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足想到了歸化的方法,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前朝的政策再用,用好了是幫了貼金,用不好也有理由是打倒生建,再加上民族情懷,理由充足。但是每次破完,水平卻是越來越低了。各大俱樂部不能冠名後,紛紛退出。最後還是花國家的錢不心痛的隊能堅持,但由此帶來的破壞市場平衡卻是影響長遠。市場經濟說了那麼久,現在又要回歸過去,靠情懷。但是人心已不古,環境變了,回不去了,那隻能註定失敗。想到身邊的一些小事,以微見大。以前各單位都組織有足球、籃球比賽,學校也有,但是現在,年輕人少了,喜歡運動的也少了,很多公司根本無法組織起籃球、足球這類比賽,只有氣排球這種“老年”運動。群眾基礎沒有了,有人會說是人少了,但中國十幾億人口難道不如幾十萬人口的小國,人家都組織得起來各種層級的聯賽。就像金字塔一樣,是分級的,有基礎才能有塔尖。學校在高中後基本沒時間給你踢球,記得高中時下午就兩個小時時間,吃飯、洗澡、洗衣服,然後就上自習了,中間抽時間來運動,也是成績不好的,或者是天份好的才會去打球,成績好的基本不會去浪費這個時間。因為我們的價值觀就是考個好學校,而不是把踢球好也當作一種成就,認為那是下流的東西。這種觀念之下,踢球不如去練個跳水還有希望。沒有了這個基本,那麼相關的教練、訓練師等也沒有基礎,於是全國註冊球員少得很,沒形成市場化的競爭,那麼各種靠關係,手段上位,只看眼前利益,各種內圈。用洋教練,但是教練沒權力,各級都想表現一下自己領導有方,和謀取自己的利益。於是卻踢越爛,沒有一種良性迴圈,那怎麼可能有進步,破了,立的還是那類人,換湯不換藥,口號再大也沒有用。倒不了放開市場,就像改革開放一樣,放開自己 搞,以40年的歷史經驗看來,放開是最好的辦法,別整天搞什麼限制冠名,然後又限制外援、限薪,改革開放的經驗就是打破這些束縛。
sponsored links
男足能破而後立嗎
分類: 體育
時間: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