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一直與製造業密不可分。然而新冠疫情的出現,加速了智慧家居在家庭單位的發展。預計到2023年,智慧家居裝置在全球範圍內裝置數量將增長到430億臺——與2018年相比增長近三倍。
在疫情之後,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估計,全球超過20%的勞動力可以在居家辦公的同時保持高效生產力——隨著家庭單位的逐漸適應,這可能會在未來推動更多智慧家居的發展。麥肯錫在今年的一份報告中總結道:“這是幾十年難得一遇的變化”。
在數字共生時代下,未來的智慧生活更加註重人類的個性化情感需求,智慧機器不斷在更新迭代中最佳化人們未來的生活。家居行業也順應時代的趨勢,從靜態走向動態,實現家居的功能疊加效應。
2021年12月23日,中央美術學院展覽策劃與視覺傳播博士;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博士後薛江先生,在《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1家居家裝品牌峰會”活動現場,發表了“數字共生時代下家居設計走向思考”的主題分享。
以下為分享實錄:
大家好,非常高興參加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1家居家裝品牌峰會”。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數字共生時代下家居設計走向思考”。
為什麼叫“數字共生時代”呢?最近有一個非常新的概念叫“元宇宙”。我在原來參加《經濟觀察報》的活動中也提到過未來社會發展將會出現人機交融的發展狀態,跟今天的元宇宙概念差不多。但我沒有叫“元宇宙”,而是“數字共生時代”。一個新的社會,進入新的語境之後,所有的東西都會跟著調整和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代際性、顛覆性的變化。數字共生時代主要講的是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結合,這個結合不是簡單的疊加或相加,而是融合。融合後能成為新的代際日常生活,成為重要的語境和背景。
人機融合後,開啟了人類的新模式;人機融合使人機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產生了新型智慧的形式,跟原有的人工智慧和人的智慧完全不同,它是人的智慧和人工智慧的完美結合。這個結合是交融性的結合,而不是簡單的相加。人機融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輸入埠是人的智慧和人工智慧完美的融合;第二,處理資訊的過程中,人工智慧資訊處理基本靠計算機的高速運算和處理為主。進入人機共生時代後,這種處理資訊的方式加上我們的感官,即人的大腦處理資訊系統的運作方式加上計算機高速迭代的計算能力,將會使計算機的大容量儲存系統和人的認知結合起來。第三,輸出系統不同。將來人機結合後,數字共生時代下人處理問題的輸出是綜合的,呈幾何倍數的代際更迭。處理系統是人與機器的結合,不是簡單的1+1=2,而是1+1=11的概念,是大於人與機器簡單地相加的。
這樣的條件下,可以說進入這個時代後,人的生命模式就發生了變化:原來人腦的模式結合現在的人工智慧和計算機,會增強現在人類的思考力、處理問題、知識儲備的能力。人機結合、人機共生以後,人的印象性加上機器的形式化,兩者完美結合,形成了新的人的生態系統。
除了人的變化,人機結合之後還有一個變化。計算機和虛擬影象的發展,導致出現了很多虛擬場景。自然與虛擬的融合,開啟了人類新的生存環境。原來傳統的虛擬世界跟人的自然世界是二元對立的關係;進入到人機共融的時代之後,自然環境和虛擬環境將會融合。融合後,在人的大腦、思維方式、感官中會發現既有自然景觀也有虛擬景觀,二者融合形成整體,對我們認知這個世界又打開了新的一扇大門,將會改變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認知,開啟了人們新的生存環境。
