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美好生活#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教會我的就是百善孝為先。一般家裡買了一些好吃的東西,先給爺爺奶奶和長輩,然後再給我們小孩子。爸爸媽媽跟我們溝通,一般都是以朋友的心態,這讓我在家庭中感覺很舒服。如果爸爸媽媽以嚴厲的態度來對待我們的話,我可能不太習慣。我很榮幸有一對很好的爸媽,一般都很理解我。在學習上,在生活上,都很支援我。我也希望所有的爸爸媽媽把自己的孩子當做朋友來看待。
現在很提倡和孩子做朋友 ,我們是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和她相處,還是以父母的身份和她相處?哪種對孩子的未來最有幫助呢?
父母和孩子肯定要站在父與子的關係上,父子關係,我們古人有一個很好的定位,叫“父子有親”。跟孩子在親情上去交流,這個交流恰恰是建立在“父子有親”上。在孩子看來,因為你給他的是愛,所以他會理解為是朋友。雖然他認為你是朋友,但越是這樣,他越把你當父母。所以,兩種相處的方式都是對的。
“父子有親”是在孩子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定位。首先記住,並不是一定要變得水火不相容,才叫父子關係。在我們中國傳統的五倫教育中,父子關係恰恰是以親情教育為基礎。所以孩子看到的是親情,他就以為和你是平等關係,但那只是他的感受而已。在你進行孝道教育時,告訴他你跟他是父子關係的時候,他並不會感到生疏,這真是我的父母,因為給我的是愛,給我的是親情。他不會認為你和他從此就不是朋友的關係,只是他理解了他和你是父子關係。
孩子希望父母將他們當成朋友一樣看待,這只是一個表達的方式,他不是真的認為就是朋友關係了。重點在我們父母,不能因為孩子說跟你是朋友關係,你就認為真是朋友了,那就犯了大問題。現在經常有人會說,“我跟我兒子是朋友,我們倆是哥們兒。”如果我們和他變成平輩了,我們就和他變成兄弟姐妹關係了,孩子的定位就會出問題,我們對孩子的養性養正教育就沒有做一個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