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自今年6月份以來出現了比較劇烈的下跌,港股醫藥股今年以來收益率是大概是負的35%左右,A股醫藥股有所分化,但是恆瑞這樣的龍頭也跌了40%多。
這個跌幅是非常巨大,讓很多的投資人感覺到受不了。但原因並不奇怪。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大家把醫藥行業的整體增速給假設錯了。
上圖主要的發達國家的醫療開支的情況和藥品開支的情況,深藍色的線是醫療開支,黃色的線是藥品的開支。
我們看到這些國家在越來越老齡化的時期,醫療的開支是持續擴大,但下面的黃線、也就是藥品開支,在大部分的國家是沒有大的變化的。在邏輯上是不是感到很奇怪?
很多公募的醫藥行業基金在產品新發的時候,宣傳的一個點就是說老齡化來了,中國的醫藥行業會變得非常好,這個行業是高速增長的行業。
但我們在這裡看到,發達國家並不是這樣的,醫療的增長是很好的,藥品的開支增長卻不快。
核心的原因是:一個人變老了以後,他在醫療上面的開支主要不是在藥上面,而是在服務上面。除了醫院內、康復設施內的服務,這些老人可能在家中還需要各種各樣的服務,這些都是醫療服務的開支,但並不是藥品的開支,而且服務的開支更大。
此外,藥品的生產是製造業,而且它最像軟體。我們知道,一個軟體研發完成以後,後續生產、分發的成本非常低。十幾年前,軟體還賣光碟,現在連光碟都不用賣了,直接放網上下載,分發成本更低。
醫藥的研發成本非常高,平均幾十億美元才能研發一個新藥;但研發完成以後,生產、分發幾萬份甚至幾億份,成本也是非常低的。
因此,藥品的價格可以壓縮,醫療服務的價格卻沒有辦法壓縮,最終的結果是這些國家的老齡化確實越來越嚴重,但是藥品的開支卻不一定是隨著老齡化而增長多少。
我們研究資料後發現,所有的這些國家的藥品開支佔GDP的比例都是差不多的,基本上在2%至2.5%,也就是說,藥品的開支增長和這些國家的GDP增速是掛鉤的,GDP不增長,藥品就不增長。
日本的情況特別典型,日本這20多年來的老齡化非常嚴重,但不算日本藥企的海外收入的話,醫藥行業的收入增長几乎沒有,年化增長率不到1%,這其實跟日本的GDP增速是差不多的。
我們以後對中國醫藥行業的增速也要做這樣的預期,這是跟GDP掛鉤的增速,而不是高增速,這一點尤其希望大家明白:這個不是一個高增長的行業,這是一個穩定增長的行業。
不過,中國藥品的開支佔GDP比例是1.7%,其他的國家是2%至2.5%,因此,中國藥品市場的增速還是要比GDP增強快一點。
明年的GDP的目標增速還沒有定,各大賣方研報普遍估計是5.5%,因此,我們可以預測明年藥品市場的增速是7%、8%左右,不會是大家想象的高增速。
並且,老齡化會使得醫保支付的能力下降。
老人一旦退休以後就變成了一個純的開支項,他就不再往醫保裡面交錢,而不斷的花錢;而醫保裡面進來的年輕人的數量佔比是越來越少的。
所以說,這對醫保的壓力是非常大。
對於創新藥而言,各企業的競爭逐漸激烈。從今年6月份以來,下跌的主力也主要是創新藥,此前仿製藥在2018年集採以後就陸陸續續的跌了很多。今年6月份以來的下跌是創新藥故事破滅的過程。
從恆瑞的大跌開始,逐步擴大化到創新藥整體的大跌。國內大量創新藥企業的創新性不足,導致它們在一些比較成熟的技術、比較成熟的靶點上進行研發,導致每個靶點、每個適應症都會做出許多個近似的臨床實驗,結果就是大家出現了很嚴重的內卷,內捲到本不應該激烈競爭的創新藥領域出現了類似仿製藥的格局。
對於醫保局而言,它當然樂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醫保談判中,在美國大概賣一年一百萬人民幣左右的PD-1,在國內殺到了一年三四萬,PD-1的暴利就不存在了。
但不管怎麼說,創新藥的價格還是比仿製藥好太多,兩三萬、四五萬塊賣PD-1,利潤還是不錯的,而且進醫保後,患者負擔下降,銷量可以大幅增長。
因此,創新藥仍然是我們未來投資的重點方向之一。不過,估值上不能給的太高。今年從6月份開始的殺跌,就是因為此前幻想太多,估值給得過高了,現在基本把幻想給殺掉了。
作者:湯詩語 文章節選自雪球
本文為轉載釋出,轉載請註明來源。如有版權問題,可直接與我們聯絡