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從門診收治了一位結腸癌肝轉移的患者老鄧,在就診過程中,陪同老鄧就診的孩子明顯表現得悶悶不樂,情緒也很低沉。到了下午,老鄧的兒子小鄧找到我,想放棄後續的治療,計劃帶著他老爹出去走走看看。待我詢問他具體原因的時候,他的理由竟然是因為腫瘤已經出現了肝臟轉移。在他的印象裡,肝臟出現了轉移也就相當於沒有了希望,還不如趁著老鄧身體狀態不錯的時候出去走走。
其實,和小鄧有著相同想法的人還真的不在少數。在他們看來,肝臟是人體中重要的器官,加上結直腸癌已經發生了轉移,這個時候再實施治療的價值和效果自然不十分樂觀。然而,他們忽略的卻是結直腸癌特殊的細胞生物學特徵,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結直腸癌肝轉移的特殊、綜合的治療模式。或者說,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需要實施完整、規範的腫瘤診斷、狀態評估,並以此確定腫瘤的治療方案和治療模式。
肝臟是結直腸癌血行轉移的最主要靶器官之一,約15%-25%的結直腸癌患者在確診的時候就合併有肝轉移,此外,還有約25%左右的患者在結直腸腫瘤根治性切除術後還會發生肝轉移。如此說來,肝臟轉移也就成了結直腸癌臨床治療中的主要內容。結直腸癌肝轉移在臨床上屬於IV期,一般來說,IV期腫瘤不建議直接行手術治療,但是結直腸癌肝轉移卻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疾病,不同於其它的惡性腫瘤,如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等發生的肝轉移。結直腸癌發生肝轉移的時候,臨床上只要經過了系統的綜合評價,規範的綜合治療,還是有很大比例的患者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療效,甚至是可以達到與未發生轉移腫瘤相似、相近的結果。當然了,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多學科診療的團隊共同努力實施。
在結直腸癌發生肝轉移的患者中,首先需要評估的就是結直腸癌原發病灶、肝臟轉移病灶能否透過手術的方式直接切除。應該說,透過積極的比較、評估、分析,對於具有能夠手術切除的患者還是要爭取以手術治療為主的治療方式。大量的病例分析表明,經手術切除病例的預後明顯優於單純實施內科化療的患者,當肝轉移灶完全切除或者達到了無疾病狀態的時候,這部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可以達到3年到4年左右。因此,完整的腫瘤手術切除或者是達到腫瘤無疾病狀態可以說是結直腸癌肝轉移的主要治療目標。
對於那些在診斷時已經確定為無法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結直腸癌肝轉移也就沒有了任何的處理方法。臨床上,會把這些患者透過系統的評估,分為可轉化治療與不可轉化治療兩類。所謂的轉化治療就是利用目前已有的治療技術,對肝轉移病灶實施各種治療手段,使得腫瘤的數量減少、腫瘤變小、對重要組織器官的侵襲狀態有所改善,總的一句話就是把原來不能實施手術治療的腫瘤轉化為具有手術條件的腫瘤。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為手術治療創造條件,也就爭取了最大的治療利益。對於這類接受轉化治療後的患者,雖然其術後長期生存會略差一點,但是,較之於未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而言,仍具有著明顯的治療優勢。因此,也充分地顯示了積極實施轉化治療的重要性。
既然轉化治療的意義如此之大,對於結直腸癌患者而言,僅有肝臟轉移,或者肝臟轉移合併肺轉移的結直腸癌患者,不論其腫瘤病灶數量、腫瘤負荷的大小如何,都可以先納入到轉化治療的範圍之內。同時,再根據患者的年齡、一般情況、肝臟功能、腫瘤大小、患者體力狀況評分、治療意願等多種因素選擇適合的轉化治療方案。在實施治療方案選擇的過程中,儘可能獲得越多越好的腫瘤的生物細胞學資訊、基因遺傳學資訊,這些內容會對轉化治療方案的個體化選擇提供依據和保障。目前在研究中發現:化療藥物聯合靶向治療的效果優於單純化療,三種化療藥物聯合靶向治療的效果明顯優於兩種化療藥物聯合靶向治療的效果。但是,在臨床上,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使用多種藥物聯合的治療模式,更不可為了追求治療效果而忽略患者的耐受情況、藥物的不良反應。選擇具有針對性、特異性、適宜於患者的治療方案可能更加具有實際意義。
對於實在無法達到可以完全手術切除的患者,治療上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即針對患者的原發病灶、轉移病灶的情況,可以考慮給予其他非手術治療方法,如腫瘤的區域性消融技術、腫瘤介入、放射治療等模式,這些技術均可以與腫瘤的化療、靶向藥物、免疫治療等多種手段聯合、序貫或者單獨使用。此時的綜合多學科團隊治療也同樣具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