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8月我國第一所私立化工研究社黃海化工工業研究社成立,該社是我國首家民辦化工科研機構。範旭東創設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的宗旨和目的,不僅為企業的生產服務,解決製鹽和制鹼中的一些科研問題,而且培養造就了一批化工科技人才,為振興我國的化學工業服務。他曾提出:“黃海應該是我們的神經中樞。他不屬於永久兩公司,而是與永久兩公司平行獨立的化工研究機關”。
範旭東在創辦實業的同時,積極提倡科學救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積極參與和支援科學研究工作。
早在1922年,他就出資10餘萬銀元創辦了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把久大、永利兩公司給他的酬金用作該社的科研經費。這是我國第一家專門的化工科研機構,也是範旭東自喻為畢生創辦的第三件大事業。
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的前身為久大塘沽鹽廠的化驗室,開始主要利用精製食鹽餘下的滷水製取硫代硫酸鈉,以及生產鹹味刷牙水和漱口水等,後來又利用永利鹼廠的副產品生產碳酸鈣、碳酸鎂。它出產的明星牌牙膏(也帶有鹽分),在抗戰前後一個時期內獨步市場,風行一時。
《工業先導範旭東、侯德榜》 曾抒嘉繪
成立初期主要協助久大、永利調查和分析原燃物料,試驗長蘆鹽滷的應用,其次是探討研究方向,為以後永利鹼廠開拓新產品打下基礎。
此後,“黃海社”相繼完成提製氧化鋁的初步工作,完成硫酸及人造肥料原料的調查,並將調查結果擬定計劃書,為永利公司集資自辦硫酸錏廠發揮了重要作用,並派出技術人員直接參與了南京永利硫酸錏廠建設工作,為錏廠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1928年起,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用廣東沿海的藻類為原料試製鉀肥和碘。同年5月,又用山東博山的鋁土頁岩礦石為原料進行研究,並於1935年試煉出中國的第一塊金屬鋁樣品, 並將其鑄成鋁製飛機模型以紀念。
1931年“黃海社”成立菌學室,開展對酒精原料和酵母的開拓、選擇、研究,推動了中國菌學及酒精工業的發展;1932年菌學室對華北地區酒類釀造進行研究和實驗,幫助威海衛釀酒廠解決了技術問題,是年採用江蘇海州的含氟磷灰石礦著手做磷肥的試驗,為南京永利硫酸廠的開工生產做好前期工作。
1933年集中研究了中國煉丹術的有關資料,欲以探索古代中國的化學淵源;1935年“黃海社”開始做江西苧麻的研究,從發酵與化學兩個方面著手,並對江西士法生產夏布進行詳細調查。“黃海社”培養的各種菌種,一部分來自國外,儲存20餘年,1951年全部移交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黃海社遷至四川五通橋,開始從事西南資源的調查和研究。在戰時環境下,侯德榜在範旭東的支援下,創新工藝,開發了著名的“侯氏制鹼法”(聯鹼法),使我國制鹼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抗戰勝利,“黃海”復員北遷,繼範旭東去世之後接掌永利集團帥印的人物,是侯德榜。侯氏此前曾去印度幫助塔塔公司建鹼廠,獲得11萬美金的設計費。他決定從中撥出8萬元,買下吳憲的“豪宅”,作為黃海化工研究社的新社址。社長孫學悟率隊於1949年10月進駐芳嘉園,下設發酵與菌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化工、分析化學五個研究室。
1952年,“黃海社”歸入中國科學院,成為中國科學院工業化學研究所。今日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圖書館舊址建築儲存完整,成為全國化工系統、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繼續向人們昭示著“我們在原則上絕對的相信科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