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舞臺上,席捲世界的戰爭在20世紀的前半個世紀裡,相繼爆發了兩次,隨著1945年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勝利,軸心國的幾個國家相繼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落下了帷幕,世界重新恢復了相對和平的狀況。
隨著中國共產黨趕跑了國民黨反動派,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上了天安門城樓,向全國和世界人民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站了起來。
即便如此,世界的環境仍舊是不安定的,丘吉爾的“鐵幕演說”之後,世界儼然被劃分成為了兩派,一方是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社會主義國家,一邊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雙方的陣營鉚足了勁發展,以圖贏得這場冷戰的勝利。
之所以稱之為冷戰,就是因為雙方並不會採取武力衝突,反而更多的是意識形態領域的角逐,只是區域性地區會爆發一些戰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新中國逐漸成長了起來,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其中就有英國。
罪惡的掠奪
一個世紀以前,他們佔領了我們的香港島,在這裡展開了他們的殖民統治,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經營,香港儼然成為了一個現代化乃至國際化的城市,英國不想放棄這塊已經經營了許久,並且極具戰略意義的土地,於是就動起了歪心思,而這個歪心思就在十幾年前英國解密的歷史檔案中展露無疑,即便放在當下來看也是令人毛骨悚然。
那就是英國自1956年起就部署的針對中國的核打擊計劃,這份計劃十分詳細,交代了部署核武器打擊的地點新加坡、核打擊目標城市、核武器數量等等資料都十分詳盡,甚至他們還拉上了他們的盟友美國,可過了這麼多年,英國實際上並沒有實施這個計劃。
其實細細想來,英國之所以沒有開始實施針對核打擊計劃是有跡可循的,這是一件關乎世界和平格局的大事件,英國不可能擅自做出決定,除此之外,英國的反應也與我國的情況有十分緊密的聯絡。
英國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利用自己的武器裝備優勢迫使清政府屈服,那時候的英國剛剛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加上第二次工業革命給英國的發展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讓英國成為了那個時代裡一騎絕塵的世界強國,殖民地遍佈全球,是當之無愧的日不落帝國。
反觀清政府,祖上建立的豐功偉業在後續的皇帝手中坐吃山空,還盲目自大,閉關鎖國,主動地斷絕了與世界的聯絡,這讓曾經強大的清政府一步步變得外強中乾,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西方列強在中國大地上橫行,割地賠款籤條約,把祖上的臉都丟盡了。
但經過中華兒女近一個世紀以來的不懈努力,加上世界格局的變化,中英兩方的地位也不能同日而語了,此時的新中國大地上迎來了光輝的太陽——中國共產黨,人民不再揹負著三座大山,而是挺直了腰桿兒,堂堂正正的站在了世界舞臺上,不用再看西方列強的臉色。
此時的英國也早已不是曾經的頂尖強國,兩次世界大戰讓英國的國力損耗十分嚴重,殖民地也紛紛脫離了自己的控制,實力早就大不如前,加上美國這個後發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戰爭中發了橫財,很快就躋身了資本主義強國之列,甚至當上了資本主義國家的領袖,英國的光榮再也不復從前。
這都是1949年時已經發生的事情,國際地位不再,中國國內的解放勢如破竹,西北、西南地區相繼收復,臺灣也是摩拳擦掌,英國人很難保證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會揮師南下順手把香港收復,加上朝鮮戰場上,英國在聯合國軍中也與新中國軍隊交了手,這就讓英國更加懷疑在對抗中國的戰爭中取勝的可能性。在這樣的歷史節點上,英國人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陰謀
此時的英國相對於中國還有一個十分巨大的優勢,那就是核武器的優勢,進入20世紀50年代,英國就將這個專案提上了日程,尤其是1952年英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之後更是加快了速度,1956年,計劃已經被全面制定完成,並且成為了英國方面的絕密檔案,英國人直接就註明了:英國將在必要情況下毫不猶豫的對中國使用核武器。
制定完成後,英國面臨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在實施層面上的難題,中國距離英國本土太過遙遠,實現核打擊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最終英國想到了仍舊被他們控制的東南亞殖民地。
