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閒心不閒,放不下權勢,擺不正心態,看不清局勢,李善長一次次觸動朱元璋敏感的神經。而朱元璋晚年,由於朱標的離世,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大明的江山該何去何從。
而李善長呢?他人老心不老,仗著有朱元璋賜給的免死鐵券,拼命地折騰,享受權利帶給他的快樂。權利,是一個男人最難以拒絕的東西,而李善長,一直到了古稀之年,都沒有看透,這才是他悲劇的根源。
李善長人生的起起落落
在朱元璋攻打滁州時,李善長加入到了朱元璋的麾下,為朱元璋當參謀,行軍打仗方面專業不專業放在一邊,但協調部將之間的關係,搞後勤與糧草供應,確實是一把好手。
由於李善長原本就在當地有一定的聲望,再加上年紀要比朱元璋等人大,也在隊伍中起到了老大哥的作用。
隨著隊伍一路擴大,李善長在陣營裡面的地位,也一路水漲船高。等到朱元璋將蒙元趕跑,建立大明的時候,李善長被封為韓國公,位列三公之首。
自古當上皇帝的人,都要解決一個打天下和坐天下的問題。打天下苦中作樂,兄弟之間情同手足,但等到坐天下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朝堂成為了沒有硝煙的戰場,李善長成為了淮西軍團的老大哥,成為了淮西派系的代表人物。
從大明建立之初,淮西派成為了讓朱元璋又愛又恨的一群人。這批人被稱為“驕兵悍將”,打起仗來,個個都是好手,可惹起事來,一樣不含糊。
成為了朱元璋手中的雙刃劍,朱元璋除了用他們來打天下之外,還要用他們來制衡劉伯溫為首的浙東官僚。
就這樣,朝堂這兩股勢力,就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各自發展各自的勢力。
急流勇退,李善長請求回家養老,可他還在不停的折騰
劉伯溫死後,李善長也認識到,自己該躲一躲了。自古以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劉伯溫死後,朱元璋趁機廢除了丞相之位,將權力全收到了自己的手中。李善長向朱元璋請辭回家養老,其實也並不是真心而為之,不過是為了試探一下朱元璋的態度而已。
如果李善長真的想回家養老,就不會出現後面的那一檔子事。
李善長回家之後,一點也沒閒著。先搞了一座大宅子,放著工匠不請,處處刷存在感,跑去和湯和借兵來修房子。
其目的無非是藉此來向地方彰顯自己的權力,也為了再次試探下,自己在淮西軍團的影響力。
可湯和畢竟不是當年那個只知道衝鋒陷陣的小夥子了,他將這事報告給了朱元璋,朱元璋雖然沒說啥,但在“小本本”上,無疑又被記了一筆。
可這還不是促使朱元璋殺他的主要原因。李善長被殺,主要還是被他的好學生胡惟庸給拐進去了。
李善長跳進了胡惟庸給他挖的坑
胡惟庸作為李善長的學生,對於權力也甚為痴迷。在胡惟庸的意識裡面,法不責眾,李善長作為淮西老人,又有免死金牌,十足一個抗包的。
於是,胡惟庸慢慢還有了造反的打算。可造反並不是一個人說了算,胡惟庸便給李善長挖了個坑。李善長的弟弟是胡惟庸的侄女婿,胡惟庸讓他去拉李善長入夥,但李善長拒絕了。
這畢竟是謀反大罪,而且親弟弟又牽涉其中,沒辦法向朱元璋舉報。也正因為如此,李善長才沒有說這件事。
後來胡惟庸又親自來找李善長說這件事,李善長雖然沒有答應,但說了一句:我老了,幹不動了,你們好自為之。
這句話表面,李善長不贊成不反對,默許了這件事。這哪是一個大臣應該乾的事兒?這也為之後李善長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後來一批罪犯要被流放戍邊,李善長請求朱元璋赦免親戚丁斌,這不是標準的走後門行為。朱元璋之前就因為幾件事對李善長有了偏見,他這次就要徹底查一查這個丁斌。
這一查不要緊,丁斌與胡惟庸案有牽連,並且還供出了李善長的弟弟與胡惟庸交往的事情。
李存義被抓,將李善長知情不報的事情供了出來。朱元璋可以忍受一切小行為。可密謀造反就觸發自己的底線了。
朱元璋於是便直接向李善長開刀。李善長那個免死金牌,當年是怎麼給他的,現在就怎麼給他收回來。
後記
李善長雖然年紀大了,但朱元璋殺他代表著自己維護皇權的一種決心。如果連謀反大罪都可以因為功勞與人情被免,那就將為皇權留下隱患。
朱元璋為了朱家的江山能過永固,早就已經殺紅了眼,基本已經到了毫不留情的地步。因此,從這個層面來看,李善長老年被誅,實在是他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