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溼免疫科,有一種臨床常見,但又常被誤診的疾病,名為風溼性多肌痛。
這是一種50歲以上人群多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發病率可為男性的2-3倍。
起病較急,表現為突然出現頸、肩、髖(大腿根)等部位的肌肉疼痛、晨僵、活動障礙,可伴隨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低熱、貧血、乏力、食慾下降、消瘦等症狀。
但由於風溼性多肌痛和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纖維肌痛綜合徵等多種疾病,有類似的肌肉疼痛、無力、活動受限等症狀。
並且目前還沒有特異性的實驗室檢查來確診,只能藉助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等炎性指標,以及超聲、磁共振檢查等輔助診斷。
因此,如果想要確診風溼性多肌痛,常需要首先排除類風溼性關節炎、肩周炎、纖維肌痛綜合徵、腫瘤等其他疾病,而這些疾病,往往各有特點:
除此之外,風溼性多肌痛還可能是腫瘤性疾病的前驅表現,尤其出現短時間內消瘦的情況,更應該積極就醫檢查。
風溼性多肌痛不能自愈
一旦確診應儘早治療
治療風溼性多肌痛的首選藥物是糖皮質激素,比如醋酸潑尼松、甲潑尼龍,小劑量應用,療效很好,服藥兩三天後症狀就可以有明顯改善。
但由於風溼性多肌痛是一種慢性病,往往需要長期用藥,因此可能帶來一些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比如體重增加、骨量流失、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增加感染風險等。
可以在用藥期間同時服用鈣劑、維生素D3來減緩鈣的流失,並密切監測自己的血壓、血糖。
除了糖皮質激素,還可以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吲哚美辛等非甾體鎮痛抗炎藥來緩解疼痛,症狀緩解後就可以停藥。
如果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不好,病情反反覆覆,激素減量困難等情況下,可能會選擇聯用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
但需注意,長期使用免疫抑制,也可能造成抵抗力下降,肝腎功能受影響,感染風險增加等情況,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風溼性多肌痛用藥治療週期比較長,可能需要3-5年,用藥期間應該按醫囑服藥,切莫自行減藥、停藥,否則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並且,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具有波動性,時輕時重,時好時壞,因此服藥期間甚至治癒後也需注意複查。
一般初次治療後,1個月左右需要複診一次,病情緩解後,可每6-12個月複診一次,觀察病情進展。
由於服用糖皮質激素可能引起一些血壓、血糖變化,因此建議患者平時最好低鹽、低糖、低脂飲食,但不建議吸菸、飲酒。
病情緩解後,也應該量力活動,日常也要注意保暖、避免損傷。
點選連結,瞭解更多相關內容→風溼性多肌痛-醫學微視
參考資料:醫學微視官網 - 鄧雪蓉 主任醫師《風溼性多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