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周的牽腸掛肚,終於等到了《誰是兇手》的大結局。豆瓣評分7.1分,除了演員貢獻出的卓越演技,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原因就是故事的吸引力。懸念設定,層層遞進,把觀眾帶入一個又一個高潮,讓人恨不得馬上知道結局。
故事,縱向貫穿人的一生,橫向涉及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只要跟人打交道,就離不開故事,既然故事這麼重要,那麼你真的會講故事嗎,或者你真的能講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嗎?
《故事力》這本書告訴你:你可能真的不會講故事!
一、故事人人都會講,但講好一個故事卻不簡單。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敏家》有這麼一個片段:小捷和朋友們在在燒烤店擼串,隔壁桌一個大哥在抽菸,小捷喊老闆來勸阻。
老闆:剛才勸了,人家不聽,客人最大,我們也沒辦法…
於是小捷親自出馬:各位不好意思啊,公共場合,可不可以不要抽菸啊。
那大哥說:滿屋子煙味,我抽菸怎麼了?
小捷:油煙味能跟尼古丁一樣嘛?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鬧到了要報警的地步。
這時徐正走到那位大哥身後說:大哥,不好意思啊,朋友喝多了,說話有點直。我們那桌有個孕婦,她晚上想吃這個,我就帶她過來了。
於是抽菸大哥很識趣的把煙掐掉了。
如果是你,你能像徐正一樣講個故事讓對方停止吸菸嘛?
二、會講故事很重要嗎?
曾經一位全職媽媽創業找融資的時候給著名的投資人徐小平發了一條簡訊。
第一句:我是北大畢業的。
第二句:現在在開淘寶店,淘寶店的銷售額已經3 000萬了。
第三句:但是我陷入了迷茫,您是一位心靈導師,您能不能開導開導我?
徐老師看到這條簡訊後3分鐘就把電話打了過去。當天下午他們就約好見面,談了4個小時後,徐小平就打算投資她了。這位全職媽媽就是電商平臺蜜芽的創始人劉楠。經過五輪融資,現在這家公司已經有了100億元的估值。
如果她的這個簡訊是這麼說的:“徐小平老師您好!我叫劉楠,我從北大畢業,創業銷售額達到3 000萬了,想要尋求融資,能見見您嗎?”你覺得這麼說還會有同樣的效果嗎?估計徐小平老師看一下就刪了。
只有“因為”+“所以”不算一個“故事”——因為我想融資(目標),所以我想見你(結果),這隻能算是一個敘述。那什麼是故事呢?在“因為”和“所以”之間加一個“衝突”(但是),就變成了故事!
北大畢業生怎麼開淘寶店了?這是第一個衝突。銷售額已經3000萬了,居然能做出這樣的成績?這會勾起別人的好奇心。緊接著“但是我陷入了迷茫”,都3000萬了還迷茫?這是第三個衝突。最後再將徐老師當作心靈導師,徐老師一聽肯定心花怒放啊!
如果沒有劉楠講故事的能力,估計也沒有今天的蜜芽,那麼如何講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呢?
三、如何講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1、人物需要有代入感、認同感和辨識度
人物可以說是一個故事的靈魂。故事的展開有賴於對人物的刻畫,那麼怎樣才能塑造代入感和認同感?
電影《功夫熊貓》不少人都看過。按理說,我們作為普通人,和動畫片裡的一隻熊貓差著十萬八千里。可是為什麼你看電影的時候,總覺得我就是阿寶,阿寶就是我呢?
因為越是平凡、越脆弱的角色,就越容易讓人聯想到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好萊塢電影裡的每一個超級英雄,一開始都是一個不起眼的平凡人。
所以,在講故事的時候,只有把主人公,也就是你自己放低,放到聽眾的立場上,才能讓聽眾覺得:“嗯,他懂我,他和我一樣。”
2、設定懸念,勾起聽眾的好奇心
人類的大腦就是一隻能量小豬,當沒有外界刺激的時候,它就習慣性地進入舒適模式。所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要不斷製造衝突和出乎意料的轉折,才不會讓小豬縮回去睡覺。情節越曲折,故事越引人入勝,也就越有可能點燃聽眾的激情,抓住聽眾的心。
《誰是兇手》前12集壓根沒出現兇手的正面形象,只刻畫了一位身著深藍色工作服,帶著口罩帶著帽子的中年男子。
網友根據劇情發展推測到底誰是兇手。有人說是沈雨的爸爸,有人說是夏木的姥爺,也有人說是一位精神病人,大家討論得如火如荼。網友不僅給出了兇手還加上了自己的論證。一邊分析一邊期待著大結局,看看自己的分析是否正中結尾!這樣吸引人的故事情節簡直讓人慾罷不能。
3、與聽眾產生共鳴
某天,我早上起來送兒子上學。孩子出門特別磨蹭,我等得著急就先去地庫取車了,準備從車庫繞出來,繞到樓下正好把兒子接上。等我開到小區門口要決定左轉還是右轉的時候,我想我這是要去哪兒呢?對,是去送兒子,我再一回頭,咦?兒子呢?原來忘記接了……
我把這段糗事發在了朋友圈,結果一下子收到了80多條回覆(以前從未達到過),且回覆的大都是有孩子的媽媽。
當你被別人的故事觸動,或者對一個故事印象深刻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它與你的情感或者最底層的價值觀產生了共鳴。別人就能夠和你產生深層聯結,不用你細說,對方也能主動理解你想表達的觀點,尤其是那些和你有過類似經驗或是認同你價值觀的人。
四、總結
知乎上一網友對故事的總結如下:
作為一名演講者,故事能夠讓聽眾聚精會神而不打瞌睡不玩手機,最後掌聲如雷;
作為一名銷售,故事能夠一席話說完讓消費者主動購買自己的商品;
作為一名編劇,故事能夠編成一個劇本看得人淚眼模糊;
作為一名文案,故事寫出來的段子軟文讓人看完忍不住要點贊收藏轉發;
作為一名領導者,故事能夠讓自己的團隊在艱難的時候同心同德共度難關
……
可以說,凡是需要與人溝通的職業,講故事都是一門核心技能。故事不僅僅鍛鍊的是口才,更是底層的邏輯思維,並且一旦掌握這個技能,透過知識遷移也能很快掌握其它技能。
每個人都會講故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講好故事。
最後說一下《誰是兇手》讓人意難平的點:結局有點倉促,讓人摸不著頭腦。比方說,兇手為什麼殺人的時候放一個鬧鐘?兇手為什麼讓死者微笑死亡?兇手對沈雨又是一種什麼感情?等等,製造了衝突沒有解決,讓人意難平。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