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輸血科 張超 編輯 徐敏
在影視劇和一些文學作品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某位傷者因失血而生命垂危,需要輸血搶救,而符合傷者血型的血又暫時短缺,這時,傷者的兄弟或父母趕到醫院,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親人的生命。
很美好、很感人的情景,但卻非常不科學、不安全。實際上,即使血型相合,直系親屬間輸血可能會引起“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弄得不好會送命!
發病率低但致死率高
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輸血本質上是移植的一種,也會伴隨著一系列可能發生的免疫反應,而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簡稱TA-GVHD)就是最嚴重的輸血併發症之一,雖然發病率不高,只有0.1%,但死亡率高達90%左右,幾乎無法挽救。
輸入的血液裡含有活性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是機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是直系親屬間輸血,受血者就難以識別出供血者的淋巴細胞並加以排斥清除,如任由其繁殖,反而將受血者的面板、消化道、肝、腎等組織視為異物加以排斥、攻擊,造成器官嚴重損害,以致受血者死亡。
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生在輸血後1周左右,表現為供血者的淋巴細胞攻擊受血者的器官組織,使受血者出現高熱、面板潮紅或紅斑、噁心、嘔吐、黃疸、腹瀉、面板黏膜出現大面積皮疹或大泡,全血細胞減少,肝動能異常或衰竭。這種病起病突然,進展迅速,病情嚴重,有時醫生甚至還來不及作出診斷,病人便已經死亡。
血緣越親,輸血越危險
親屬間輸血後併發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險性比非親屬間要大得多,因為有血緣關係的人,特別是直系親屬,遺傳學差異很小。就以一對母子舉例,兒子作為供血者,母親作為受血者,母親的免疫系統會將兒子血液裡的淋巴細胞當自己人,任由其繁殖。而兒子的淋巴細胞繁殖後,會反過來攻擊母親的組織器官。血緣關係越近,該病的發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級親屬,即父母與子女間,發病率要高10~20倍。因此,臨床輸血的原則是儘量避免使用親屬供者的血液。
如果因為特殊原因,不能規避直系親屬輸血,可以透過輻照技術把這種活性淋巴細胞給殺死、滅活,讓它在輸到體內後,不能再產生免疫活性。在此提醒大家,儘管直系親屬之間輸血可以透過輻照技術解決,但還是不建議直系親屬之間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