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垃圾食品”,相信多數人腦袋裡都會蹦出兩個字,就是辣條,它一定是在垃圾食品排行榜中的。它可以說是公認的垃圾食品,卻仍然有很多人愛吃,且對其愛不釋口,即便曝出很多黑料新聞,還是阻擋不了很多人想要吃的慾望。
其實為了健康,應該儘量少吃垃圾食品,要知道既然被稱為垃圾食品,就代表著對健康不利,頻繁去吃,很容易給身體帶來一些問題。為避免攝入過多垃圾食品,本篇文章公佈除了辣條以外的垃圾食品,這些垃圾食品看似健康,實則屬於人工合成的食物,對健康並沒有好處,經常食用反而對健康有危害。
4種人工合成食物,越少吃越好
第一種,無糖食品或飲料
都知道攝入過多的含糖量高的食物或飲料,容易引發肥胖,也可能誘發慢性疾病,很多懂得養生或者說注重自己健康的人群,就開始控制糖分攝入,會吃一些含糖量少,甚至是不含糖的食物。商家也是嗅到了商機,開始研發無糖食物或飲料。
從現在的市場上來看,很多食物都被貼上無糖標籤,但真正屬於無糖的食物或飲料,卻沒有多少,現有的無糖食品,其實還是會存在一些糖分,且這種糖分是人工合成的,它的名稱叫甜味劑,看似量很少,且進入人體後,不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卻也存在著健康隱患。
因為甜味劑特別的甜,容易勾起人的食慾,這樣就很容易出現暴飲暴食的現象,肥胖問題可能就會出現,也容易增加心腦血管的患病風險。況且甜味劑本身對腸胃道健康,就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當然,前提條件是大量的攝入,少量去食用或飲用,對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並不算大,因此,還是得理性去食用無糖食品。
第二種,火鍋食材——蟹棒、蟹柳、丸子
寒冷的冬季裡,每天吃點火鍋,會覺得全身都很暖和,關鍵是現在每個家庭的生活狀況都很不錯,基本上可以做到在家吃火鍋,而火鍋食材在超市,或者專門的賣火鍋食材店裡,都能買到自己想吃的食物,其中蟹棒、蟹柳和丸子,是很多人都愛吃的食物。
味道比較鮮美,很多人不知情,還覺得能給身體增加營養成分,卻不知道這些火鍋食材,除了吃起來味道還可以之外,營養方面基本上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因為它們不是真正的蟹肉或者其它肉類,而是人工合成的假肉,其中成分最多的應該就是澱粉,再增加一些新增劑,就成為了人工合成的蟹棒、蟹柳和丸子了。
不建議在吃火鍋的時候,大量攝入以上幾種食物,裡面含有的新增劑,對健康可能會產生危害,再加上澱粉含量高,吃太多身體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更重要的是對腸道健康不利。
第三種,早餐搭檔——烤腸
有的寶媽早上想省點事,又想給孩子補充營養,就會在家裡備點烤腸,每天早上一根烤腸,一個雞蛋,一杯牛奶,再加上面包,營養就很齊全。看著好像是挺營養的,有肉、有蛋還有奶和粗糧,可是,很多寶媽都理解錯了,烤腸中含有的肉少之又少,並不屬於真正的肉類,偶爾當做孩子解饞的零食倒是可以。
作為營養早餐還真是不行,這種烤腸不光沒有太多的肉,還含有眾多的新增劑,關鍵是含鹽量也比較高,孩子或者家長吃得比較多,對健康並沒有好處,建議少吃為好。
第四種,紅薯粉絲
愛吃粉絲的人,也是相當的多,做法比較多,且紅薯粉絲中含有的營養物質較為豐富,適當多吃點,能給身體帶來一些好處。的確,真正的紅薯粉絲,多吃對健康是有益的。可是,有些商家為了謀取更多利益,不會生產真正的紅薯粉絲,而是會降低成本,用麵粉代替紅薯粉,這就不利健康了。
麵粉中含有的澱粉較高,如果攝入過多,會導致血糖升高,還容易引發肥胖,總體而言,經常吃對健康沒有益處。
拓展延伸:
泡麵真的是垃圾食品嗎?
其實,對於泡麵,很多人都存在一個誤解,覺得泡麵中含有較多的新增劑,而且泡麵是油炸食品,更加沒有營養,還有人說泡麵需要32小時才能消化,這些說法有些是正確的,有些卻是誇張說法,是不可信的。
泡麵沒有營養,還有很多新增劑,也是油炸食品,但並不能完全否認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的鐘凱副主任說過,泡麵不是完全的垃圾食品,只有會不會搭配,搭配不當就會成為垃圾食品。
簡單來說,泡麵如果做法正確,能夠改善它的缺點,讓它成為有營養的食物,能給身體帶來相應的好處。需要宣告一點,泡麵當中的油、新增劑都是符合標準的,就是說適量攝入不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如果能正確搭配,還能給身體帶來一些好處以及營養。
不知道上面的幾種食物,你有沒有經常吃,如果有就請儘量少吃,偶爾吃點沒啥問題,就怕經常大量攝入。平日裡,多吃點新鮮的食材會更有利健康,蔬菜、水果、肉蛋、魚蝦類食物,可以更好地幫助人體補充營養,人工合成食物雖然方便,但不利健康。
參考資料:
1. 《等等!無糖飲料,真的不會讓你變胖嗎?》·丁香醫生·2020.6.16
2. 《超市裡被寶媽們當成寶的這5種食物,沒想到是人工合成的垃圾食品》·知乎·2021.10.4
3. 《5種人工合成的“垃圾食品”,我們最好少吃!》·知乎·20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