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地生人,人為萬物之靈。神明的大自然,著重的該是人,不是物;不是人類創造的文明,而是創造人類文明的人。只有人類能懂得修煉自己,要求自身完善。這也該是人生的目的吧!
2.一個人在急難中,或困頓苦惱的時候,上帝會去敲他的門——敲他的心扉。他如果開門接納,上帝就在他心上了,也就是這個人有了信仰。一般人的信心,時有時無,若有若無,或是時過境遷,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應,就懷疑了。這是一般人的常態。沒經鍛鍊,信心是不會堅定的。
3.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4.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5.懶惰也是天生的,勤奮需自我努力,一放鬆就懶了。
6.父親說,沒什麼該不該,最喜歡什麼,就學什麼。我卻不放心。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愛讀小說,就學小說?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7.一個人經過不一樣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一樣程度的修養,不一樣程度的效果。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終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終才知道:世界是自我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8.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9.創作的一個重要成分是想象,經驗好比黑暗裡點上的火,想象是這個火所發的光;沒有火就沒有光,但光照所及,遠遠超過火光點兒的大小。
10.成天坐著學習,連“再教育”我們的“工人師父”們也膩味了。有一位二三歲的小“師父”嘀咕說:“我天天在爐前鍊鋼,並不覺得勞累,此刻成天坐著,屁股也痛,腦袋也痛,渾身不得勁兒。”顯然煉人比鍊鋼費事;“坐冷板凳"也是一項苦功夫。
11.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短,但是人能學,能修身,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
12.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
13.我愛讀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莊子所謂“陸沉”。社會可以比作“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還有飛鳥;“蛇阱”之旁,池沼裡也有游魚。古往今來,自由人避開“蛇阱”而“藏身”或“陸沉”。
消失於眾人之中,如水珠包孕於海水之內,如細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中,不求“勿忘我”,不求“賽牡丹”,安閒舒適,得其所哉。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14.我國有句老話:"寫字是出面寶"。憑你的字寫得怎樣,人家就斷定你是何等人。在新中國,"發言"是"出面寶"。人家聽了你的發言,就斷定你是何等人。
15.讀書就像串門。我們只是朝生暮死的蟲豸,磚入書中世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是對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了心竅,樂以忘言。
16.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發財而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書雖然不能幫你解決所有的問題卻能給你一個更好的視角。讀書到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更簡單地理解這個世界有多麼複雜。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最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17.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 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18.我在中學背熟的古文“天下一致而百慮 同歸而殊途”還深深印在腦裡。我既不能當醫生治病救人,又不配當政治家治國安民,我只能就自己性情所近的途徑,盡我的一份力。如今我看到自己幼而無知,老而無成當年卻也曾那麼嚴肅認真地要求自己,不禁愧汗自笑。不過這也足以證明:一個人沒有經驗,沒有學問 沒有天才,也會有要好向上的心--儘管有志無成。
19、讀書好比“隱身”地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另請高明,和它對質。
20.我們讀書,總是從一本書的最高境界來 欣賞和品評。我們使繩子,總是從最薄弱的一段來斷定繩子的質量。坐冷板凳的呆子,待人不 妨像讀書般讀;政治家或企業家等也許得把人當作繩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