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好像打著滾兒往前走,一晃而過又是一年。
開始動手收拾衛生,雖然每天都在收拾,但過年前的收拾,依然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原來過年的時候,有三件必須做的事情:掃房子、買花、買菸花。喜歡家裡有鮮花,喜歡過年的時候放煙花,喜歡乾淨整潔的家。現在,簡化到只剩下了搞衛生。
年味兒越來越淡,回憶越來越清晰。小時候的生活及其貧窮,而過年的心情卻很喜悅,可能是物質的貧乏,反而對一些過年才能得到的東西更具吸引力吧。
在那個大山的皺褶裡的山村,家家戶戶的居住條件很簡陋,有窯洞有土坯房,少量的人家屋子的前面會壘一面磚牆。窗戶的四周貼紙,中間安一塊玻璃。過年的時候,換上新的麻頭紙,把玻璃擦亮,再貼上紅彤彤的對聯,感覺整個村子都被點亮了。
那時候穿的黑褲子容易掉色,每到快過年的時候時候,母親都會在集上買回一包靛藍,把水煮開後,放上染料,再把褲子泡在水裡,搭一根鐵絲,晾滿一排的黑褲子,天冷的時候,褲子被凍住,用手摸摸硬梆梆的,像穿了鎧甲的武士。染過黑色的褲子新噔噔的,人穿上格外精神。
那時候過年,要準備很多吃的,母親坐在一個蒲團上,攤一天的煎餅,要蒸很多的菜糰子、粘豆包、玉米麵餅子,我們叫這些東西“乾糧”,所有的“乾糧”放在院子裡一個大缸裡,忙活了一年了,過年的時候吃些現成的,緩口氣。
過年的時候,最開心最有盼頭的是孩子,盼著能穿身新衣服,盼著能吃點好東西,盼著能到村頭的供銷社買一毛錢的糖,裝在口袋裡慢慢吃。而父母越到過年臉上的愁容越濃。母親總是白天晚上給人做衣服,掙點油鹽醬醋錢,忙的跟頭咕嚕的,往往到了大年初一才騰出時間來,給我做件新衣服,又忙又窮的日子,總是容易點燃人的火氣,每到過年的時候,父母親總要吵架,那時候的我,總是既盼過年又害怕過年。
即使很貧窮,過年的儀式感也不可或缺。初一的早上,是不可以睡懶覺的,得早早起來吃餃子,吃完餃子,本家的哥哥嫂子陸陸續續來給父母磕頭拜年。如果有孃家村裡的姑娘嫁過來,這天還要請到家裡吃飯,以消除新媳婦第一次在陌生的環境過年的不習慣。
孩子們可以收到一毛兩毛的壓歲錢,成群結隊的孩子們,穿著新衣服,嘴裡吃著螺絲塘,東奔西跑,男孩子們一個鞭炮一個鞭炮的放,女孩子們則聚在一起嘰嘰喳喳嬉笑。過年的天空是亮堂堂的,新嶄嶄的,山村裡的鄉親們是舒展的。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村子已經沒有了原來的模樣,古老的年味也越來越淡了,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現代化的年,越來越便捷富裕的生活,越來越快的城鄉一體化的程序。
無論是否改變,好日子的享受是現實,現在的我們天天都是過年,過年的生活已是日常。祝願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