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人體重量的主要來源是雙腿和髖骨。上肢的運動必須由脊柱支援。若沒有脊柱撐住,雙手的運動很難表現出勁力。然脊柱又必須靠髖骨承託才有隨心所欲的樞紐效應。髖骨作為人體支架的中軸部位,全賴兩支粗大的股骨頂著,下邊又有膝關節、小腿脛腓及寬大的腳掌撐住。這樣,我們整個百多磅的身軀才能站立起來。
有了支架,我們就可以活動。有了雙腿和髖骨的支撐,上肢的活動便有勁有力。我們可以藉助這個奇妙的支架,使上肢的活動更靈活自如、更有勁有力地實現我們的欲求。站著練氣勁的功夫叫做「站功」。
站的功夫自古有之。人類模仿動物的生活形態,創造出無數的動、靜功。「站如松鶴」一直是修煉文化所提及的觀念。中國修煉文化的核心是煉氣,站的功夫也不例外。
站功又叫「站樁」。站樁可分養生樁和技擊樁兩大類。民國出現的大成拳便以站樁聞名。站功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一兩個門派所提唱,也不單純是內家拳所獨有。不過,從技擊的角度看,站功較有成就者,仍數大成拳、形意拳一系。其它門派練習站功,一般都在養生層面。養生又分兩種形態,其一是煉氣,叫「命功」;另一是追求心性的超越——天人合一,叫「性功」。
站姿是煉氣的手段
其實站樁是否需要截然二分?是否要養生就不能技擊,要技擊就不能養生?
很多人練站功只關心自己站姿是否合乎標準,說「這樣站不對,因為抬手過高」、「那樣站不對,因為百會不對湧泉」、「手肘飛起」、「背脊過直」、「股臀太高」…。既然那是練養生的站功,為何不關心如何引導內氣或內氣如何得以提升,反而追求肢體形相上的對錯?
我們應該以煉氣為先,站姿為手段。有舒服的站姿,才有順暢的氣脈流動。
如何站?
一個舒服的站姿是:雙腳平肩寬而立、松膊、圓檔、雙腳掌平行向前或微開外八字、膝頭微曲、雙手胸前置、雙手指不鬆不緊地微微張開、十指雙對、前臂停留在水平線上等等,都是煉內氣最舒服的姿勢。不過,煉功的站立與平日的站立不同,腰脊的生理弧度必須稍加調節。
我們的腰脊可以分成四段:頸椎7節、胸椎12節、腰椎5節、骶尾溶合骨一塊。這四段骨節分別有S形弧度互相制約與平衡。然而,我們煉功的目的是「氣」,是要氣機通暢、上下週流。為了加強上下週流效應,我們需要脊椎的生理弧度稍微減少。要做到這個效果,我們只需把尾椎向下沉、向裡鉤。僅此而已!這個微細動作將會牽拉脊柱。下邊骶椎被牽拉,上邊的頸椎也隨著骨牌效應的擴延張力被微微拉直,頸椎的生理弧度也因此而輕微減少。頸椎被拉直的好處是:氣能從尾椎沿脊椎督脈往上游走,直達顱峰。這就是所謂「虛靈頂勁」的涵義。
為何站姿要用手抱球?
有沒有想過,為何不讓雙手下垂?下垂的手不是更舒服嗎(值得注意的是,雙手下垂的站立重心將會後移至腳掌的後三分之一而非湧泉穴)?事實上,許多初練站功的朋友在最初幾個星期的練習經常有臂膊疲累的怨言。提手抱球可以引致三角肌、肱二頭肌和斜方肌長時間緊張及拉長,這絕對可以帶來肌肉疲勞及乳酸積聚的不良後果。頸椎生理弧度減少、成形,其實是一種病態,長期在計算機前工作的現代人就有這種症狀。同樣,長時間用這種方式站立也能引發肩膊痠痛。養生樁不談技擊,不用強化肌肉的耐久性,雙手似乎不需抱球。那我們又何不垂手練站功呢?
重點在「鼓盪」!
抱球勢其實方便把丹田之氣鼓盪開來,然後形之於指掌。鼓盪也可以是技擊的動力來源。即是說,我們也同樣要求拳勁來自丹田。不過你可以問,公園裡練站功的人都不動的,鼓盪導致身體擺動不是很矛盾嗎!對,但不矛盾。我們練太極拳是動中求靜的工夫,練打坐、站樁則是靜中求動的工夫。形體靜而內氣動才是站功的形態。
內氣滾動利害便形之於指掌。當丹田氣鼓動,它會沿著胸腹腰脊螺旋形上傳再牽動臂膀(這種帶氣上傳的功夫,筆者自有一番體驗,簡單地說,是「借地還天」,可另文探討)。如果雙手在胸前平置兼且松馳的話,這股氣流便一直傳到手臂的末端,結果是帶動雙手搖動。若我們垂手站立做丹田鼓盪,便不能體會這股氣流的輸送了。這就是為何雙手在胸前抱球的原由。
丹田氣如何滾動?
正如我們的肢體運動可大可小一樣,我們的氣是可大可少的。氣機的鼓動愈大,形軀活動愈大。當運用於肢體的氣機超過平常需求的時候,我們的內氣會像後備發電機一樣為我們提供後備能源,從而使肢體動作完成。舉例,當我們慢步時,肢體雖在活動但其能量水平不高,我們的有形之氣可以在輕鬆的狀態下予以完成;但當我們在健身室要把兩塊比我們體重大一倍的鐵餅舉起,我們的肢體氣機又不足以負荷時,我們的身體很自然就會提肛、閉氣,「唏」的一聲把它舉起。不要少覷這個閉氣提肛的微小動作,它就是誘發丹田氣的重要元素。它像風箱的活泵,若使勁一壓,風箱裡的空氣便被鼓動。
若人要動用「第二部發電機」去發勁,閉氣提肛的動作必然出現。我們要練好第二部發電機,就要練閉氣提肛的工夫。站功就是掌握鼓動內氣的方法。我們稱閉氣提肛為「束勒陽關」。
當我們站立時,把意念集中在小腹處,加些想象,假想小腹是一個風箱,活塞就是肛門,當活塞往內一壓一放,小腹內的氣便隨之鼓動,這股氣即沿著形軀成螺旋形滾動,跑到臂膀傳到掌指。鼓動愈大,雙手的晃動愈明顯。因此,站功是不動還是無有不動,大家可以仔細參詳。養生與技擊的玄機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