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為了探索真理,
不惜上雪山、下深海,
置身於極端環境中。
藉此機會,
我們邀請你跟隨小編前往南極,
慰問那些常年與積雪、寒冰相伴的
科學家們。
你知道在一望無際的白色大陸上,
為了對抗無聊和寂寞,
他們有多努力嗎?
精 致
伊麗莎白公主站
是南極科考站中
精緻的“花朵”—小巧、美麗、高雅,
是比利時在南極冰蓋上建造的
世界上首座零碳排放極地科學考察站。
它所在的毛德皇后地區面向大西洋,
風力強勁,
時速可達300千米。
1 伊麗莎白公主站是一座夏季科考站,只在夏季開放。
2 為了儘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伊麗莎白公主站主要依靠風能和運轉。只在夏季開放。
工業風
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
是美國於 1957 年在南極點建造的科學考察站。
在建造之初,
由於不瞭解南極點冬季的天氣情況,
初始站部分被建在地下,
以免被極端天氣破壞。
目前,
此站的位置距離地理南極點約為 100 米,
並以約 10 米 / 年的速度漂離南極點。
3 考察站形似機翼,由36根“高蹺”支撐。風從考察站兩側加速吹過,可以防止雪的堆積。
4 考察站的海拔約為2900米,是唯一建造在南極點上的科考站。
極簡主義
由法國和義大利合建的
康科迪亞站
可能是世界上最“寒磣”的“鼓”。
雖然跟其他幾個科考站相比
設計感弱了一點,
但其鼓狀外形可以保證熱能得到充分利用。
除此之外,
它還以隔絕、封閉且類似太空飛船的生活環境而著稱,
雖然小編也不清楚這有什麼好得意的。
5 康科迪亞站是為了在極端條件下長期居住而建造,歐洲航天局專門為其設計了系統。
撞 色
薩那伊四號站
遠看有點兒像被外星人丟棄在
“南極機場行李帶”上的“行李箱”,
其設計者充分考慮了科學家工作之餘
也要看風景的需求,
將考察站建在海拔約 243 米的冰原島峰上,
特殊地形產生的氣旋恰好可以捲走積雪。
6
薩那伊四號站位於內陸,又建在岩石上,因此成為進行地震學和GPS(全球定位系統)研究的理想地點。
科幻風
1985 年,
科學家在南極臭氧層發現了空洞。
為了研究這個洞,
英國南極調查局先後在南極建了 5 個名為
“哈雷”的科考站,
但都以失敗告終,
因為“哈雷”位於威德爾海的冰架上,
而冰架在重力的作用下,
不斷向大海移動,
甚至會斷裂。
這 5 個研究站不哈雷六號站是被埋在雪裡,
就是漂到了海中。
無奈之下,
英國南極調查局乾脆組織了一場國際比賽,
邀請全世界的設計師提供設計方案。
最終,
巨型野營車的造型入選。
2012 年,
哈雷六號站建成。
6 哈雷六號站像一列小火車。一旦發生冰川衝撞危險,每節“車廂”都可以被拆解並轉移到安全的 地方,因此被譽為“世界上第一座可以重新定位的研究站”。
親愛的讀者盆友,
你答對了幾道題?
END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