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沿海還是內陸的朋友們,對於蝦都是十分的喜愛。
但是我們在烹調或者吃蝦的時候,總是喜歡把蝦線挑掉,說這是蝦的糞便,不要去吃它,還有人說蝦線不是蝦的糞便,蝦頭中的“蝦黃”才是蝦的糞便,到底哪種說法是對的呢?
蝦線到底是什麼東西?
現在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就是蝦線是蝦的糞便,確實從感官上來看,蝦線在蝦裡煮熟了之後是軟軟的,隨便一抹就能給它挑掉,不像是蝦身上的器官,也沒有任何組織相連,說它是糞便,其實也很合理。
其實蝦線不光是蝦的糞便,更準確地說蝦線是蝦的腸道,它連線著蝦的消化系統,這裡面不光有未排洩的糞便,還有其他未消化的食物、食物的殘渣、還有一些泥沙,吃起來確實可能有一些噁心,腸道中殘存著泥沙,可能會有一些土腥味兒。
但其實你將不將它挑掉,並沒有什麼影響,一般的大蝦它經過高溫烹煮之後,腸道中的微生物都會被消滅掉,對身體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去蝦線僅僅是味道上的差別,對健康來說並沒有什麼危害,如果實在是不願意去除也沒有什麼影響。
細心的人在烹調的時候也會發現,蝦不光背部上有一條黑線,在蝦的腹部也有一條黑線,難道蝦有兩條腸道嗎?其實並不是的,這是蝦的神經系統,我們俗稱叫做蝦筋,當你看到蝦受到攻擊之後開始急速逃竄,它逃跑的方式就是猛然地收縮,然後向後退去,這正是蝦筋的作用,讓它能夠嗯短時間爆發性移動,從而逃脫天敵的追捕。
蝦黃到底是不是蝦的糞便?
在民間有一些說法說蝦黃是蝦的糞便,這個說法就很離譜,不要看顏色像屎就覺得它是蝦的糞便,其實蝦黃裡面更多的是蝦的器官,例如肝臟胰腺等物質。
如果是小龍蝦中的蝦皇,還包括他的生殖器官,雌性的是卵巢,雄性的是精巢。
蝦的排洩孔分為前後兩個排洩孔,前端的是位於頭部,負責排出尿液;後端的則是肛門,負責排除其他的排洩物。
既然蝦黃不是糞便,那麼我們到底能不能吃他呢?誠然很多的美食博主和廚師都說蝦皇十分美味,但其實啊,在這裡還是不建議吃蝦黃的,這就要從蝦獲取營養成分的方式說起了。
蝦作為一種水生生物,需要透過富集作用來收集水中的營養成分,蝦透過富集作用吸收周圍的營養物質的時候,也會將水中的毒素吸收進來,如果說水質遭到汙染,這些汙染的物質也會跟隨著富集作用進入蝦的體內。
這些毒素進入體內之後,會參與到蝦的代謝過程,而負責代謝的心、肝、脾、肺都在蝦頭處,因此蝦黃的重金屬含量就比蝦肉高一些,所以出於安全的考慮,還是不鼓勵大家去吃蝦頭和蝦黃。
但是也不要聽到富集作用,就對蝦這種生物望而生畏,蝦同樣是一種對水質要求很高的動物,如果說水中的汙染太過嚴重了,蝦都沒辦法生存。在知名外國節目《荒野求生》中就有這樣的一幕,荒野求生的貝爺在小溪中看到一隻龍蝦之後,他就跟觀眾介紹說這裡的水是可以食用的,因為如果說水質不夠清澈溪流中就不會存在小龍蝦。
而且咱們吃的大部分的蝦都不是野生的,而是池塘養殖的,池塘養殖的蝦它的水質都會達到國家標準,不會出現重金屬含量超標的情況,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我們在挑選蝦的時候也會發現蝦頭變黑的情況,這是不是說明它已經重金屬含量超標了呢?其實不是的,蝦頭之所以會呈現出黑色,是因為蝦體中含有一種叫酪氨酸酶的成分。
這種成分是負責產生優黑素和褪黑素的,由於蝦頭富集這些營養成分,所以說它才會發黑,並不是因為重金屬含量超標才發黑。
那如何安全地吃蝦呢?
瞭解了這麼多有關蝦的知識,那我們該如何安全健康地吃蝦呢?
這一點適合於絕大部分的水產品,就是一定要挑新鮮的、活的。因為海產品的腐敗速度要比陸生生物快得很多。而且活蝦的口感也要比冰鮮蝦好,當然價格也會貴很多,但是內陸的朋友他們很少能吃到十分新鮮的活蝦,只能選擇冰鮮蝦。
那麼在選擇冰鮮蝦的時候也要挑選那些長得很漂亮的蝦,個體完整、顏色豔麗、肉質緊實、不要那種鬆鬆垮垮的,那些不良商販為了增重以及掩蓋蝦的瑕疵,會給蝦凍上一層厚厚的冰,這種蝦也不要選,因為你根本無法從外觀上判斷它的好壞。
第2個就是烹調蝦的時候不光要去除蝦線,如果有條件的話,儘量要把蝦槍清除掉,因為蝦槍十分尖銳,在烹調的時候很容易劃傷手,這一點在處理海蝦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海蝦中有可能會存在一種海洋創傷弧菌的細菌,這種細菌的危害極大,感染上之後會迅速引發基膜炎敗血症。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有很高的致死率,在處理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烹調方式,一定要煮熟了再吃,中國的菜品這麼花樣百出,白灼、油燜、清蒸哪一個不香?為什麼非要學外國人吃生的蝦?
首先從水中捕撈的蝦,我們沒辦法確定它的水質是否安全,體內很有可能會攜帶細菌寄生蟲這些東西,如果不經過高溫消毒直接進入你的嘴中,就會讓你感染疾病。
而且生食的蝦必須要求它極度新鮮,這一點相信只有沿海的漁民或者在沿海生活的居民才能做到,海鮮變質的速度超乎我們的想象,所以說將其做熟才是最安全的烹調方式。
馬上就要過年了,你相信到時候大家一定會吃到很多新鮮又美味的蝦,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於大家之後的大快朵頤提供到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