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溫陽散寒是治療寒凝陽虛證、陽虛內寒證的治法。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溫則易流動,寒則易停滯,停滯則易引發關節痛、頸椎病甚至心腦血管等疾病。
所以小寒時節,天氣寒冷,日常應該做好保暖,尤其是老年人群,應儘量避免機體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處於抑制狀態。
溫陽散寒?如何補陰陽、補氣血?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防治寒邪侵襲,應多進行溫陽散寒,如對頭部和腳部進行保暖,避免由於受寒而引起機體頭暈目眩、腹痛腹瀉、月經不調、腰痠腿痛等情況。
在冬季,人們可以注意冬藏,避免寒從中生,氣血凝滯,其中陽氣助溫煦和推動,若陽氣不足,容易引起溼邪中阻,寒性收引,則引起筋脈拘攣,血管收縮,容易出現惡寒、肢體或區域性疼痛等症。
中醫認為,冬季容易寒涼上擾,擾動陽氣,此時應溫陽散寒為主,可進行補陰陽、補氣血。
那麼小寒時節應該怎麼補陰陽、補氣血呢?
1、陰虛證
寒涼對於陰虛體質,應該進行補陰,可用沙參、天冬、冬蟲夏草等進行陰虛體質滋補,如出現夜間盜汗、兩面潮紅、午後低熱、女性白帶增多等病症。
2、陽虛證
對於陽虛體質,冬季可進行補陽處理,可使用巴戟天、杜仲、鹿茸等進行食療藥膳或用藥配伍進行溫陽,陽虛證容易出現腰膝痠軟、手足冰涼、怕冷等情況。
3、氣虛證
小寒時節,對於氣虛症狀,如出現精神疲乏、冒虛汗、肺氣不足、供血不足、月經異常等情況,可以選用白朮、黃芪、紅參、五味子等進行補氣。
4、血虛證
對於血虛體質,主要進行補血,可用白芍、首烏、阿膠、當歸、熟地等進行中藥治療,其可防治頭昏眼花、嘴唇蒼白、面色萎黃、女性月經量少色淡等病症。
溫陽散寒,有什麼食療藥膳呢?
小寒時節,因處隆冬,乾燥之氣旺盛,腎臟之氣衰弱,因此飲食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脈經絡,如果女性出現寒阻經,血行滯澀,可用溫經散寒配合養血通脈法進行調養,如使用當歸四逆湯。
同時冬季尤其應注意調節情緒,避免過於生氣、焦急或緊張等,減少思慮過度、抑鬱等情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此外可進行曬太陽等進行驅散寒氣,配合散步、深呼吸運動,對加強身體血液迴圈系統有一定作用。
小寒時節,除了進行防寒保暖外,還要預防寒氣侵襲導致的血液迴圈減慢,所以調理和養護可進行溫陽散寒等。
小寒時節進行調理和養護,應該注意什麼呢?
1、防寒保暖
小寒時節天氣寒冷,要注意增添衣物,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部和手腳,外出可佩戴帽子,戴手套等,避免暖氣散發。
2、保證睡眠
可以進行睡前泡腳,睡前泡腳有助於身體的血液系統迴圈,雙腳暖和還能幫助提高人們的睡眠質量。
3、保持通風
室內空氣不流暢,室內含氧量減少,不利於人體的呼吸和交換,體質弱的人還容易出現胸悶等情況。
4、適度鍛鍊
冬季運動時,應選擇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避免早晨過早進行運動鍛鍊,可進行有氧運動如打太極、快走、練瑜伽等,不可劇烈運動。
5、飲食均衡
小寒時節可飲食偏雜宜苦,苦味食物可養腎,同樣溫性食物可暖體,所以飲食要營養均衡,注意不可暴飲暴食。
冬季機體出現陽氣不足、寒氣侵襲,中醫認為既可以透過中成藥如常見藥物有附子理中丸、四妙丸、小建中膠囊、人參健脾丸、理中片等,也可以透過食療藥膳進行輔助溫陽散寒。
那麼溫陽散寒的食療藥膳方法有哪些呢?
1、枸杞豬肝湯
豬肝100克、枸杞子50克、黃酒、精鹽、蔥段、薑片、胡椒粉、豬油各適量。鍋熱,入豬油,下豬肝片煸炒,加黃酒、蔥段、薑片、精鹽煸炒,加入清水適量,放枸杞子共煮,煮至豬肝熟透,加胡椒粉調味即可。枸杞豬肝湯具有滋腎、潤肺、養血、補肝、明目等功效,能夠輔助溫陽散寒。
2、五神飲
荊芥、蘇葉、生薑各10克,茶葉6克,紅糖30克。將荊芥、蘇葉、生薑切成粗末,與茶葉用開水沖泡,稍許片刻,再放紅糖一起攪拌,然後在煮沸後可趁熱服用。五神飲可以起通陽的效果,主要用於發汗、驅寒、預防感冒等,使畏寒、身痛等症狀得到有效緩解。
3、羊肉枸杞煲
羊肉250克,枸杞10克,蔥、姜各10克,鹽2克,胡椒粉適量。將羊肉洗淨切塊入砂鍋,放入蔥段薑片、枸杞,放入冷水、適量鹽,加熱至沸,改文火煲至20-30分鐘後,加胡椒粉調味即可。羊肉枸杞煲適用於腎虛勞損,陽氣衰敗、腰脊疼痛、頭暈耳鳴、聽力減退、尿頻、遺尿者,能夠補腎氣、壯元陽等。
寫在最後:
小寒時節應注意保暖,避免出現腦部供血不足,不可過度疲勞,勞累容易產生昏沉狀態,同時應注意多種呼吸道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