將他們至於同一語境下,興許能比較出個一二來。
首先,要“一分為二”地看待這個問題,將二者的戰鬥模式分為單挑和群戰。
單挑:吸血鬼完勝
先說單挑。從人類變成吸血鬼,外形變化不大,一般只會出現面部“微整形”,膚色開始慘白,長出吸血鬼特有的獠牙,不發作的時候,跟正常人類沒什麼兩樣。人類變身吸血鬼後,相當於邪惡版超級英雄,行動迅捷,聽覺嗅覺靈敏,甚至可以飛翔,本質上和蜘蛛俠變身差不多。
但人類一旦變成殭屍,則是沒有意識、渾身腐爛的行屍走肉,而且行動緩慢——雖然在《生化危機》、《驚變28天》等片中,殭屍行動速度加快,但和御風而行的吸血鬼比,依然差之千里。所以,單對單的時候,殭屍壓根碰不到吸血鬼,唯一的技能——撕咬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且不說吸血鬼,單純從技戰術角度說,一隻殭屍連一個人也搞定不了。據殭屍學學者馬克斯·布魯克斯所著的《殭屍生存指南》,一個人類大概能對抗八九個殭屍,而一隻普通的吸血鬼,功力遠在人類之上,若以十倍記,可以單挑近百隻殭屍。
一隻吸血鬼,大概能幹掉這麼多殭屍。/《生化危機》截圖
退一萬步說,即使殭屍僥倖抓住了吸血鬼,也無濟於事。殭屍只能透過啃咬活物的肉身傳染病毒,讓對方也成為殭屍。但吸血鬼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活物,在西方吸血鬼話語體系中,吸血鬼介於死與生之間,為不死之物,殭屍的病毒對吸血鬼不起作用,所以殭屍是咬不死吸血鬼的。不過有的文獻記載,吸血鬼雖然不會感染,但會攜帶病毒,並傳染給人類——頗似人類的某些性病傳播。
根據一本吸血鬼文學《雙重死亡》的記載,吸血鬼被殭屍咬過後,可以透過吸食新鮮血液恢復生命。所以,受到攻擊的吸血鬼頂多只是身體虛弱,補血之後又是一條好漢。
相比之下,幹掉一隻殭屍要簡單得多。雖然對消滅殭屍的設定各有出入,但無一例外,砍掉頭顱是通行的法則。所以,有備而來的吸血鬼只需要攜帶一把利器,剁下殭屍的頭顱,即可宣告勝利。如果是美國的吸血鬼,就更簡單了,隨便偷一把槍,直接爆頭。
對付殭屍,用槍爆頭是個好法子。/《殺出個黎明》截圖
群戰:殭屍死死壓制吸血鬼
論單挑,殭屍連人類都幹不掉,輸給吸血鬼太正常。但是,常言道“脫離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脫離數量談戰鬥力也是耍流氓。殭屍的一大特徵是以量取勝。
單挑並不是殭屍的強項,群戰才是殭屍的威力所在。因為殭屍從來都不是單獨行動,而是傾巢而出。在西方的殭屍文化中,有一個幾乎是定理的設定:殭屍末日。
殭屍就像蟑螂,一旦有一隻殭屍出現就有一堆跟著出現。當代殭屍的形成,多數與大面積的病毒感染有關,比如《生化危機》中雨傘公司洩露的病毒。殭屍病毒透過空氣、飲用水直接而有效地大面積指數式傳染人類,變成殭屍的人類再感染其他人類,很快就能遍佈整個地區,乃至全世界、全星系。
正如《傲慢與偏見與殭屍》那句戲仿《傲慢與偏見》的開頭,“凡是已經獲得腦子的殭屍,還想要更多的腦子,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
殭屍不僅感染人類,也獵食並感染任何有大腦的活物,貓、狗、兔子這些慣常所見的寵物。美劇《行屍走肉》中常出現展現殭屍群體出動,就像成群結隊的螻蟻,侵蝕一切生命物體。
殭屍總是成群結隊覓食。/《行屍走肉》截圖
殭屍的生產方式是,大規模量產,連鎖加盟,迅速擴張;而吸血鬼一般只通過點對點的血液傳播,速度緩慢,是小作坊式的精英主義奢侈品。與殭屍無差別複製相比,吸血鬼不僅有先來後到,還有長幼尊卑之分。
在某些影片中,人類變成的吸血鬼,就沒有吸血鬼夫婦結合生下來的吸血鬼高階。一篇研究吸血鬼和殭屍的論文更是直言不諱地將吸血鬼稱為“紳士”,把殭屍稱為“猛獸”。