我舉這個例子,也不算太新,因為提出人機共融的概念不是很久,所以沒有太合適的案例提供給大家。2018年,美國fast公司做了人與機器的融合——阿凡達電影,做得非常好。自然景觀中既有自然的植物,也有虛擬的,包括天空中飄的水母,這些是虛擬出來的,因為我們現實的自然環境中水母不可能飄在天上。這就是虛擬和現實的結合,給我們非常不同的體驗。人划著船遊覽的過程中,體驗的就是自然與虛擬世界完美的融合,使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發生很大變化。
由於社會背景和社會層級不斷髮生變化,今天我們做家居家裝品牌峰會,我想對各位企業和各位觀眾講,因為代際發生變化,人發生變化,環境發生變化,今天有必要重新定義家居。今天的家居我總結了兩點:一是家居成為人的感官。商品、人機融合進步,能夠加深人的感官開發。人機沒有融合之前人還是人,人具有五感六覺:五感為尊重感、高貴感、安全感、舒適感、愉悅感;六覺就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知覺。未來人機融合之後,計算機進入大腦幫助人類融合、強化之後,人類的思維方式、感官器官強化之後會開放出新的知覺,比如身份感。原來這個身份感在自然環境中無法體驗,它是靠我們的想象,或進入特殊的場域中才有的。到了人機融合的階段後,可以很好地藉助計算機運算模擬,使我們產生這種身份感。第二是超脫感。原來看到自然的東西是實際存在的,今天人機融合之後,會產生超脫感。
舉個例子,自然環境中下雨天,天空一定是灰濛濛的,經過人機融合之後,也許再看到的天還是藍天,但是下著瓢潑大雨,這樣就給你一種不一樣的超脫感和夢幻感。現在我們做的一些展覽,進去之後會感知這些場景在現實中不存在,具有一種超脫感。現在的AR,VR眼鏡的一些虛擬場景,自然環境和虛擬疊加,會產生很多幻覺。
因為人們的感官體驗豐富,感知的系統更加全面,要求我們家居家裝要隨著時代、技術、共融時代的變革作出一些改變。原來傢俱是靜態的,家裡的冰箱放到哪個位置就在哪個位置,是功能性的。將來傢俱會成為新環境的塑造載體。自然與虛擬融合後進一步打造新的傢俱形態,從原來的靜態變成動態,單一功能會變成功能疊加者融合。比如我們使用的手機。現在的手機是人機分割的,互動只是與人的感官視覺互動,而沒有真正跟人的大腦或意念進行互動。將來,手機與人將會是意念性的互動,晶片植入大腦之後,人將靠意念指揮手機。比如今天給某個人打電話,不用實體手機,兩個晶片透過特殊的程式碼能連通,就可以對話了。這是自主的而不是被動的。
將來家用電器和傢俱都要更改名字了,不能再叫家電,而是叫移動服務人類的裝置,或者一個新的生命體。比如以後透過意念控制冰箱,冰箱將不僅僅儲存食物,也許會兼具廚房的功能,能炒出一盤菜。而且這個冰箱隨時會改變形態,也許會變成餐桌。冰箱是動態的,可以透過人工智慧的驅動移動到餐廳的某一個位置,吃的過程中它還會衍生出新的功能,比如會提供餐具或是機器人的手臂。將來傢俱也是動態的,是智慧的,是人與機互動的形態,將來成為新環境塑造的載體或主體。當自然關係和虛擬環境融合之後也會成為虛擬環境的載體,需要我們變成環境打造的載體。最簡單的就是現在做的虛擬現實中一些場景的塑造,將來冰箱會根據這些場景進行形態的調整,比如冰箱會變成山,變成樹,變成各種形態。
以上這些變化,是由於代際關係的變化所導致。今天的品牌和未來的品牌將有重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原來一直強調的品牌美譽度。以後的品牌信譽度仍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誰進化得快、誰能符合未來的生活方式、誰能符合未來的代際關係。這樣的品牌會更加受到新人類的喜歡,成為未來傢俱品牌或者是家裝品牌思考的物件。
具體怎麼做,我做了幾點概括。社會驅動力成為設計的基礎,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不能僅關注於物,而是要關注代際關係,代際關係中有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社會驅動力。這個社會驅動力非常簡單,人類進入農業社會是因為鐵器時代的到來,蒸汽機發明以後進入了工業時代,前幾年由於計算機的出現進入了資訊時代,這些核心驅動力的改變導致設計都會發生變化。舉個例子,原來農業社會的交通工具主要靠走路,大多數的創新交通工具是設計鞋,到了工業社會之後,汽油、柴油等燃料核心驅動力的變化導致開始設計汽車,汽車的設計越來越因為汽車速度的變更會做出調整。現在的汽車都是流線型的,因為驅動力強,跑得快,可以規避風阻力規,使它更安全,跑得更快。進入人機交融語境,社會驅動力是當下傢俱設計時整個設計界都要思考的。未來人機共融的社會語境下,新型的社會驅動力是什麼,是電還是一些新的生物能源?這需要我們設計師去挖掘這些東西應用到設計當中,這是我們設計的一個基礎,只有我們瞭解了新的代際關係,我們才能更好地設計,這是一個基礎。第二就是生活語境,剛才講了人機共融,自然與虛擬環境的共融,這兩個共融之下,要求我們今天的設計師不再設計單一的產品。
