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炸的殺傷力極其恐怖,二戰末日本廣島被炸當天,就有超30000人直接死亡,此後7天內又有10000多人因核輻射以及傷重救治無效相繼離世;長崎遇襲當天,近6000人當場喪命,其中很多都是從廣島逃難至此的。
另據日本統計資料顯示,兩次核彈襲擊之後的15年裡,陸續有19萬人因核輻射或放射粉塵而死亡。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洩漏事故,造成8噸以上放射性物質外洩,以核電站為中心周邊超6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汙染,320萬人受到放射性物質侵害,是有史以來最位嚴重的人為災害。雖然,上述兩起事故已過去近40年,但他時刻在警示著高新科技對人類的危害。
核爆炸的4大危害
第一、衝擊波危害:和普通炸彈一樣,核彈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會向四周急劇擴散,形成衝擊波,威力之強悍能摧毀數公里內的一切建築物。正常情況下,人體最多能承受3個大氣壓強,但核彈爆炸能產生數千萬甚至上億個大氣壓強,簡直就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第二、高溫危害:核彈爆炸,能讓周邊氣溫瞬間飆升到數十萬度,摧毀一切生靈;另外核爆產生的高溫輻射,還會侵害生物的視力、呼吸系統和面板等。
第三、輻射危害:核彈爆炸釋放出的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會破壞生物的細胞和基因結構,使生物以及胎兒患上癌症或慢性疾病,發生變形。
第四、放射性危害:核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只能靠自然環境緩慢分解,通常要耗費幾百年時間,對地表生物存在巨大危害。
“核冬天”假說
據科學家考證:六七千萬年以前,曾有一顆小行星和地球相撞並引發爆炸,霎時間,天塌地陷,煙塵滾滾,整個地球陷入昏暗,地表溫度陡然下降。結果,長此以往,大量茂密的植物被凍死,就連恐龍也沒能逃過此劫。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團隊宣稱:若是美軍發動一場1億噸TNT當量的核戰,最終會在地球大氣層10千米高度範圍內,形成一個幾乎均質的煙層,這道人造屏障能夠阻擋或吸收照向地球的太陽光,卻擋不住地面熱能向宇宙空間散射。
此種情況將持續數週之久,屆時整個地球都會陷入黑暗,地表溫度陡降至零下15到25攝氏度,進而導致絕大部分動植物甚至包含人類滅絕。這就是曾一度令外界擔憂不已的“核冬天”假說。
不過,針對基於資料化模型的“核冬天”假設是否具備準確性,還沒有決定性的論證。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認為,原版核冬天理論模型有誤,因為事實上15-25攝氏度的降溫只會持續數小時,且在3到4個月內就能恢復正常。當然,核戰的危害依然是毀滅性的。
理論上,遭受核彈襲擊的地區70年內不能住人,廣島長崎事發後5年便完成重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當年,原子彈剛問世威力相對較小;
2、美軍原子彈在半空中就已經引爆,並非落地爆炸;
3、廣島長崎屬於臨海城市,汙染物容易被吹走;
4、因日本處於地震帶上,城市建築相對較矮,極大縮短了重建時間;
5、日本國土面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