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 Steve Wozniak )宣佈他將成立一家名為“ Privateer ”的太空公司,希望解決日益嚴重的太空垃圾問題。
不可否認,進入太空使人類文明向前進了一大步,我們可以利用衛星做很多事,包括通訊、災害預報、軍事安全等。但衛星數量的增加,也使太空中發生事故的風險變得越來越大。
如今,建造和發射航天器的成本逐步下降,發射的衛星數量也一直在上升,未來衛星的數量或將迎來一個爆發性增長。
沃茲尼亞克進入清理軌道碎片產業的時間值得思考。像 SpaceX 、亞馬遜和 OneWeb 都在計劃建立網際網路衛星巨型星座。其中, SpaceX 已經發射了三千多顆“星鏈”衛星,最終發射的衛星可能多達 12000 顆。
當衛星被廢棄或故意摧毀,加上航天器在發射過程中脫落的螺栓和其他部件,這些都是“太空垃圾”的主要來源,它們威脅著地球軌道上正常運轉的衛星和其他航天器。
可以想象,上百萬的小斑點在圍繞著地球旋轉,而且它們中的絕大部分體積過小,我們的儀器無法追蹤到。
一次著名的太空事故發生在 2009 年 2 月,當時執行中的美國 Iridium 33 通訊衛星與俄羅斯軍事航天器 Cosmos 2251 相撞,產生了 1800 塊可追蹤的碎片,這一次的碰撞所造成碎片的數量已經佔據了當時監測軌道上碎片總量的 10 %。而且,這些碎片產生的後續碰撞仍然週期性地發生。
2016 年,一塊太空碎片擊中國際空間站( ISS ),使玻璃窗產生了小範圍的裂痕。國際空間站大約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必要的軌道操縱,以避免危險的太空垃圾。
每年大概有 100 噸太空垃圾進入地球表面,儘管大部分都會落入海洋,但還是出現過有人被太空垃圾擊中的事件。
1997 年的一天,一塊 15 釐米長的玻璃纖維鋁合金擊中了公園裡一位叫洛蒂·威廉姆斯( Lottie Williams )的女士的肩膀。
後來,經確認碎片屬於美國在 1996 年 4 月發射的德爾塔II火箭。意外發生幾分鐘後,德爾塔II火箭第二級的更多碎片在距公園幾百英里處墜落。
所幸的是,洛蒂·威廉姆斯沒有受很嚴重的傷,她也是唯一一個被太空垃圾擊中的人。
據瞭解,現在有超過 20000 個已知的空間碎片在環繞地球執行,每塊碎片的飛行速度約為 24000 公里/小時。
從理論上講,一次碰撞可能導致另一次碰撞。空間碎片的數量可能達到一個臨界點,超過臨界點,就會出現連續的自產生碰撞,這被稱為“凱斯勒綜合徵”( Kessler syndrome )。這樣的情況可能會使大片空間無法使用。
對於人類來說,雖然現在還遠沒有達到臨界點,但重要的是要防止“垃圾”進一步積累。
目前,各國政府和一些私營公司大部分工作側重於緩解和避免產生空間垃圾。例如,火箭必須用完所有的燃料和反應劑,以儘量減少意外爆炸的風險;當衛星到達生命終點時,它們要麼在大氣層中脫軌燃燒,要麼被推入比一般衛星高出數百英里的“墓地軌道”。
各國採取的一些太空垃圾清理行動包括:用魚叉、魚網將衛星推入大氣層或“墓地軌道”;用地面鐳射加熱衛星的一側,使衛星改變軌道,從而墜落地球大氣層。
而地球本身也會做一些工作。比如在引力作用下,太空中的物體會漸漸被吸引到更低的軌道,最終墜落地球。根據軌道高度的不同,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到幾十年。
現在最好的策略還是基於地面和衛星的觀測站網路,對這些太空垃圾進行跟蹤、監測,並在必要時發出警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衛星清理技術都會自動成為“從天上移走敵人衛星”的技術。這意味著關於太空清理的任何提議都會迅速進入國防、國際外交和太空軍事化範疇。
目前,沃茲尼亞克所成立的公司還處於保密狀態,人們對其商業模式、潛在客戶和潛在收入來源知之甚少,僅可以確定該公司的另一創始人來自第一代 iMac 的團隊。
該公司網站上也只有一小段影片,影片中並沒有明確說公司計劃做什麼,更多的只是一些太空飛行和氣候變化的畫面,然後還有一句標語——“天空不再是極限( The sky is no longer the limit )。”
據悉,該公司的更多細節可能會在光學與空間監視技術( AMOS )會議上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