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本報記者 張筱悅
對於孩子們來說,甜食似乎有種無法抵擋的魅力,尤其在炎熱的夏天,經常能看到穿著校服的中小學生頻繁出入超市,購買冷飲雪糕以及各種含糖零食。即便在日常飲食中,孩子們也總是 “無糖不歡”。如何讓孩子們認識到新增糖的危害,家長們可謂苦口婆心,但效果差強人意。怎麼幫孩子們減糖,專家認為應從培養良好飲食習慣開始。
喜歡吃糖是天性驅使。武漢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許淑芳表示,含糖的食物可以提供能量,有助於合成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一些激素,比如色氨酸和多巴胺等。其中,色氨酸可以促進血清素的產生,而血清素能讓人維持愉悅放鬆的心情,多巴胺則會產生興奮快樂的感覺。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小孩子由於不夠成熟,缺乏理性判斷和自控的能力,更容易受這種天性驅使,喜歡吃糖。再者,受周圍環境影響,當其他孩子都在吃甜零食時,自己難免也會嘴饞,又因為很多糖果或含糖零食的包裝顏色鮮豔、精美好看,更會增加對孩子的誘惑力。此外,有些孩子課間去買糖果或甜飲料,還可能是因為上課後能量消耗嚴重,身體及大腦有些疲勞,或早餐吃得不夠,以至於還沒到中午就餓了,而糖本身也是能量的重要來源,孩子出於身體需要想要吃甜。
糖是導致兒童肥胖的“罪魁禍首”。雖說糖是人體補充能量所必需的物質,但各種零食中的新增糖含量遠超人體的日常需求,一不小心就會吃多,對兒童健康產生很多危害。比如增加齲齒風險,吃糖過多會引起口腔內菌斑微生物的堆積、黏附,這些細菌沉積在牙釉質上會逐漸產酸,腐蝕牙釉質,經過反覆腐蝕,導致牙釉質的晶體結構出現相應破裂,最終形成蛀牙;吃甜太多還會增加肥胖風險,如今已知肥胖與代謝綜合徵、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多種疾病相關;常吃甜零食也會讓兒童食慾不振,導致隱形的營養不良,因為很多含糖零食比如蛋糕、餅乾等,往往也是高油高脂,易增加飽腹感,攝入過多會影響孩子正常進餐,進而阻礙鈣、維生素等其他營養物質吸收。
許淑芳建議兒童每日新增糖的攝入量最好不超過25克,家長可透過日常監督和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幫助孩子控糖,具體做法如下:
1.吃好早餐保證能量供應。孩子的早餐一定要吃飽,且早餐中一定要含有主食,可搭配雜糧、豆類、奶、蔬果等保證營養均衡,以滿足孩子一上午學習、活動所需的能量,避免因飢餓增加攝入甜食的機會。
2.用健康零食代替零花錢。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孩子在學校吃不好、肚子餓,常給孩子備一些零花錢。不如把零花錢換成健康的零食,讓孩子帶去學校,比如牛奶、蔬果、原味堅果、豆類食品,偶爾也可以備一些全麥麵包、餅乾、牛肉乾等。當孩子肚子餓又沒錢買零食時,就會選擇用這些健康的食物充飢。
3.培育營養觀,學看食品標籤。營養膳食的意識應從小培養,家長可以帶動孩子一起了解營養學知識,用比較直接易懂的方式引導。比如告訴孩子多吃蔬果可以補充維生素,可以變白變漂亮;吃零食和甜食太多會發胖,容易生病。此外,也要教會孩子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籤。一般來說,食品成分排序越靠前說明含量越多,如果顯示蔗糖排在前幾位,說明含糖量較高,最好少吃或不吃。飲料往往含糖較高,以水代替最健康。一般建議6~10歲的孩子每天至少要喝800~1000毫升的水,11~17歲每天至少喝1100~1400毫升水。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