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鮮為人知的中蘇水面對決,也是一場震撼蘇聯的艦隊交戰。
這一戰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之後,中國首次在水上開展對外作戰。
1929年10月,東北軍艦隊和蘇聯阿穆爾河區艦隊在黑龍江同江縣水域爆發了一場激戰,這是中蘇兩國唯一一次艦隊交戰。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揭開這段塵封的往事。
三江口海戰
三江口海戰在近代史上鮮為人知,但是對於東北局勢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對蘇聯的震撼卻是巨大的。東北海軍以相對而言極為弱小的兵力,和實力強大的蘇聯海軍打了一個平分秋色,雖然最終不敵,但是重創了蘇聯阿穆爾河艦隊。
蘇聯阿穆爾河艦隊開赴中蘇兩國邊境之後,把主力佈置在了同江縣附近的三江口,與東北軍隔江對峙。黑龍江、松花江在同江縣地域處交匯,合流而成的第三條河在當地俗稱混同江,三條河交匯的地方合稱三江口。
“中東路事件”發生之後,蘇聯軍隊意圖在此處突破東北艦隊的防線,沿松花江西進直下吉林、黑龍江兩省腹地,奪取哈爾濱迫使東北軍區服。對此,沈鴻烈將東北海軍佈防在了同江口和同江縣城一帶,並在江水要道上佈設水雷鐵索,阻攔蘇軍進攻。
沈鴻烈是老海軍出身,深知中蘇兩國艦隊實力差距巨大,只能在開戰前加緊改裝艦隊火力。他在一艘已經報廢了的商船“東乙”上加裝了兩門120毫米英制艦炮,並且由江亨號的精銳海員操作。
為了隱蔽這艘商船,沈鴻烈將他安排在了江口附近的沼澤區域裡,以便開戰時達到出其不意的支援效果。
中蘇兩國在三江口附近對峙了長達兩個月有餘,東北進入了枯水期。江亨艦由於體量過大,換防上游富春,全體守備官兵被轉移到了隱蔽完備的東乙號上,9月中旬沈鴻烈又調來了兩門120毫米炮,裝在了東乙號上,同時又給其他艦船更換了火力更強的艦炮。
這一切都是在蘇軍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原本蘇聯海軍對東北海軍的情報瞭如指掌,現在由於中方一直在沈鴻烈的主導下積極備戰,紙面上的實力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
10月12日凌晨,蘇聯阿穆爾河艦隊包括旗艦在內的五艘重炮艦和四艘武裝輪船接近了三江口,總排水量接近5000噸,另外還配備有25架飛機和3000餘名步兵。早上6時12分,一艘淺水重炮艦率先向東北軍岸防炮壘開火了,三江口戰役正式打響。
在戰鬥初期,由於蘇聯海軍先發制人,所以東北軍當時的臨時旗艦利捷號受到了致命性打擊,主炮炮位被蘇聯海軍擊中,隨後在艦長的指揮下,東北海軍全艦隊開始了反擊。蘇聯海軍受制於陽光照射,並且集中火力進攻東北軍旗艦,所以沒有發現隱藏在沼澤地中的東乙號。
在中蘇兩國艦隊戰鬥進行到白熱化階段時,東乙號上四座120毫米炮發出了決定戰局的一擊。蘇軍旗艦“雪爾諾夫”號在東乙號的轟擊下中彈起火,主炮炮位傷亡慘遭,只剩軍士長一人操縱主炮。
隨後,蘇軍旗艦沉沒,包括蘇聯海軍司令、參謀長、旗艦艦長等人在內的蘇軍高層悉數陣亡。失去了指揮體系的蘇聯艦隊各自為戰,陷入了被東北艦隊壓制的處境中。其中東乙號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擊沉了蘇軍旗艦之後,東乙號憑藉著沼澤地區的掩護和自身較小的艦體躲過了蘇聯船隻的多次進攻,又先後擊沉了蘇聯三艘炮艦。
但是由於東北海軍整體實力弱於蘇聯海軍,在開戰一個半小時後,僅剩東乙號一艘東北戰艦還留有戰鬥力,最終失去動力的東乙號炮船也在蘇聯戰艦的攻擊之下失去了戰鬥能力,無奈自沉。
倖存的東北海軍官兵轉移到了一艘廣州商船上,撤往富錦。
那麼,中蘇之間為什麼會爆發這樣一場水面交戰呢,“中東路事件”又是什麼?
