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3月,浙江鎮海的軍民和法國遠東艦隊的入侵者下了一盤陸海較量的戰棋。
當時,法軍四艘軍艦首先用威力很大的艦炮轟擊中國守軍,意在摧毀中方封鎖甬江口的海防炮臺,然後,順甬江突入內陸。守軍將領歐陽利見根據我方火炮射程近的弱點,下令各處隱蔽的炮臺先不開火,待機後發制人。法軍艦隊在一陣猛烈的炮火之後,認為中國守軍的炮臺多數已被摧毀,便全速向鎮海甬江口衝來,結果,各處炮臺炮火齊鳴,這一揚長避短的指揮戰略,使法軍遠東艦隊在中國的領海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守軍將領吳傑親自操炮,吳傑開炮把法國艦隊司令孤拔擊成了重傷。
這個孤拔就在回去的路上死了。因為中法戰爭沒有成功,使法國的內閣垮了臺。
這一仗是中國近代史上,清朝唯一打勝的一場海陸戰爭,因此,參戰人員受到了當時光緒皇帝的欽命嘉獎。守軍將領歐陽利見留下了一塊“永清四海”的石碑。
據說當年的法國侵略軍在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戰鬥中,始終沒有弄清中方到底有多少炮臺和大炮,以至於戰爭結束後他們提出一個希望,想親眼見一下讓他們吃夠了苦頭的炮臺。
清朝政府將歷史上鎮海一戰的殊榮保持了不到十年,便由1895年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慘敗而一筆勾銷。位於山東威海邊上的劉公島成為這一百年恥辱的歷史見證。
北洋水師是1888年10月3日北洋海軍正式成軍。
由於1840年和1856年英國悍然發動了兩次侵略戰爭, 和1860 年英法聯軍在天津的北塘登陸佔領了天津,然後,他們是一路燒殺搶劫,佔領北京西郊的圓明園。再加上1884年中法馬尾海戰幾乎使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清朝政府的一些開明人士就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決心大置水師,籌建海軍,鞏固咱們的海防,開始籌建北洋海軍。
朝廷的背景應該說是李鴻章。屬於洋務派,洋務運動。
這位慈禧太后。又名叫葉赫那拉氏。她執政達47年之久。由於挪用海軍軍費來修建北京頤和園,使北洋海軍在成軍以後沒有增加一條新船,更新一門火炮。可以說,這個也是導致了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慈禧太后)
(光緒皇帝)
(北洋大臣李鴻章)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
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與這場戰爭息息相關的人物,不管他們當時都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但有一點相同,就是,他們都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的建立者,也是葬送者。
這些習慣於馬上打天下的清軍將領,卻無法駕馭那些鐵甲軍艦帶來的嶄新的作戰方式。於是,那些在敵人手中像一條條龍的新式戰艦,在他們手中卻像一條條縮頭的蟲。在那場勇敢而落後、愚昧與先進的對抗中,他們失敗了,代價是整整一個艦隊的覆滅。
那些軍人當年“威鎮海疆”的豪言也成為中國人心中百年的隱痛。
從中法戰爭以後,按說清朝執政者應該懂得,這個時候的作戰方式已經不是過去那種古老的作戰方式。
它完全是現在的鐵甲艦,象北洋艦隊的主力艦,定遠號、鎮遠號這些艦。這些艦艇都是很大的主力艦,射程都是上萬米。比如榮成灣登陸,旅順港的丟失,花園口的登陸,(清政府)它都是沒有解決抗登陸的問題,它沒有這個思想,海陸也沒有配合好,這是造成失敗的一個軍事上的原因。
今天來說,我們今天遇上的現代戰爭,特別海灣戰爭以後,作戰方式變化更大了。今天我們也要有這樣一個觀念,軍事思想不能落後,軍事思想落後也要失敗。經濟落後要失敗,軍事思想落後也要失敗。
所以,毛主席講落後要捱打,不光是說經濟上軍隊的裝備不行,軍事思想落後也不行。
威海陷落,北洋水師被殲,完全是當時軍事指揮上消極的“避戰保艦”策略的結果。當時,我方劉公島、日島的炮臺擁有新式大炮60門,守軍近萬名。港內在建軍初期就擁有22艘戰艦的北洋艦隊,在實力上堪稱世界第四,亞洲第一。
但北洋大臣李鴻章出於所謂儲存實力的目的,卻不準出擊,造成“戰即不能避、艦亦不得保”的慘痛結局。
歷史上許多人把這場海戰失利的主要原因歸結在慈禧身上,因為,當年這位太后為修頤和園花掉了幾千萬兩,據說是海軍經費的白銀。
可以說,這些鏽跡斑斑的歷史,是過去的軍人留給今天軍人的關於戰爭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