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朱耀教授長期關注前列腺癌的前沿進展,有著廣闊而豐厚的文獻涉獵。本文中,朱耀教授與我們分享了2021年十項非常值得一讀的研究,涉及前列腺癌的篩查、診斷和治療。這十項研究展現了前列腺癌的診療正向著多模式、精準化發展的趨勢。
前列腺癌篩查診斷篇✦
1.一種新的前列腺癌診斷模式
來自斯德哥爾摩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種結合風險預測、MRI和靶向穿刺活檢的前列腺癌篩查模式——STHLM3-MRI。這種新的模型整合了蛋白標誌物、基因標誌物以及臨床資料多個變數,減少了36%的MRI靶向活檢及8%的傳統活檢程式,同時提高臨床顯著性前列腺癌(GS≥7分)檢出率。
2.透過整合列線圖、深度學習、PI-RADS評分及臨床各種標誌物預測臨床顯著的前列腺癌
本研究的優勢點在於將傳統的預後模型nomogram以及基於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相整合進行綜合判斷。影象分解+資料提取+深度學習分別有不同的指標,綜合以上三種標誌物的指標,結果顯示此方法能夠提升前列腺癌預測的準確率,可以使影像學的資料結果在前列腺癌的篩查診斷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可減少高達59.18%的非必需穿刺率。
3.mCRPC患者接受177Lu-PSMA治療後的Nomogram預後預測
本研究旨在探索在mCRPC階段的各種標誌物預測177Lu-PSMA治療療效。在此Nomogram中,PSMA SUV(腫瘤平均標準攝取值standardised uptake value, SUVmean,作為腫瘤PSMA靶蛋白表達的替代測量)是比較重要的指標。研究證實SUV越高患者進展越快。而在177Lu治療的情景下,SUV越高,患者對於177Lu的療效反應和PSA下降率就越好。所以,PSMA PET在臨床中不但能作為一個診斷的標誌物,也能作為一個預後判斷的重要工具。
4.多種顯像劑組合拓展PET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價值
現階段在前列腺癌的診斷中PET、PSMA都是非常熱門的,但本研究比較了三種診斷前列腺癌的顯像劑:第一種是基於PSMA的18F-DCFPyL;第二種是NaF,主要診斷骨轉移的18F-NaF;第三種是診斷前列腺的代謝標誌物18F-FDG PET/CT。這三種標誌物的PET反映了前列腺癌診斷不同的層次,在HSPC和CRPC階段分別有不同的應用情景。
從研究結果來看,18F-DCFPyL總體表現更好,18F-NaF診斷骨轉移的陽性率顯著增加(但有假陽性的情況出現),18F-FDG PET/CT在CRPC階段能提供更多的代謝資訊,特別是對一些特殊耐藥表型的展示,非常有前景。
本研究提示前列腺癌的PET影像走入了多組合的綜合時代,有必要根據不同的PET組合為前列腺癌診斷和預後提供更有價值的指導。
前列腺癌治療篇✦
1.前列腺放療 vs 全盆腔放療在高危和極高危前列腺癌(POP-RT): III期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
此研究中的患者主要是根據PSMA PET進行影像的分型,經過這樣一個精準影像分型後再隨機接受區域性前列腺放療和全盆腔放療,結果發現若是PET提示沒有轉移的情況下做全盆腔放療,患者的預後會顯著地改善。
此研究提示前列腺癌區域性治療包括手術或放療也是進入了一個精準影像的時代。如果在PET上已經看到轉移的情況,那患者很有可能已經存在一定的微轉移;如果患者在PET上沒有提示顯著轉移,但根據患者的高危風險等級,或許也可以考慮存在微轉移的可能,這種情況下使用全盆腔治療可能會有更大的獲益。此研究結果也顯示相較於PORT(前列腺放療)組,WPRT(全盆腔放療)組的5年BFFS率更高。
2.18F-fluciclovine-PET/CT對比傳統影像對指導前列腺癌前列腺切除術後挽救性放療(EMPIRE-1)