中東鐵路主權之爭
蘇聯十月革命之後,雖然已經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但是一直沒有放棄過在中國境內的特殊權益,這些權益基本都來自於沙俄時期,中東鐵路就是這些特殊權益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
東北王張作霖儘管對於日本人多有逢迎,但是針對蘇聯卻強硬得很,1924年在張作霖的授意下,東北海軍副總司令沈鴻烈與蘇聯交涉收回了中國在松花江上的航運權,張作霖死後,年輕氣盛的張學良受到啟發,希望從蘇聯手中再一次收回中東鐵路的主權。
東北易幟之後,蔣介石政府片面誇大了蘇聯在東北地區的威脅,使張學良錯誤地認為蘇聯將會在東北威脅到他的統治。蔣介石希望張學良可以與蘇聯開戰,一方面可以搶回中東鐵路的主權,另一方面如果張學良戰敗,南京國民政府還可以藉助蘇聯的力量削弱東北軍在東三省的統治力,鞏固中央政府對東三省的掌控力。
所以蔣介石公開支援了張學良收回中東鐵路的主張,但是實際上在東北軍和蘇聯的衝突爆發之後,南京國民政府只給過張學良200萬法幣的現金援助,除此之外一兵一卒,一槍一彈都沒有派往東北。
另外東北軍內部的少壯派急於向張學良表功,也對張學良提供了一系列關於蘇聯內部的錯誤情報,例如謊稱蘇聯內部一直在鬧饑荒,蘇聯紅軍的邊境武裝不堪一擊,如果東北軍對蘇聯開戰,那麼戰事一定會勢如破竹,一直對蘇聯抱有仇恨的美日英法等國也會支援東北軍的行動。
在一片鼓動聲中,張學良決定對蘇聯採取強硬的政策。
1929年7月10日,震驚中外的“中東路事件爆發”,東北軍在中東鐵路沿線配置了大量軍隊,沒收了蘇聯在鐵路沿線上的電報線、電話線,並查封了蘇聯在東北開設的一系列國營公司,如商船公司、貿易公司、火油公司等。
蘇聯在東北的辦公人員如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葉木薩諾福、副局長艾斯蒙特等,均被張學良逮捕免職,東北軍還解散了蘇聯在東北的職工聯合會、共青團、婦女部、童子軍等團體,一共有兩百多名蘇聯公民被張學良逮捕。
對於張學良突然武力收回中東路的舉措,蘇聯當局又做出了什麼反應呢?
中蘇艦隊裝備對比
中東路事件震驚中外,蘇聯的反應迅速而且激烈。對於張學良的軍事行動,蘇聯的戰爭機器也立刻開始啟動,但是在中蘇唯一一次艦隊交手之前,蘇聯該走的流程一件沒落。
“中東路事件”爆發一週之後,7月17日,蘇聯宣佈與南京國民政府斷絕了外交關係,並警告中國東北當局和南京國民政府,如果中東路的相關權利不馬上移交給蘇聯,那麼中國將會有莫大的危險,戰爭一觸即發。
面對蘇聯的軍事威脅,年輕氣盛的張學良在8月15日成立了東北軍“抗俄軍司令部”,動員了自己旗下東北軍6萬餘人組成了“防俄軍”,同時命令東北海軍代總司令沈鴻烈率領東北海軍江防艦隊在同江縣佈防。
8月17日,南京國民政府發表了對蘇交戰的宣言。
面對東北軍的戰爭準備,蘇聯又是如何反制的呢?
蘇聯紅軍在遠東集結了七萬邊防軍,包括大量飛機、坦克、重炮等武器裝備。8月6日,在黑龍江的另一邊,蘇聯集結了三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並且調集了蘇聯遠東地區阿穆爾河區艦隊歸遠東特別集團軍指揮。
這支艦隊包含3個艦艇大隊、1個掃雷艇中隊、1個航空隊和1個陸戰營,其中3個艦艇大隊的主力艦艇是7艘“列寧”級淺水重炮艦,普遍裝備有8門120毫米炮,其他艦艇則為內河炮艦,裝備的火炮規模為2門兩聯裝120毫米炮和各色小炮。接到調令之後,艦隊全體既從哈巴羅斯福克市開往中蘇國境線。
蘇聯阿穆爾河艦隊裝備雖然普遍都是沙俄時代的產物,但是其力量依舊是東北軍艦隊所不能及的。
張學良手下的東北海軍是二十世紀20年代,由吉黑江防艦隊發展而來的一支地方性海軍,下轄3個艦隊26艘艦艇,總排水量接近2萬噸,兵力接近3萬餘人,雖然擁有中國近代海軍史上唯一一艘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但是其他艦船的火力和口徑均不及蘇聯艦隊。
參加三江口戰役的東北海軍只有三艘原裝軍艦,其他船隻均為商船改裝。最大船隻火力為旗艦“江亨”號的一門120毫米艦炮,其他船隻的艦炮均為一百毫米以下,甚至商船改造而來的艦船沒有艦炮。
而且東北海軍的艦隊船隻普遍服役年齡超過了三十年以上,東北海軍總司令沈鴻烈知道,如果正面與蘇聯艦隊交戰,那麼東北海軍的這些老爺船隻會是蘇聯軍艦的靶子。
事實也正如沈鴻烈的預料的那樣,東北海軍將士雖然作戰勇猛無所畏懼,但是在船隻差距的影響下,東北海軍最終還是戰敗了。
在戰後蘇軍的留存資料上,對中國海軍的勇猛作戰給予了高度評價。“密集的炮彈在我們周圍爆炸,彈片像冰雹一樣散落在甲板上。”
三江口戰役之後,蘇聯軍隊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卻不敢再深入東北,退回了蘇聯境內,同江縣地方武裝和部分東北軍回到了同江,收復了失地。
三江口戰役裡,東北海軍以寡擊眾,以弱擊強,擊沉蘇聯海軍包括旗艦在內的三艘主力炮艦,擊傷四艘武裝輪船,打死包括阿穆爾河艦隊高階指戰員四人的七十多名敵軍,展現了異乎尋常的戰鬥意志。
但是由於張學良和蔣介石對日軟弱,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艦隊投敵,隨後接連發生起義叛亂,實力上大受削弱,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之後,歸屬中央政府的殘餘東北艦隊於1937年12月18日自沉在威海衛和青島,以阻塞日軍航道,和江陰南京國民黨艦隊一起,成為了中國海軍近代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