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本週本訂閱號推出“賽道展望”專題,系列文章總結2021,展望2022,歡迎持續關注。下週將推出“醫療服務“專題,敬請期待。】
回顧2021年的資本市場,自春節過後,以“寧組合”為代表的高景氣成長股強勢崛起,新能車、半導體、光伏等賽道都有亮眼的表現。
當市場為“寧組合是不是要取代茅指數”這一話題爭論不休之時,卻鮮有人注意到,另外一個平日裡不太起眼的板塊同樣走出了一波行情,它就是軍工。資料顯示,2021年5月至12月底,軍工指數從1357點一路漲至2120點,漲幅高達56%,且大幅度跑贏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以及同期食品飲料和醫藥的表現,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2022年,軍工賽道還有多少投資價值呢?
一
軍工賽道的底層邏輯已變
從歷史上看,市場對於軍工賽道的印象似乎一直都不算太好,很多時候都是“只講故事,不看業績”,而且波動幅度極大,是投資者眼裡典型的“渣男行業”。
究其原因,由於行業的特殊屬性,上市軍工企業在資訊披露上與其他上市公司差別較大,致使很多投資者對於軍工行業的瞭解有限,繼而習慣於將軍工當成是依靠重大軍事事件驅動的短期題材,如國慶閱兵、火箭發射成功等等,“跑步進場、迅速撤退”的短期投機行為造成了整個板塊的劇烈波動。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此前軍工企業一直實行成本加成定價機制,該機制規定軍品裝備的利潤率只能是生產成本的5%,即“軍品價格=定價成本*(1+5%)”,如此一來,既限制了行業盈利能力的上限,又使得軍工企業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將經營目標集中在成本最大化上,整體效率不高。
然而,這樣的局面正在發生實質性的轉變。
2011年4月,經有關部門批准,《關於進一步推進軍品價格工作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釋出,拉開了軍品定價改革的序幕,經過數年的持續推進,改革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根據《裝備購置目標價格論證、過程成本監控和激勵約束定價工作指南(試行)》的描述,新的定價公式為“價格=定價成本+目標成本*5%+激勵(約束)利潤”,增加了激勵(約束)利潤項——這顯然是為整個行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潤打開了全新的空間。
正因如此,軍工企業在後續量產過程中,盈利能力將有望得到大幅度改善,而這也將重塑軍工賽道的投資邏輯,使之完成由“事件驅動”向“基本面驅動”的華麗轉身。
事實上,軍工行業的高景氣已經有所顯現,整體業績都在提升,這從主要公司的財報資料中就可窺探一斑:
中航沈飛:2020年營收增長14.96%,歸母淨利潤增長68.63%;2021Q3營收增長31.76%,歸母淨利潤增長25.24%;
航發動力:2020年營收增長13.57%,歸母淨利潤增長6.37%;2021Q3營收增長18.59%,歸母淨利潤增長23.58%;
中航光電:2020年營收增長12.52%,歸母淨利潤增長34.36%;2021Q3營收增長28.83%,歸母淨利潤增長47.66%;
中航電子:2020年營收增長4.72%,歸母淨利潤增長13.45%;2021Q3營收增長19.33%,歸母淨利潤增長38.65%;
航發控制:2020年營收增長13.14%,歸母淨利潤增長30.68%;2021Q3營收增長24.62%,歸母淨利潤增長20.09%;
北摩高科:2020年營收增長65.95%,歸母淨利潤增長49.08%;2021Q3營收增長121.76%,歸母淨利潤增長87.26%;
洪都航空:2020年營收增長14.68%,歸母淨利潤增長60.03%;2021Q3營收增長42.68%,歸母淨利潤增長429.47%。
正因行業執行邏輯的改變與高景氣度的釋放,軍工賽道在2021年大放異彩當然就在情理之中。
二
軍工行業的黃金髮展期已然到來
展望2022年,軍工的這一高景氣是否會延續呢?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其中最“硬核”的理由,在於國防軍工行業的增長具備極強的確定性。
眾所周知,強大的國防軍工實力是一切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是國家安全戰略、地緣戰略和軍事戰略的基本保障,也是所有科技戰的最高陣地,更是大國博弈的主戰場。放眼全球,近幾年國際形勢愈發複雜多變,不確定性日益上升,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都將國防擺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以美國為例,其2021年國防開支7405億美元,同比提升了0.3個百分點,佔GDP比重為3.59%;其餘國家也依照自身情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國都將國防建設視作未來加大投入的“必然選擇”。
就我國而言,國防預算開支雖然以2077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但僅佔全國GDP的1.5%左右,不僅大幅度低於沙烏地阿拉伯的9.94%,也低於美國、俄羅斯、韓國、印度、英國等國家,僅排在全球第八名——這與我國經濟體量、國土面積以及國防需求顯然是不匹配的。