據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一座3.6萬人的小鎮,可以支撐18只吸血鬼,即使是滿打滿算,全球也就300多萬吸血鬼。而殭屍末日一旦爆發,殭屍數以億計,假設一隻吸血鬼可禦敵100只,一共可以抵抗3億隻殭屍。
但全球60億人口,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感染,數量也高達6億,遠超吸血鬼的應付能力。更何況,殭屍呈指數式增長,很快就能達到十幾億二十億,吸血鬼難有招架之力。
有人會疑問,殭屍不是咬不死吸血鬼嗎?數量再多又有什麼用?確實,殭屍咬不死吸血鬼,但不代表吸血鬼不會死。據《雙重死亡》記載,如果幾十數百殭屍攻擊一隻吸血鬼,導致吸血鬼大量失血,無法及時再生,就會因缺血而活活餓死。
殭屍末日構想圖,吸血鬼想在這種情境下戰勝殭屍,需要費一番功夫。/imgbase
殭屍能在群戰中壓制吸血鬼,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殭屍沒有靈魂,而吸血鬼有情感。戰爭無情,所有堪稱鐵軍的軍事力量都必須去感情化。吸血鬼重感情,名字有鬼,但心中有愛,德古拉勳爵為情而死,《暮光之城》中人鬼情未了,都是明證。
但在軍事鬥爭中,誰先動感情,誰就輸了。試想一下,在存亡之際,還得拖家帶口,時不時恐懼、憤怒、無助。而殭屍則是一以貫之的冷酷、殘忍,不顧一切往前推進。
所以,在殭屍末日之際,殭屍將以絕對數量和冷血無情的優勢,死死壓制吸血鬼。
絕處逢生:人類是吸血鬼的唯一機會
但是,殭屍能做到的,僅僅是壓制而已,並不代表吸血鬼毫無機會,因為最大的變數沒有考慮進去——人類。
只有善於利用人類,吸血鬼才能在殭屍末日之中反敗為勝。/《暮光之城》截圖
人類是把雙刃劍,是殭屍能否不斷推進最終佔領全世界的關鍵,也是吸血鬼能否絕處逢生打好翻身仗的關鍵。
由於吸血鬼無法轉化成殭屍,人類是殭屍的第一大來源;與此同時,吸血鬼的血槽也需要人類補給。所以,人類必將成為吸血鬼和殭屍共同爭奪的武器。
這個時候,吸血鬼才真正明白了“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殭屍沒有”的真諦。沒有腦子的殭屍,只能依靠本能行事——哪裡有肉腥味,就往哪裡去。而人類在成為吸血鬼之後,依然保有人類的情感和智慧。
以智取勝,是吸血鬼的必由之路。稍有常識的吸血鬼都知道,要想戰勝吸血鬼,必須利用人類。殭屍啃咬後的人類,很快變成殭屍,但吸血鬼吸血後的人類,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完成轉化,所以吸血鬼萬不可和殭屍進行“軍備競賽”,比拼誰幹掉的人類多。
歸根到底,吸血鬼和殭屍的鬥爭,是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之戰。吸血鬼崇尚個人主義,是資本主義代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將資本主義比作吸血鬼);按此推演,殭屍是集體主義愛好者,什麼都集體行動,沒有自己的思想。
集體主義能短時間“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一開始,殭屍可以發揮“屍”多力量大的優勢,迅速站穩腳跟,但很快會分崩離析;個人主義發展雖然較為緩慢,但後勁十足。
在殭屍末日裡,吸血鬼與殭屍的鬥爭必然是艱苦卓絕的。但與人類結盟,吸血鬼逐漸習得了對付殭屍的方式,同時也獲得了主角光環。藉助人類之手剿滅殭屍軍團,是吸血鬼的唯一出路。
【免責宣告】轉載文章、圖片、影片來源網路,不具備商業屬性,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