18F-fluciclovine-PET/CT劣於PSMA PET但優於傳統影像,主要是檢查淋巴結轉移的情況對比傳統放療以及PET影像引導的放療。此研究結論為透過引入18F-fluciclovine-PET/CT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無生化復發機率,優於傳統磁共振和CT和骨掃描,能夠將三年的無生化複發率提高接近12%。
此研究進行了多因素分析,對於區域性包膜外侵犯,切緣陽性的患者做挽救性放療,特別是精準影像引導的挽救性放療效果更好。但如果這些患者出現了淋巴結轉移或PET影像提示有淋巴結轉移的話,雖然精準影像發現這是一個孤立的轉移灶,但其實周邊可能已有寡轉移的微小轉移灶了,這種情況下做挽救性放療的效果甚微。
總結來說,我們對於前列腺癌預測的風險既要結合精準影像也要結合現有的危險度分層。因為精準影像發現的寡轉移或許是臨床上已經檢出的3mm以上的轉移灶,而這種轉移灶和微轉移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3.Avelumab聯合立體定向消融放射治療mCRPC: ICE-PAC二期臨床試驗
此研究的不同點是mCRPC患者是多發轉移,但放射治療只針對一定的優選病灶並不是全部病灶。但是放療聯合免疫治療之後,疾病控制率達到了48%,中位進展時間大約在8個月以上。此研究納入的都是高度耐藥的患者,且相當多的患者是有軟組織轉移病灶而不是骨轉移病灶。
研究結果提示,針對這類多發轉移的患者可以考慮在臨床試驗的前提下透過放療釋放一定的免疫抗原使得免疫治療的活性增敏。此研究還需要更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分析其結果。
4.阿位元龍治療mCRPC一個週期後的血漿腫瘤基因轉換
mCRPC的預後一直都是臨床醫生重點關注的問題,對於使用阿位元龍治療的患者,如果存在TP53、RB1或PTEN突變的話,預後較差。此研究提到了阿位元龍治療mCRPC後液體活檢發現血漿基因的轉換。研究結果顯示,如果這些基因改變在治療一個週期之後清零,那對於此類患者的預後是相當不錯的。如果這些基因不能清零,那這些患者的預後較差。所以前列腺癌的治療不能單看患者基線的情況,也要根據治療以後的相應改變對治療做出動態調整。
5.TOPARP-B試驗中與前列腺癌PARP抑制劑獲益相關的生物標誌物
本研究透過全外顯子組和低通全基因組測序等方法分析了TOPARP-B研究入組患者突變基因的分子特徵和療效關係。研究發現胚系和體系BRCA突變患者對奧拉帕利的療效獲益總體相似,其中BRCA2純合缺失患者療效更好。PALB2雙等位基因缺失和ATM IHC表達缺失與臨床獲益相關。同時研究發現RAD51 焦點缺失和BRCA、PALB2基因雙等位突變相關,可以作為評估mCRPC患者HRR功能的生物標記物。
6.外科醫生的異質性顯著影響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的功能和腫瘤結果
在瑞典進行的LAPPRO試驗,比較了微創根治術和開放根治術中外科醫生的因素對於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效果的影響。
此研究為隨機對照研究,其中提到外科醫生的手術量、手術經驗、手術技術會對手術結果有所影響,其中對於尿控有42%的影響,對於復發有19%的影響等。研究結果提示,外科醫生不但要重視科研、前沿知識和平臺的重要性,還要重視自身的技術提升,這才是影響患者預後的重要因素。
專家簡介✦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前列腺癌專家委員會秘書長
上海市抗癌協會青年理事會副理事長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委會精準學組副組長
2019年復旦大學青年五四獎章
2019年上海市衛健委青年五四獎章
2018年上海市“醫苑新星”傑出青年醫學人才
第七屆復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
第三批覆旦大學卓學人才計劃
2015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編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