現在的產品是具有思考力的、具有執行力的、具有智慧的產品,設計的時候往往不能單一的去設計某一個東西。在工業革命的時候,原來設計燈是設計燈的樣式;到了資訊時代的時候,我們設計光,逐漸地把燈給削減掉,光是用來塑造環境的,而不是簡單的裝飾。到了人機共融、自然與虛擬環境共融的前提下,我們去設計語境,我們生活生存的語境如何去設計,對傢俱的設計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我們不能單一地關注某一個產品,而是去關注人的生活語境,大的語境的變化需要我們思考,這是我們的主題。
人的體驗成為核心,剛才講了人機共融以後,人的感官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人的思考力等等各方面都會增強,成為人機融合的個體,而且還是群體性的問題。所以人的感官體驗成為了設計的核心,如何去滿足人機共融深化生長出來新的感官體驗、新的感知,這些都需要設計師去思考。
環境的塑造,因為人機互動,自然與虛擬系統的融合和環境的融合,對設計師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人的體驗如何去滿足,人的想象力、身份感、超脫感,一些新生髮出來的感覺如何去實現,人的體驗將來成為了設計的核心。
文化底蘊,談到設計之後,前幾年在傢俱,建築,家裝等出來了新的設計學派叫(產出)法設計,就像著名的建築師扎哈設計的機場,生活的大樓,這些大樓的美學形態都是在計算機產出化的概念下生髮的。剛出來之後大家覺得非常新鮮,經過了十到二十年的發展,依據功能而生成的樣式大家感官上很厭煩。我認為現在太注重引數化的功能性的設計匯出,而遺忘了文化底蘊的生成,從歷史上來講,包括最近我們研究埃及文化,研究三星堆考古發掘的文化現場,每個時代的人都在創造自己的文明,都在圍繞自己的文明打造一種新的東西出來。在人機交融能把人的治理,人的感知等各方面提升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創造出我們文明的生活。我們該如何去做呢?一要從傳統文化底蘊中挖掘。我們的挖掘不是簡單的應用,而是文明的再造,我們把這些文明拿過來,如何使我們未來的中國乃至各個國家的傢俱產品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個性,這需要大家去思考,文化底蘊將來成為了設計的重要內涵。
物的可持續成為設計的能力,人機交融之後,解決了非常大的問題。原來的設計倫理在很早就有很多設計批評家提出來了,因為當時關注的是物和消費,所以我們身邊有很多華而不實的產品。為什麼呢?因為消費的拉動,快速更迭就會產生大量的浪費,包括現在快遞、外賣等,都會產生大量的垃圾。人機交融,自然環境與虛擬環境的交融以後,我們所有的出來的物,都是可變的,智慧的,可以升級的,可以聯動人的,可以儲存的,可以變形的,可以移動的,這些東西將來會把設計倫理的問題解決。除了解決這些問題,還有一個設計倫理要提,因為人機交融之後,自然環境與虛擬環境交融之後,出現了更大的倫理問題,即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智慧高的人,文化程度高的人,掌握核心技術的人,將來變得更加強大,對一些社會弱勢群體來講,文化層次比較低一點的和老年人則會產生新的倫理道德的危機。在這裡我呼籲大家,包括家居家裝的品牌方、製造商,在未來新的代際關係出現以後,新的傢俱生態出現以後,大家要關注倫理道德,關注我們的社會責任,讓我們所有人都能夠用得上利用最前沿科技打造出的現實智慧產品,獲得最新的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