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強調一點,這裡提到的“前中後”策,並不是評價治療手段的高中低、優良劣水平,而是根據疾病發生髮展過程的本身,針對不同階段採取的措施。
本次重點談“中”策。治療鼻炎之中策:對症用藥效果好。
其二 抗組胺藥物篇
上一篇說過,激素有著強大的抗炎作用,雖然鼻腔內區域性應用激素非常有效且安全,但確實很多人有顧慮,而且治療鼻炎,激素也不是唯一有效的藥物,何況也不是所有情況下的鼻炎都需要使用激素。
今天帶大家瞭解一下抗組胺藥,它是針對鼻炎應用更為廣泛的一類藥物。
什麼藥是抗組胺藥
先回憶一下,鼻炎系列的第一篇文章——通俗意義上的“感冒”稱之為“鼻炎”。為什麼鼻炎吃感冒藥能緩解症狀?平常吃的感冒藥都有什麼成分?我簡單搜尋了一些常用的感冒藥。請注意紅框裡面的內容:“馬來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這就是兩種比較常見的抗組胺藥。
組胺是什麼
組胺,它是由組氨酸在脫羧酶的作用下產生的一種有機含氮化合物。
許多組織,特別是面板、肺和腸黏膜的肥大細胞中含有大量的組胺。當組織受到損傷或發生炎症和過敏反應時,都可釋放組胺,並透過與其受體結合來發生效應。它有強烈的舒張血管作用,並能使毛細血管和微靜脈的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漿漏入組織,導致區域性組織水腫。這說明組胺介導了炎症的滲出過程併發揮重要作用。
抗組胺藥進入體內後,透過和受體結合來競爭性地減少組胺和受體的結合,組胺結合過程被藥物結合過程阻抑的現象,在醫學上稱之為“拮抗”作用,透過拮抗作用起效的藥物稱之為拮抗劑。
在細胞中,組胺有4種受體,H1受體存在於血管、感覺神經、消化道和呼吸道平滑肌以及中樞神經。這類受體與組胺結合後會出現血管舒張、血管通透性增加、打噴嚏、瘙癢、腺體分泌和腸動能增強(H2、3、4受體在此不做詳述),因此抗組胺藥也被稱為H1受體拮抗劑。組胺主要由H1受體參與早期變態反應,這也是臨床針對過敏性鼻炎患者應用H1受體拮抗劑的理論基礎。
抗組胺藥有副作用嗎?
第一代抗組胺藥有著讓人“困惑”的副作用,例如前面幾種感冒藥含有的馬來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因缺乏選擇性,這類藥物除了與H1受體結合而發揮作用外,也影響了組胺的其他受體而出現令人討厭的副作用,包括鎮靜、抗膽鹼能作用、功能和行動能力障礙、胃腸道不適。
由於能夠透過血腦屏障,並對中樞神經產生抑制作用,因此其最主要的副作用表現為嗜睡,這也就是“晚上吃黑片,睡得香”的理論依據,本質是由於苯海拉明的鎮靜作用促進了睡眠。
第二代抗組胺藥不能透過血腦屏障,因此嗜睡的副作用明顯減少,同時更強的選擇性降低了抗膽鹼能副作用的機率。這類藥物例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另外抗組胺藥也有鼻噴霧劑,如氮卓斯汀等。
抗組胺藥治療過敏性鼻炎引起的打噴嚏、鼻癢、流涕效果顯著,但對鼻塞的效果欠佳(準確地說是不那麼直接且迅速)。然而作為呼吸的重要器官,不通暢的鼻子會嚴重影響生活,那麼針對鼻塞又有什麼特別辦法嗎?且聽下回分解。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李傳碩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