即便如此,英國做出這個決定面臨的阻力仍舊是巨大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擁有先進工業水平的獨立國家屈指可數,更別說這些還是殖民地的國家了,英國最先在馬爾地夫開始了行動,他們派出了大量資源去到馬爾地夫修建臨時空軍基地,這一年是1957年,一年之後,新加坡丁加機場旁也開始修建了一座能夠永久存放核武器的基地。
在排除這些困難之後,對中國即將採用核武器的提案也在英國的議會中迅速通過了,這也就標誌著這項提案正式進入了準備階段。
1962年,新加坡的秘密軍事基地中迎來了它們的主角——用於投擲原子彈的轟炸機以及戰術原子彈,戰術原子彈的數量多達48枚,這是英國曆史上第一次設計出來的戰術核武器,名叫紅鬍子,主要用於海軍艦載機,紅鬍子的威力與“胖子”原子彈不相上下。
胖子原子彈當年在長崎島上的表現十分亮眼,島上直接死於這枚原子彈爆炸的人數高達4萬人,受傷的人數也達到了兩萬五千人,以爆炸處為中心7000平方米的範圍內,所有的建築物都被夷為平地,這枚原子彈後續帶來的放射性傷害更是無法估量。
有這麼大威力的戰術核武器,英國竟然直接準備了48枚,可見英國的狠毒,在擁有了這麼多儲備之後,英國也沒有停下腳步,他們認為同中國的戰爭是可預見的,並且將會在不久之後的將來,所以英國配套的作戰訓練以及計劃都跟了上來。
新加坡周邊地區的軍事演習十分頻繁,英國甚至在這裡常駐了擁有航母戰鬥群的軍隊,英國在軍事上的準備遠不止於此,英國又先後斥巨資在馬來西亞和肯亞的關鍵地區修建了秘密基地用於儲存核武器,以防戰爭開打之後可以有源源不斷的核武器運往前線。
英國甚至不滿足於現有的核武器,還動用了向美國採購了北極星核導彈,這些數量不多的導彈本來被英國用以拱衛本土,絕大部分被送往了東南亞周邊,從這些動向來看,甚至可以懷疑英國妄圖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而不是一個小小的香港島。
英國並不是唯一一個籌備核戰爭的國家,在英國籌備的同時,美國也在籌備全球核戰計劃,美國的計劃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在美國的計劃中,包含了全球範圍內的1200多個城市,絕大多數都是其他國家的重要城市,而美國將會在計劃中投入3500枚核彈,中國全境就有870枚。
直到英美兩方在1961年的會晤,雙方的計劃準備提上日程之時,才告知了對方,但時間進入1962年後,事情很快發生了轉變,這兩份計劃書也就這樣被拋在了歷史的故紙堆中,直到多年以後不再具有戰略價值之時,才被公開了出來。
1962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至於讓這兩個大國紛紛放棄了核戰爭的計劃呢?
英國的顧慮
其實在英國制定出核戰爭計劃的50年代,就已經不再適合於英國所制定的戰略了,隨著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進入高潮,世界各地的殖民地都紛紛宣告了獨立,英國就是其中感受最深的國家,但英國還沉醉於過去的世界不可自拔,對當時的形勢產生了嚴重的誤判。
東南亞國家大多比較牴觸英國執行的計劃,只是迫於無奈才忍氣吞聲,但歷史的浪潮是不可阻擋的,隨著國際秩序的逐步完善,東南亞的人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曾經的世界大戰讓這些國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卻沒有在戰後享受到勝利的成果,一代人在戰爭中死去,他們的死完全沒有意義,只是充當了帝國主義的炮灰,這讓東南亞國家十分不滿。
此時英國想要讓東南亞國家再次捲入他們發起的核戰爭浪潮,自然是遭到了強烈的牴觸,這就讓英國能夠部署的範圍十分有限。
中國方面的原因也是十分重要,英國不可能沒有獲悉中國正在加緊核武器研究的步伐,這無疑打亂了英國的計劃,英國固然可以對中國進行核武器攻擊,但中國幅員遼闊,很難完全摧毀掉中國的有生力量,而這肯定會引起中國義無反顧的反擊。
單方面的核壓制中,勝利者是顯而易見的,但在一場核戰爭中,是不存在勝利者的,中國迅速提高的國防科技實力成為了英國方面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
加上此時的冷戰格局展現出了蘇攻美守的趨勢,美國在國際範圍內開始了緩和的戰略,而美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中國,中美關係的緩和讓此前緊繃的環境逐漸瓦解,英國在核戰爭中根本是獨木難支,這也就間接促成了英國方面放棄核打擊計劃。
在眾多原因中,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這也是英國計劃實施的大前提,而這個大前提根本就是英國單方面的想象,如果這個大前提不存在,英國自然也沒有理由進行核戰爭,這個大前提就是解放軍出兵南下解放香港。
英國所有的計劃都是根據這樣的大前提進行的,所以當英國獲悉的中國是希望能夠和平解決香港問題之時,核打擊的一切計劃都不再具有前提條件,所以就自然而然的瓦解了。
進入80年代,中英雙方展開了對香港問題的談判,英國雖然此時仍舊抱有幻想,但面對以鄧小平同志為主的中央政府的堅定態度時,英國不得不打消了幻想,加上此時的世界環境已經不再適合戰爭行動,所以中英雙方最終在1984年最終敲定了香港迴歸的各項事務,這也就讓英國此前制定的計劃完全沒有了意義。
回顧整個事件,影響事情走向的原因或許是世界局勢,或許是別國的行動,但歸根結底還是中國自身實力的強大,只有實力足了,腰桿兒才能直,說話也就有了底氣,別的國家也再也不敢欺負我們,自強不息才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