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前線客戶端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毛主席曾經問李宗仁先生的秘書程思遠先生:你知道我是靠什麼吃飯的嗎?程先生一時摸不著頭腦,毛主席笑著說: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偉人也不例外。小平同志說,毛澤東同志就是毛澤東同志,他覺悟比別人快,很快就發現問題了並堅決糾正。對於自己犯過的錯誤,毛澤東同志歷來不迴避。
周總理評價毛主席的時候說過,毛主席有一個優點,叫作“不二錯”。毛澤東同志為什麼能夠做到“不二錯”呢?這就是他自己說的,靠總結經驗吃飯。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才能夠完成一個迴圈。從歷史的趨勢看,從實踐再到實踐,呈現螺旋式上升的態勢。但具體到我們的工作當中,在有限的時間當中,下次實踐並不一定比上一次實踐要高明。這裡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兩次實踐中間的認識問題。如果重視這個認識環節,我們就有可能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如果沒有這個意識,糊里糊塗,狗熊掰棒子式地實踐,那就只能跟著感覺走了。重視總結經驗,就是重視這個認識過程。毛澤東同志的靠總結經驗吃飯,是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聰明做法。
重視總結經驗,是指全面的經驗。這個經驗既包括做對了的經驗,也包括做錯了的經驗。對於做對了的,正確總結為什麼對,才能在今後更好地堅持;對於做錯了的,透過正確總結,明白錯誤所在、為什麼犯錯,如何修正,避免今後再犯同樣的錯誤。
像《水滸》裡三打祝家莊這樣的戰例,最後就是靠總結經驗取得勝利的。前兩次因為主觀認識不符合客觀實際,因而造成作戰失利、損失慘重。第三次,由於在認真吸取教訓的基礎上,做了調查研究,摸清了敵情,制定了符合實際的作戰策略,因而獲得了成功。
再比如,我們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黨的統一戰線政策一度出現了“左”的錯誤傾向,不是廣泛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反對當時最重要的敵人,也就是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集團,而是執行了一條所謂的“純而又純”的方針策略,把中間派看作更危險的敵人,因而喪失了團結更多人從而更好地反對主要敵人的時機,給革命帶來了重大損失。直到在1935年12月召開的瓦窯堡會議上,毛澤東同志批評了這種錯誤的策略,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這就屬於我們做錯了事情,透過正確總結,從而走向正確、走向勝利的生動例子。
當然,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更多是透過正確總結我們做對了的事情,從而使得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例子。
我們也有過做錯了事情,由於沒有正確總結,從而導致錯誤繼續下去,或者以一種新錯誤代替原有錯誤的例子。比如,在大躍進運動中,我們急於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有著沖天的幹勁兒和熱情,但由於缺乏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用毛澤東同志的話來說,光有一“熱”而沒有一“冷”,導致了國民經濟發展比例失調,造成了形勢的緊張。我們一度認為主要問題是要反右,而不是“糾左”,結果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失調,造成了更加被動的局面。
如此看來,既要做好,又要總結好,這是最好不過的結果。但在現實中,這實際上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因此,做錯了卻能正確地總結好,常常成為現實中的最佳選擇。
對於“做對了的”和“做錯了的”,要想正確總結,就要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百年曆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透過的新的歷史決議,鄭重總結了百年來的重大歷史成就和歷史經驗。這其中既肯定了我們各個歷史時期的主流主線,也沒有迴避我們犯過的一些重大歷史錯誤,所依據的就是唯物史觀和正確的黨史觀。
不論我們做對了,還是我們做錯了,只要我們能夠正確總結經驗,都會成為我們寶貴的財富。
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副部長
編輯:易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