與此同時,儘管我國軍工行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一些細分領域,我們仍與其他大國有著明顯差距。以軍用飛機為例,根據Flight International釋出的《World Air Forces 2021》相關資料,目前美軍擁有各型現役軍用飛機共計13232架,我國軍用飛機保有量則為3260架,僅為美軍的1/4左右;從細分機種來看,我國戰鬥機數量約為美軍保有量的58%,運輸機數量約為美軍保有量的28%,而諸如特種飛機、武裝直升機、教練機等其他機種,均不足美軍保有量的20%。
此外,我國軍用飛機的代際結構與美國也存在差距。來自《World Air Forces 2021》的資料顯示,在我國的戰鬥機當中,以殲7、殲8位代表的二代機存量佔比仍高達42%,而美國空軍二代機已經基本退役,目前已形成了以F-15、F-16等四代機為主,F-22、F-35等五代機為輔的格局,四代機和五代機佔比分別為85%和15%。
綜上,面對世界不穩定因素的增多、國際形勢的愈發複雜多變以及行業短板,大力發展國防軍工建設已是刻不容緩。正因如此,我們看到了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針對國防軍工的發展制定了多項計劃,具體包括:
確保2027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的基本綱領;確保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的大力投入;對軍隊的要求為加快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進軍事管理革新,加快軍兵種和武警部隊轉型建設,壯大戰略力量和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打造高水平戰略威懾和聯合作戰體系,加強軍事力量聯合訓練、聯合保障、聯合運用;對軍工裝備則提出了推動重點領域、重點區域、新興領域協調發展,集中力量實施國防領域重大工程,最佳化國防科技工業佈局,加快標準化、通用化程序。
正因為上述諸多“強國強軍”政策的有力下達,我們可以認為:軍工行業的黃金髮展期已然到來,至少在“十四五”期間具備極強的增長確定性;再疊加國企改革提速等利好的加持,不僅賦予了軍工賽道更大的投資價值,還令人無比期待2022年的行情。
三
哪些細分領域值得關注?
在我看來,2022年的軍工賽道上有以下三大細分領域值得關注。
其一,軍用飛機制造。
軍用飛機已經成為現代戰爭決勝因素。在多樣化作戰需求牽引、顛覆性科學技術推動以及經濟投入的支撐下,世界主要軍事強國正加快對空軍武器裝備的探索與發展,加大對現役裝備的升級改進,推動以作戰飛機、支援保障飛機、無人機、機載武器等為重點的現代化建設,使空軍裝備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儘管我國軍用飛機發展成就斐然,但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未來軍用飛機將有望迎來高速增長的新階段。另外,在新型飛機加速落地、國產化替代及全軍加強實戰演練的前提下,與軍機相關的航空發動機、機載系統等也將踏上增長的快車道。
其二,導彈產業鏈。
現代戰爭中,精確制導武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作戰中的使用比例也在不斷提高。資料顯示,1991年海灣戰爭中導彈使用比例約為8%,而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這一比例上升至約70%。於我國而言,隨著“十四五”期間實戰化軍事訓練強度的大幅提升,疊加軍事備戰需求大幅增加,作為戰略威懾武器的導彈有望迎來確定性增長。
其三,新材料裡的碳纖維和鈦合金。
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材料,具有密度低、質量輕、強度大、耐高溫等特點,因其操作工藝複雜、生產成本高昂,是複合材料領域集大成之作,被譽為“黑色黃金”。碳纖維非常適用於單體價值高、質量要求低的軍工航空航天產業,包括軍用飛機、導彈、航天探測器等方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至於鈦合金,則是以鈦為基礎,新增釩、鋁、鉬、鉻等其他可強化鈦金屬效能的元素,經過熔鍊、鍛造、軋製、擠壓等生產和加工工藝製成的結構材料,具有強度高、抗蝕性好、耐熱性高、化學活性大、導熱彈性小等優點,被譽為正在崛起的“第三金屬”。鈦合金是飛機結構件及發動機製造的關鍵材料,主要用於飛機的起落架部件、機身的梁、框和緊韌體等,發動機風扇、壓氣機、葉片、鼓筒、機匣、軸等,以及直升機槳轂、連線件;此外,特種鈦材料和高溫合金還廣泛應用於防務領域。
而在下游需求的高景氣、軍機升級換代以及國產替代等因素的作用下,未來碳纖維和鈦合金的提升空間巨大,這也賦予了相關龍頭企業更大的投資價值。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資訊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本文由“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付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